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堵费的风声和榜样
9月2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年)重点任务分解措施》,明确要求交通委和环保局牵头规划低排放区,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
该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有“有车族”更质疑“收了拥堵费是不是就能保证不堵了”?幸亏这仅仅是个时间表遥遥无期的计划,网友们倒也说得轻松。
其后召开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这个话题又被再次提起。有媒体曲解了领导讲话,报道称:“交通拥堵费”可能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具体方案有望在即将公布的《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出现。
“全国收拥堵费”,于情于理都不合,本是一条明显的假新闻,但各路媒体却对这一消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甚至组织评论员痛批。
《华商报》说“收费”这个事绝不是闹着玩儿的,这个权力也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不能什么部门机构都有向公众“伸手要钱”的权力,也不能因为“收费”数目不大就让这种权力放任不管。
《南方都市报》也加入论战,要求政府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比如大城市大气污染的因素中,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有多大?通过收取拥堵费,可预期的改善效果又有多大?
9月9日,环保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表示:此消息不属实,肯定不会全国开征拥堵费,该措施都是解决特大城市的特别问题的,现在只有北京有。这个辟谣,恰恰是强化了要在大城市开征拥堵费的信号,北上广风声鹤唳。
早在辟谣之前,人们就在舆论风声背后,看到了地方政府亢奋的收费冲动,各路媒体对一则谣言火力全开,无非是想把它扼杀在摇篮。不过,在北京,“讨论”阶段显然已经被跨越,直接进入了落实阶段。
9月10日晚,新华网突然发了条消息“北京征收交通拥堵费已板上钉钉,细则和价格待商讨”。据称,在北京市环保局召开的媒体沟通交流会上,北京市交通委委员容军在回答提问时透露了上述消息。
容军还提到,在研究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北京会借鉴伦敦、新加坡等城市的成功经验。
那么,作为老师的伦敦又是怎么做的呢?伦敦的拥堵费政策从2003年开始实施,在市中心确定了拥堵收费区,凡在周一至周五早晨7点到晚上6点进入这一区域的大部分汽车都需要缴纳拥堵费,一些排放量小的车辆可享受免费政策。
实施十年,现在伦敦的拥堵情况又如何?公开资料显示,尽管伦敦2003年刚开始收取拥堵费时,伦敦的车流量减少了15%至20%,但如今车流量已基本恢复到原来水平,拥堵照旧,甚至形成“越收越堵”的窘况。在实时交通数据处理公司INRIX公布的交通最拥堵欧洲城市排名上,伦敦以一年堵车平均66小时高居英国榜首。
据《参考消息》反思,伦敦“越收越堵”的重要原因,是没有配套措施。收取拥堵费的行政管理成本多达1.6亿英镑,而用于公交和交通流量改进的资金不足1000万英镑。换句话说,城区里自己开车成本高,可是不开车公交服务又不能到位,那么长此以往,人们就不得不回到自己开车的老路上。而伦敦又是怎么应对的呢?它从2011年起上调交通拥堵费,陷入了“拥堵—收费—更拥堵—高收费”的恶性循环里。
伦敦的例子证明,拥堵费不过是扬汤止沸。正因如此,放眼当今世界,收“拥堵费”还只是“小众”行为,仅有伦敦和新加坡等少数城市在实行。
世界各国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多种多样,为什么北京非盯着收费不放?《中国青年报》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交通拥堵费,实际上是让车主为政府的错误埋单。先把城市弄堵了,然后再收费,这违背了一个基本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原则:即不能让任何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受益。
社会抚养费每年收了多少,去向何处,至今是个谜。目前多位律师已联合向国家和各省财政、计生部门申请信息公开。
1 .社会抚养费收得多吗?
2.你希望这笔钱如何使用?
3社会抚养费绑架了计生政策吗?
延续了29年的9月10日“教师节”,今后可能要改日期了。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稿中拟规定,每年9月28日孔子生日为教师节。
1你支持教师节改日期吗?
2.改在9月28日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