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寂寞的梨园?

2013-05-14 13:38赵魏
杂文选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天灾鸭梨二十世纪

赵魏

每次回老家,都会带着一身伤感回来。以前是悲叹父母的衰老,现在,又多了一重:田园的荒芜、梨园的落寞、乡村的羸弱。

我的家乡在平坦开阔的冀南平原魏县,这里是著名的“鸭梨之乡”。每到八月十五前后,从广州福建慕名而来的客商,在这里扎营坐庄,载着摞得如山一般巍峨的包装箱蹒跚而去。曾经蜚声东南亚各地的“天津鸭梨”,主产地之一就在这里。

在我的印象里,鸭梨销售和种植的最辉煌时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梨价先是从原来的一两毛钱涨至两三毛钱一斤,接着每年递增,1988年,鸭梨的价钱已经接近每斤一元。销售价格的攀升,直接调动了果农对梨树管理的积极性。从每年清明前后的梨花授粉开始,梨农就几乎长在了梨园里,授粉、疏果,喷药、剪枝,他们对梨树的呵护精细到每一片叶子、每一个果实。由于鸭梨在农民经济收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当地曾兴起一股“改扩种梨树热”,人们把原来种植庄稼的耕地纷纷改成果园,梨树的种植面积在两三年间迅速扩大了几倍。靠鸭梨的丰收和稳定的收入,我的家乡成了当地有名的富村。

但梨树的“美好时代”也仅持续了六七年。先是天灾:1993年9月,就在鸭梨即将成熟的关键几天,一场雹灾骤从天降,农民一年的辛苦瞬间化为乌有。紧接着第二年,一场病害莫名来袭,鸭梨在树上不明原因地腐烂。连续两年的损失,并没有浇灭梨农管理果树的热情,但随之而来的销售不畅却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究其原因,有人分析为梨树的盲目扩种,有人分析为销售渠道没有及时跟上。

近几年,梨的销售行情稍稍好了一些,但一个新情况又使梨树陷入危机:农民外出打工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外出打工,不仅带走了农村强健的劳力,更重要的是,打工收入与农村耕种所得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农业耕作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一个四口之家,如果在家管理百棵果树,一年下来,即使不愁销路,也就卖个六七千块钱。一个小姑娘,她在城市做个保姆或在餐馆刷碗洗盘,每个月也能挣上两千多元。一个青壮劳力到城市打工,每月的收入能达到四五千元。一个月的打工收入相当于一年的农业耕种收入,除却天灾因素,成本与风险一对比,管理果树的吸引力就接近于零了。

村庄还是那个村庄,梨树还是那个梨树,但人们望向梨树的目光已不再是“金灿灿的希望”,而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愁云惨淡了。乡亲们开始“慢待”梨树了。原来,那些外出打工的梨农还把自己的梨树托管给别人,现在,无须付一分费用,满园梨树,谁愿意种可随便去种。一片片正值盛果期的果树,有些家庭还坚持授粉、打药,有的则任其自然生长。原先平整肃洁的果园,现在树下长满了荒草;原先疏朗有致的树冠,现在枝条迸发乱如飞蓬。远在城市的我,常常在梦里回到这落寞悲伤的百年老梨园。

猜你喜欢
天灾鸭梨二十世纪
人在何时最清醒
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
最新考试秘笈
二十世纪旧体诗词创作面貌简述
鸭梨冬菇汤治燥咳干咳
人祸造“天灾”
浅谈李可染的绘画精神
快手菜和慢工活
俄罗斯音乐家在黑龙江省的教学与实践
二十世纪以来《国榷》科举史料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