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超 王金成 驰欣杰 陈远芳 王军民 谢春香 董 静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一疗区,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急性脑卒中属于发病速度较快、病情进展快与危险系数较高的疾病,患者一旦发病后便会出现机体功能障碍,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并导致神经缺陷。临床调查得出脑卒中发病后会产生较严重的抑郁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产生较大影响,导致患者在治疗时延缓神经缺陷恢复。抑郁症给患者的身体与经济带来较大负担[1]。我院对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因素与预后效果,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将我院在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合并抑郁症的观察组与非抑郁症的对照组,且都符合全国第4次脑血管疾病会议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为(43±21)岁,病程1~7月,平均病程(1.4±5.3)月,且伴随脑出血28例,脑梗死27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为(38±25)岁,病程1~8月,平均病程(1.6±4.9)月,且伴随脑出血20例,脑梗死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抑郁症严重程度评分,并分为重、中、轻三个有效等级。评分为7~17分为轻度抑郁症;评分为18~24分为中度抑郁症;评分为24分以上为重度抑郁症。给所有的患者分发抑郁症自评表,根据总分计算抑郁指数,即总分/8×100%。
按照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将其分为轻、中、重三个标准,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被确认抑郁症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氟西汀(H19980122,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轻度抑郁症患者给予20 mg,2次/d,中度抑郁患者给予20 mg,3次/d,重度抑郁患者给予40 mg,2次/d。服用药物4周以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检测。
应用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t检验各组之间的比较;P>0.05,差异属于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存在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为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
在100例脑卒中患者中有55例患者合并抑郁症,其中男性为30例(54.5%),女性为25例(45.5%),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脑出血患者发生抑郁症,27例脑梗死患者出现抑郁,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位置与抑郁指数的关系情况见表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缺损综合功能评分现象见表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速度不断加快,心脑血管疾病也呈现出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临床中常见疾病[2]。根据调查得出脑卒中患者主要是由脑出血以及脑梗死引发,进一步引发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以及脑实质障碍,最终导致患者不良预后,其中包括神经紊乱、情感障碍与躯体活动异常。然而抑郁症属于情感障碍疾病的一种,也是脑卒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3]。根据临床统计得出脑卒中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已达到35%~50%,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躯体运动功能的丧失、认知能力障碍等因素引起[4]。患者一旦发生抑郁情结便会出现沮丧、烦躁、忧愁以及睡眠障碍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满意度,导致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严重者会出现轻生思想。临床专家研究报道指出,脑卒中会导致患者的神经综合功能缺损,使得病变部位的神经元细胞产生5-羟色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患者的神经通路受阻,最终导致出现抑郁症状[5]。
表1 抑郁指数和病变位置的关系
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综合功能评分表
氟西汀属于5-HT再摄取的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对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产生较小的影响,极易经过患者的血脑屏障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改善神经运动功能,促进患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神经突触的形成[6]。本次调查研究中使用氟西汀治疗4周以后的观察组的神经缺损综合功能评分为(13±4.5),与对照组的(26.3±2.3)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及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抑郁情结[7]。医务人员应多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心理沟通,鼓励患者进行情感宣泄,鼓励患者多参加娱乐活动提高开朗乐观情绪,在生活上应给予患者更多的物质与精神帮助,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减少抑郁症状,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8]。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间比较容易产生抑郁情结,并且左额叶及基底节区的抑郁程度高于右额叶及基底节区,但经过药物治疗配合恰当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1] 班宇侠,卞绍华.脑卒中后抑郁症163例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4,5(4):74-98.
[2] 李献军.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器质性损伤部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8,7(4):15-38.
[3] 李晓岚.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7,8(5):27-83.
[4] 李建明,冀光荣,李红.脑卒中后抑郁症6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5(3):41-67.
[5] 魏玲莉,施琪嘉.脑卒中后抑郁症68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0,11(1):52-73.
[6] 石丽娜,朱庆雨,荣根满.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与临床特点[J].中外医学研究,2012,4(13):75-92.
[7] 张本超,刘超亮.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0(22):41-63.
[8] 林海.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症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3(25):4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