摘 要:《霍小玉传》和《紫钗记》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著,两者取材于同一个故事,但是呈现出来的文本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主要通过主要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结局的设置,分析两个文本间的差异,并简单探究差异出现的原因,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霍小玉传》;《紫钗记》;文本差异
项目名称:浙江师范大学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成果(编号:201129)。
作为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唐传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而作为唐传奇中的知名篇章,《霍小玉传》更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颗明星。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论及蒋防的《霍小玉传》曾道: “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颂弗衰”( 《少室山房笔丛》) 。直到今天,这位著名学者的话仍被认为是对唐传奇较公允权威的评价。几百年后,明朝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在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基础上改编成传奇剧《紫钗记》,并将其作为“玉茗堂四梦”之首,使得这个婉转动人的爱情故事被更多的人所知。但是细细品来,这两部作品仍然有很多的区别之处。下面我将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发展,作者经历的影响等方面,对两部作品的区别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在《霍小玉传》中,霍小玉是一个刚烈、专一、痴情的女子。她原本是霍王宠爱的女儿,却在霍王死后因为母亲郑净持身份卑微而被其他兄弟赶出门外,最终为了生计不得不沦落风尘,成了待客的歌舞姬。霍小玉小小年纪就遍尝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和寻常少女相比,她对现实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因此,虽然她对李益十分钟情,但她仍然忧心忡忡。书中写道:“玉谓生曰:‘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愿结婚媾,固亦众矣。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君之此去,必就佳姻。盟约之言,徒虚语耳。”可见她很早就料想到,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自己不可能和李益长相厮守,只希望得到八年的欢爱。在李益背信弃义、杳无音讯之后,霍小玉处处打听,广求巫师,甚至不惜变卖首饰来换取讯息,最终忧郁成疾,当黄衫客绑架李益来见霍小玉时,她的决绝、刚烈更是表露无遗,她侧身转面,斜视生良久遂举杯酒酬地曰:“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乃引左手握生臂,掷杯于地,长恸号哭数声而绝。”小玉将极致的爱转化成了极度的恨,她不屑于说来生再会这样的话,而是将自己绵长的思念和痛苦化为恶毒的诅咒,也难怪会给李益造成那么重的心理阴影。在《霍小玉传》中,霍小玉的形象十分鲜明,她美丽、痴情,却也决绝、刚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追求真爱,与唐代的门阀等级制度相抗争。而在《紫钗记》中,霍小玉却成了一个良家女子,她虽然也在小人作梗时遍访李益,忧心成疾。但是和原著相比,这里霍小玉变得更为正统,李益拿着紫钗来盟定时,小玉虽然心中暗喜,却也想着让母亲定夺。可以说,《紫钗记》的小玉虽然也执着、痴情,却不像《霍小玉传》中的小玉那么刚烈和抗争精神,良家女子的定位让她必然受到更多封建礼教的束缚。《紫钗记》里的小玉像是一朵睡莲,温柔多情,坚韧执着,而《霍小玉传》里的小玉就像是一株野草,吸取一切可能吸取的养分,在一切可以探头向光的时刻竭力争取,只为片刻招展,一季枯荣。而在两部作品中,李益的形象可谓是大相径庭。《霍小玉传》中,他“生门族清华,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可见李益的诗才是毋庸置疑的。他初见小玉,见小玉貌美,喜欢也是人之常情。为小玉立下誓言时,也是出于真心。许多人认为李益立誓只是为了应付小玉,我认为这对李益来说有些不公。但是李益的性格中有两个很大的弱点,就是天真和懦弱。当母亲提出娶卢姓女时,因“太夫人素严毅,生逡巡不敢辞让。”而后便处处借贷,筹备聘礼。应当说李益做出的选择除了畏惧母亲的威严之外,与卢姓结好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也给了他很大的诱惑。在唐朝,范阳卢氏是士人竞相求婚的对象。士人一旦攀上高门,不但能满足虚荣心,同时也意味着功名利禄唾手可得。此时,想起自己对小玉的誓言,李益只能用逃避来面对,如果没有黄衫客的绑架,他大概是打算永远不见小玉了。尽管李益负约、懦弱,但是在我看来,他也不算是完全丧失良知的人。小玉死后,“生为之缟素,旦夕哭泣甚哀。”甚至被小玉那番诅咒折磨至神经衰弱,经常认为自己的妻子和别人有私情,打骂妻子。将妻子休掉之后,这样的症状也没有得到缓解,“大凡生所见妇人,辄加猜忌,至于三娶,率皆加初焉。” 这大概也是“妒痴尚书李十郎”这个名号的由来。李益在小玉死后的一系列表现,既是他对小玉的余情未了,也是他在极度恐惧下的一种自我保护和防御。
可以说,在《霍小玉传》中,李益是个彻底的悲剧人物,从前期的负心薄幸,到后来被心魔缠绕终生,他间接造成了小玉的死亡,也一生陷在悲剧中难以自拔。但是到了《紫钗记》中,他却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正面人物,与小玉相遇成婚后,他被卢太尉派到玉门关外,他日夜思念小玉,画了幅《征人闻笛望乡》画并托人带给小玉。当卢太尉要求招他为女婿时,他断然拒绝,当卢太尉拿着紫钗骗他小玉已经另嫁他人时,他虽伤心,却仍未接受。最后终于在黄衫客的帮助下和小玉冰释前嫌,幸福相守。这里的李益,不但有诗才,有将才,而且意志坚定,痴情不渝,敢于抗争。汤显祖似乎把小玉的坚持和抗争嫁接到了李益身上,从而塑造出了一个有情有义的才子形象。尽管《紫钗记》中才子佳人形象的塑造,大团圆的结尾更加符合大部分读者的期望。但从我个人来说,我认为《霍小玉传》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更为成功。从女主角的刻画上看,《紫钗记》中的霍小玉显得中规中矩,更多的时候是在被命运所安排。而《霍小玉传》中,尽管霍小玉也是个被命运捉弄的苦命女子,但她的爱与恨都表达得那么强烈,坚定的抗争精神也成为她区别他人的一个明显印记。至于对李益的刻画,在《霍小玉传》中,蒋防既描写了李益的才情和最初的真心,也写出了他后期的懦弱和背弃,生动地展现了李益在这个过程中的一系列挣扎和妥协,深刻揭示了他猜忌易妒性格形成的深层原因,让人觉得更为亲近和可信。李益一生的悲剧也更让人感慨。而《紫钗记》中,李益被描绘成了一个高大全的人。他身上的人情味少了,而“神性”增加了,看到他在作品中的一系列表现,虽然符合读者的期望,但是总觉得这样的人物遥不可及。而且,《紫钗记》中把所有的错误都归咎在一个虚构的人物卢太尉身上,而不去找这个悲剧背后男女主角性格上的原因和时代背景的原因。尽管最终为人们构筑了一幅正义战胜邪恶的美好蓝图,但是总觉得没有《霍小玉传》那样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为什么取材于同一个故事,两个文本呈现出来的却会这么不同?卞孝萱先生认为《霍小玉传》是党争的产物,因为蒋防和李益分别属于两个政治集团,而蒋防写作《霍小玉传》时,李益仍在世,因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据考证,“《霍小玉传》为唐代纪实性文学作品,不仅李益、霍小玉、霍王、韦夏卿、延光公主等实有其人,李霍的婚姻爱情悲剧发生的时间与活动地点也确凿无误。”所以,蒋防的写作虽然可能有打击政敌的可能性存在,但基本上也属于真实呈现。而《紫钗记》则明显寄寓了汤显祖的个人理想。汤显祖一生仕途不顺,因此他塑造了卢太尉这一形象,将其作为官场和专制制度的代言人,通过这一形象的翻雨覆雨说明明朝朝政的黑暗,通过小说里男女主角的抗争表达自身对打压排挤的不满。而作为泰山学派罗汝芳的弟子,汤显祖肯定赞颂美妙的爱情,所以他对《霍小玉传》做出这样的改编,也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文献
[1]张友鹤.唐宋传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车宝仁.霍小玉传真实性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作者简介
潘多,女,浙江台州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