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的生活,在国内鲜为人知。按邓小平自己的话说:“我在法国的五年零两个月,前后做工四年左右,其余一年在党团机关工作。”
邓小平在法国大约四年的做工时间,尝尽了一个东方人在西方的苦难。他做过招待、跑堂、钳工、修理工、搬瓦、推砖、扛水泥以及清洁工等等。法国小镇蒙达涅市政厅里的户口登记簿上,现今还有他当年在“职业”一栏填写的“体力劳动者”的字迹,临时的身份证号码是:1250394。
1920年10月19日,只有16岁的邓小平到达法国。他和90多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经过了漫长的旅途,到达了法国南部重镇马赛。这些学生大多在15到-20岁之间,穿着欧化,举止却露出中国传统,他们不谙法语,却有一颗好奇和奋进的心。他们到达的第二天,法华教育会负责接待的人员带他们登上开往巴黎的火车,目的地是坐落在巴黎西郊的法华教育会所在地。邓小平从此开始了留法勤工俭学的生涯。
初到巴黎时,正值欧洲经济危机,法国社会一派萧条,那时留法学生有1600人左右,但是一多半找不到工作,生活极为贫困。他们当中病死者常有,生病者更多。邓小平一边将自己带来的钱节俭地维持生活,一边寻找其他的就业机会。他和另外几十名同学一起到距巴黎200多公里的巴约小镇,进入巴约公学学习,只因为那里的膳食费低廉。
在巴约公学,邓小平学习了大约半年,随后又到法国南部的克娄梭镇钢铁厂打工。克娄梭钢铁厂是法国一个很大的军用钢铁厂,仅华工和留法勤工俭学生就有1000多人。邓小平来这里之前,陈毅、肖三曾在此做工。邓小平在这里的劳动是他一生当中最为艰苦劳累的,他在车间做杂活,运煤、运钢板、推铁屑、拉钢条,昼夜轮流,苦不堪言。这时,邓小平还不满17岁。对于这一段苦工生涯,60年后邓小平回忆起时说,当年做的是“很重的劳动”。想必这一段苦难生活对于邓小平来说是很重要和刻骨铭心的。
在克娄梭钢铁厂做工期间,由于法国监工的歧视和侮辱,邓小平和工头吵过架后离开那里,这是邓小平在法国最早的勤工实践。他随后又回到巴黎,在火车站和码头搬运货物,打零工、捡马粪,后来又到尚布尔郎的工厂从事制造纸花的工作,报酬很少,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时间不长又被辞退,又干各种脏活、累活。可以说他有活就干,不计报酬,任何低贱的工作都做过。
1922年,邓小平转到法国小镇蒙达尔涅,成为哈金森胶鞋厂的一名临时工。工作不累,收入也不高,每小时仅挣1法郎,他在那里工作了半年多,后来到法国东部第戎附近的小镇夏莱荣学习,系统地学习了几个月,这算是邓小平留法期间唯一一次真正的学习生活。随后,邓小平又回到巴黎,在巴黎北部近郊比杨古尔雷诺汽车厂做工,几个月后成为一名不错的钳工,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那时候邓小平只有19岁。
在邓小平的四年打工期间,可谓生活艰苦,劳动繁重,食无常饱,颠沛流离。他回忆这一时期的生活时曾说:“那个时候,能买得起一个面包和一杯牛奶时,我总是感到很高兴。”邓小平认为自己的身材矮小,与留法期间的苦难生活有关。他通过打工结识了陈毅、蔡和森、李富春、聂荣臻、李维汉、王若飞、蔡畅、向警予、赵世炎、李立三、傅钟、何长工等人,特别是与周恩来的交往,增长了他的政治才干和经验,使他们成为一生并肩战斗的战友和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