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逆袭,世俗的胜利

2013-05-14 16:53刘丹青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喜剧电影徐峥冯小刚

刘丹青

徐峥胖了,像任何一个中年男人那样鼓起肚子。摄影师拍照时,他拉了拉自己灰白色不甚讲究的毛衣,露出轻微的窘迫。

睡眠不够,压力又大,他整个儿人有点儿浮肿。12个亿的票房收入,给他带来的折磨远胜于享受。

斯文,说话分寸感强,思虑周全——就是这样一个上海男人,把上百个笑点,一个一个埋进他导演的第一部喜剧电影《泰》,不论高级或低级,原创还是抄袭,观众照单全收,笑的像仰卧起坐,影评人边笑边骂段子低级。

徐峥想得很清楚,“总归是要被骂的。现在骂的会继续骂;现在说好的,你让他失望了,将来他也会骂。”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幽默的人”,徐峥说,“我也没背着幽默这个架子,至于结果——”他想了一下,“这样的结果已经发生了,我也不担心(将来)什么结果了。”

观众的报复性成全

《泰》的笑点不难理解,结构、手法简单安全。一个踏踏实实的类型片,四平八稳。片中,商务男士徐朗为争夺一份授权书来到泰国。路上遇到王宝,一个卖葱油饼的小商贩,两人之间展开一段荒诞、搞笑、又带有关怀的故事。成本加上宣传4000万元。

可这部中小成本的喜剧,却在上映一个月内拿下了12亿的票房。一年前,它的1.0版《人在途》票房约为5000万元,已是当年黑马。《泰》火爆令所有电影人愕然,包括徐峥自己。

“我做的就是一个特别正常的喜剧”, 徐峥说,他在 “正常”两个字上加重语气,“爆发成这个样子,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这个社会的压力,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我们这么一个急头败脸的民族,在这么一个人仰马翻的时代。我花钱,就是为了笑,这五分钟没笑,多浪费!” 影评人史航调侃观众花钱进影院的需求。

徐峥也承认,观众有明显的饥饿感。“我是一个新导演,投资方要赚到钱,所以我用了一个……”,他思考着措辞,试着解释《泰》过度密集的笑点,“我用了一个生产上比较安全的方式”。

史航不认可《泰》的幽默方式,认为那套路太熟,资深影评人列孚更直言不讳地指出,《泰》在品质上接近闹剧。他认为,从保留价值上来说,很难在电影史上留下一笔。

两位影评人都把《泰》的成功归功于档期和运气,而非品质,“前面的悲情影片,不仅悲,而且还悲的不准确。”史航为《一九四二》的冷淡票房感到惋惜,觉得那是观众对正剧失望后的“报复性的忽略和报复性的成全”。

在他看来,幽默是一种智力上的优越,而好的幽默要带有想象力,“中国的喜剧总是在扒皮。只能说《泰》扒的很认真,别人的不太认真”。

“先让观众笑出来再说”?

“深刻的喜剧,所谓雅的东西,让其他人去弄吧,我弄不了”,徐峥喝了一口热水,仰头靠在椅子上,看着杯子里腾腾升起的白气,“我要努力的是,让俗的东西能够讲通。你坐进去,发现场子是满的,有的是情侣,有的是下班的,你看笑声起来的时候,是不是全部、集体?有的话,你知道那个时候通了”。

这和宁财神的追求基本一致,“喜剧没有雅不雅的问题,只有好笑和不好笑。徐峥让人笑,从头笑到尾,不胳肢人,这就是才华。你看看卓别林生前,当时的影评人没骂他?”

2006年,一部章回体情景喜剧《武林外传》让宁财神红遍荧屏,风头一时无两。借古讽今,带着些许无厘头的一部喜剧,无可争议的通俗,少见的好评,这让宁财神说起雅和俗时,总带着一种微妙自信。

约定俗成的,大家一般将影视分成俗和雅。那些“正经”、艺术性强的作品称为雅,反之那些介于喜剧和闹剧之间,嘻嘻哈哈、不假思索,娱乐至上的喜剧,人们称之为“俗”剧或“恶俗”剧。

宁财神对端着的喜剧和所谓雅的东西不抱好感,“你问我介不介意做俗的喜剧?我根本就不会做雅的喜剧”, 他把雅的问题一笔勾销,”什么雅不雅的,先让观众笑出来再说。百分之九十九的喜剧,让人笑都笑不出来,还说什么雅!

的确,喜剧在中国电影中一直是一块软肋,通俗喜剧更是少之又少,但人们对喜剧的热衷却一直居高不下。被誉为“贺岁片之父”的冯小刚,每年以贺岁片的方式推出喜剧片,这使他逐渐成为中国内地最具有电影票房号召力的导演。

20世纪前半期,国产影片有过滑稽短片、软性电影。孤岛时期,也有过《太太万岁》这样的喜剧,但娱乐大众的喜剧一直没有成为主流。1949年之后禁忌更多,只有少量的歌颂性喜剧,和所谓 “社会主义新喜剧”。

直到香港电影进入内地,人们才惊觉,喜剧电影居然可以俗到这种地步,完全不追求什么教化意思,肆无忌惮的无厘头。从最初的《一本漫画走天涯》,到之后的《赌圣》《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唐伯虎点秋香》,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屡次打破单片票房纪录。《国产凌凌漆》中他一本正经地说,“国家大事儿这种小事儿等我谈完儿女私情再说”。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手机》《永失我爱》,几部世俗又带有阅历,调侃中不乏温情的京味儿喜剧,打开了一个冯小刚时代。但在1996年,正在拍摄的喜剧《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被迫停机,电影局给出的理由是,“剧本过于挑逗,追逐……暴露丑恶而不鞭挞丑恶”。

直到2009年,通俗喜剧才终于爆发了,数量占到全年公映国产电影的三分之一。《大内密探灵灵狗》《追影》《疯狂的赛车》《夜店》《欠我十万零五千》《气喘吁吁》《窈窕绅士》《熊猫大侠》《倔强的萝卜》,甚至张艺谋也放下身段,拍了《三枪拍案惊奇》。2000万投资,2.61亿票房,着实的以小搏大。

之后喜剧片比例更逐年递增。

2011年,根据时光网统计数据,票房1000万以上的电影中,历史片占21%,爱情片占18%,喜剧占17%(当年的国产历史大片包括《建党伟业》《金陵十三钗》《武侠》《龙门飞甲》等大“票仓”)。

通俗喜剧就这么来了,肆无忌惮,毫不扭捏,票房大好,不论口碑好与坏。

而对法国喜剧导演雅克.塔蒂来说,只是笑出来并不够,他用笑的程度来衡量一个喜剧的品质,“我拍过几部短片,质量非常低劣,低劣到甚至我自己看了也哈哈大笑。直到第四部短片《邮差学校》引起了我正常的笑声”。

“一个观众,把两个小时的生命交给你,你不是一定要让他大笑”,戏剧导演赖声川这么阐释他对幽默的理解,“让他笑,也不难,关键的是,你要让他走出剧场以后,不为本身的笑觉得羞耻”。他的《暗恋桃花源》《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等成为华语戏剧舞台无法忽略的经典。

史航说,他喜欢赖声川的喜剧标准。

没有讽刺的喜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你不能完全逆流而上”,说起通俗喜剧的胜利,徐峥解嘲道,“就当自己是块烂泥,给拍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吧。”

早年做先锋话剧,他一个人站在台上几十分钟,就为了表现“拥挤”这个概念。姚晨曾看过徐峥当年的话剧作品,惊叹于他的才华、创意和表演。但真正让徐峥走入大众视野的,是那部“俗气”的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

这之后,徐峥走起了喜剧路线。提起先锋话剧阶段他并无留恋,“先锋很辛苦,要思考,天天折腾。可我就是一个肥皂剧演员,我苦恼的只是找不到好的肥皂剧剧本。”徐峥直言,他对话剧不抱有清高的心态,对喜剧也没有自卑。

《人在途》《爱情呼叫转移》以及电视剧《大男当婚》等,光头的徐峥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了一个忙碌、斯文、又窘态百出的都市小白领。角色不同,套路始终不变,却一路胜出。

尽管《泰》完胜,首当导演的徐铮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形成了某种“徐氏”喜剧风格,这不影响观众对下一部徐峥电影的好奇。

“超越自己”应该是每一个较真的导演随时都面临的难题,“下一部更好”,才是自己艺术才华没有停滞的证明。

下一部真会更好吗?至少徐峥确定自己不会。“我会是那种票房越拍越低的导演”,他说,“我没想过超越自己。李安,每一次都把自己逼到极限”, 他指指自己,“我,这方面可不行,要这么难,这么麻烦,我就退缩了”。

近年国产喜剧市场上,喜剧数量虽在增加,但票房或口碑好的佳片仍然寥寥可数。2011年,票房超过1000万的国产喜剧电影仅有13部,2012年第一季度,票房过千万的国产喜剧仅有5部。冯小刚之后,《疯狂的石头》《志明与春娇》算得上两部品质不错性格分明的喜剧。导演宁浩、彭浩翔加上半路杀出的徐峥和兴趣转向正剧的冯小刚,四位当是目前国产喜剧电影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的代表人物。

从早年的《甲方乙方》《没完没了》,到近年来的《非诚勿扰》,冯小刚渐渐脱离王朔、刘震云的风格。在《非诚勿扰》中自己动手编剧,对婚恋、两性大加调侃。但也暴露自己对感情处理的软肋,“冯小刚只要一纯情就显得可疑,他说哥们儿是个混蛋的时候就可信多了。”史航笑着说。

可即使“哥们是个混蛋”的时候,也让徐峥觉得困惑,“他那种北方的幽默,我作为一个南方人,不是很能接收得到”。出生成长在上海的徐峥,自然地走起都市喜剧路线。“我从小在城市长大,从学校到工作单位,你让我去演农村戏我真的是没有生活”。徐峥坦言自己演、导作品中重复出现的单一的都市元素。

本来最让观众期待的是宁浩,可是《疯狂的石头》之后,宁浩又拍了《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在疯狂系列里自我重复,水准却逐渐下跌。甚至冯小刚在《非诚勿扰1》之后的《非诚勿扰2》,也前所未有骂声一片。

倒是彭浩翔,近年的《志明与春娇》到《春娇与志明》,以及《低俗喜剧》,比较稳定地 表现他一贯的性+“低俗”台词+都市小民故事的喜剧风格。

“这四个导演还没形成风格,他们也还在摸索之中”, 宁财神认为,“冯小刚的风格是从王朔那儿来的;彭浩翔,他一直都在做新的表达,他还在变化中;至于宁浩,他心思不在喜剧上,他还是想做别的戏;徐峥我看好他,踏踏实实再做两三部喜剧是非常有可能的”。

但史航对国产喜剧似乎并不可期,“中国喜剧的抄袭和跟风太严重了,而且抄的并不认真。对方是12345,有的人抄成1235,有的人抄成2345,所以徐峥这样老老实实抄成12345的,就很让人感动了”。

“不断地抄近路”,史航用手比划, “当你能从网上抄段子的时候,干嘛还要自己弄呢?我们是懒惰的喜剧工作者!”

徐峥则觉得国产喜剧电影存在难以逾越的体制困难,他对比好莱坞的《冰河世纪》《功夫熊猫》,毫不隐藏对其中的故事、小岔子、以及精妙设计桥段的欣赏,徐峥凑近桌子,很认真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们的本子都是一流的,编剧也是一流的。你看起来故事简单,那是因为太高明,高明到让你忘掉他的高明之处。我们缺少这样一种体系,让编剧穷尽可能”。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好的喜剧?喜剧要调侃,要讽刺,要反思,可在中国,一深刻就出问题”。影评人列孚的叹息露出无奈更似无解。

猜你喜欢
喜剧电影徐峥冯小刚
试论喜剧电影台词当中的语言变异现象
徐峥:理财不““囧”
韩红三录《绒花》
冯小刚 不做“假评委”
2017年法国喜剧电影回顾展开幕在即
合家欢喜剧电影《喵星人》定档暑期
“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举行
那些年,追逐爱情的女汉子
冯小刚,领导喊你导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