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轶楠
前言:从2008年开始,肥乡县因地制宜,本着“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原则,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养老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具有鲜明农村特色的低成本“精神养老”的新模式。民政部下发指导性意见,在全国倡导推广肥乡的互助养老模式。这种新型的以互助为主的养老新模式,已被新闻媒体广泛报道,被称之为“肥乡模式”。
一、农村养老难,难在哪
(一)农村生产力大量外流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农业的生产力迅速提高,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多余的青壮年劳动力多数选择外出打工或经商等,并且常年不在家。除了极少数能够带走老人异地养老之外,更多的只能把老人留在家中,无法照料,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大量增加,养老出现新难题。
(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照顾老人时间变少,老人情感孤独
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和产业化,很多农民不仅仅局限于耕种田地,除了外出打工或经商外,他们一般就近从事养殖、汽车运输、个体经营等,经常奔波在外,在老人身边的时间很少,对老人的照料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常常一边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担心,一边为了生活还要辛勤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情感孤独。另外,农村难比城市,老年人几乎没有文化娱乐活动, 他们的活动空间十分狭小,孤独、压抑的情感有增无减。而且在生活、医疗、安全等方面也存在较大隐患。
(三)农村家庭结构变化致使家庭养老出现困难
由于国家连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家庭子女人数已经由以前的3-5个减少为1-2个,一对夫妇要照顾两位甚至四位老人,还要养小孩,还要工作挣钱,照顾老人力不从心,家庭的养老力量更显单薄。再加上在农村孩子成家后往往与父母分开居住,这种两代分居也使得照料老人更加困难。这也使得农村养老出现困难,加剧了社会矛盾隐患。
(四)农村经济实力薄弱,无力提供社会福利养老
近几年来,农民收入虽然连年增长,但由于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实际收入增长有限。在单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村,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公共设施不完善,无力为农村老人提供有效的福利养老。而且,在农村中,多数老人把自己毕生的积蓄全部花销在为孩子盖房和结婚上,到老了之后自己反而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即便有社会养老院提供也支付不起,这就形成社会养老院的供给需求双缺失。
二、肥乡县三里堤村幸福院调查简述
经调查,三里堤村幸福院的运行体制基本符合“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原则。
幸福院配套设施全面。三里堤村现有互助幸福院一个,是通过新民居配套途径建设的,是独门独院的三层楼房,共27个房间,每层都有厨房、厕所,厨房配有电磁炉、煤气灶。每个房间都配有桌椅、储物柜,电视、电扇及床,冬季取暖采用的是地暖,入住老人只需自带被褥、枕头等自用品即可,此外每个老人配有一个储物柜,可以存放自己的私人物品。
政府投入,费用低。老人入住幸福院不用缴纳任何费用。入院老人日常生活开支如粮食、蔬菜、调料、食用油等由子女负责,“五保”老人生活费用由县财政承担,考虑到老人们的经济条件不一样,各自的口味也不同,“幸福院”没有统一伙食,而是让老人们从家里带东西自己做,大家按秩序使用各自所在楼层的公共厨房,不抢不争。老人们一般是各做各的饭,关系比较好的几个人也可自由搭伙互助合作。医疗费也是自行解决,“五保”老人医疗费用由县财政承担,但幸福院会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医务人员给老人进行义诊,指导老人用药,提醒老人日常饮食、睡眠须注意的问题等。
事务管理明确、成本低:三里堤村互助幸福院现有院长一名,由该村副支书兼任(无任何报酬),副院长一名由互助养老院的老人民主选举产生,并且每层还民主选举出组长,负责值班、厨房、菜园、调解等日常事务工作,院里不设专职服务人员,由年龄较小的照顾年龄较大的,身体较好的照顾身体较差的,彼此协助,合作共事,共同生活,既解除了大家急病身边无人的最大隐忧,也充分调动了老人的自治自助能力,明显降低了运行成本。幸福院每月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强调团结、讨论娱乐活动的安排等事务,院里经常举办扭秧歌、象棋、纸牌、腰鼓、乐器、麻将等文化娱乐活动,为老人们驱除了精神上的空虚和寂寞。
入住标准低,申请简便。三里堤村共有206位独居老人,只有36位独居老人在此生活,入住幸福院的标准:60周岁以上的独居老人,身体健康,无严重疾病,生活能够自理,本着子女申请、老人自愿的原则,由其子女与村委会签订协议后免费入住;孤寡老人和“五保户”提出申请,村委会研究同意后入住。
互助有爱,归宿感十足。在这里,入住老人最大的感受是舒心。访谈时老人们纷纷表示,“在幸福院,条件比在家里还好,住得比家里还舒服,并且跟住在家里的花费差不多,甚至还要少,我们住得起”,“儿女们都在外面打工。家里的事,他们顾不上,我也顾不住。衣食住行不便倒也罢了,最怕有个灾病什么的。真没想到老了还能活得这么舒心,幸福院里吃得好、睡得香、不寂寞。老头儿、老婆儿你帮我,我帮你,像是一个大家庭。”,老人们用顺口溜来表扬互助幸福院:“互助养老就是好,儿女忙碌少烦恼,互帮互助心情爽,幸福相处乐滔滔。”
三、如何进一步发展互助养老院
(一)争取政府支持,推广建设范围
肥乡县的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模式已经得到国家民政部的肯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示范互助幸福院的建设,争取把这一做法纳入政府政策支持的范畴,明确这种模式作为国家养老体系建设主要形式列入政策开发范围,由此也能享受到各种优惠政策。
(二)有效资金分流,力求均衡发展
由于各地农村发展不均衡,经济条件具有一定差异性,政府的财政资金补贴应加以分类。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地方自行筹资建设。而对于经济条件相对好的地区,给予适当补贴,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则应当加大补贴力度,鼓励慈善资金捐赠。这样,通过分类补贴,实现农村互助养老的均衡发展,使各地老人享受同等的养老待遇。
(三)规范标准,保障服务质量
规范每个互助养老院的建设标准,要对互助幸福院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严格把关,制止将一些不符合条件、设施老化陈旧或是不达标的场所充当互助幸福院,防止意外发生,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提高服务质量,虽说互助幸福院内没有传统社会养老院的服务人员,但是也要从卫生、环境、精神、医疗及矛盾调解方面提升管理服务质量。让老人真正依靠幸福院,满意幸福院,幸福幸福院!
(四)加大幸福院建设范围,力求“幸福”更多老人
肥乡县老年人有4.38万人,其中无儿无女的“五保”老人、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占30%。肥乡全县近240个村建成了农村互助幸福院,虽然覆盖全县达90%,拥有床位近5200张,但还是无法满足全县独居老人的养老需求,只有加大幸福互助院的建设范围,照顾更多老人,解放更多年轻生产力,才能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三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