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3-05-06 06:47陈海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30期
关键词:抗凝剂血浆标本

陈海燕

岳阳市湘阴县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岳阳 414600

随着近年来生物化学、免疫学以及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和高精度凝血分析仪的使用,血液分析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临床实际的符合程度对受检者意义重大[1]。凝血检测项目也相应增多,较为常见的有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检测项目结果的精密度要求极高,但在临床实践中,各方面因素都会对PT、APTT、TT、Fib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2]。本院对2013年1—5月间随机抽取的100例血液检测在不同影响因素下进行凝血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5月间血液检测样本100例,所有血液标本均为受检者平静放松状态下空腹一次性成功抽取静脉血,均为健康血液样本。受检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仪器 应用普利生C2000-A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试剂和质控用品均应用配套产品[3]。

1.2.2 检测方法 血液采集应用非可替代的凝血真空采血器,每个样本分为多份6 mL的健康血液,抗凝剂应用0.109 mmol/L的枸橼酸钠,血液与抗凝剂按照9:1的比例混合[4]。所有标本根据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处理,再检测凝血项目。

1.2.3 影响因素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与否对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

1.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 结果

2.1 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

标本放置1 h后,与放置2、4 h后P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置1 h后APTT和Fib值显著低于放置2、4 h后的数据,TT值显著高于放置2、4 h后的数据(P<0.05)。可见,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Fib及TT值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使APTT测定时间延长,TT时间缩短,Fib水平降低。而对PT值无影响。

2.2 离心时间对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

将标本在15~20℃下,以3000 r/min的速度离心5 min后,标本PT和APTT值显著低于离心10 min和15 min后的数据,(P<0.05)。而不同离心时间TT和Fib值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时间的延长会使PT时间延长,APTT测定时间延长,对TT及Fib值则无明显影响。

表1 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凝血检测项目结果对比表

表2 不同离心时间凝血检测项目结果对比表

2.3 标本是否溶血对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

将血液标本置入可调温的冰箱中,保存温度为-40℃,保存20 min后取出,置入温水中进行速融,其中,血清中血红蛋白浓度达4 g/L判定为溶血。标本溶血前PT、APTT、Fib显著低于溶血后数据,TT显著高于溶血后数据(P<0.05)。可见,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可使PT、APTT时间延长,TT时间缩短,Fib水平增加。

表3 标本是否溶血对凝血检测项目结果的影响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现象对PT、APTT、TT、Fib等凝血检测项目都有不小的影响,可见,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5]。要保证PT、APTT、TT、Fib等凝血检测项目的准确性应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规范血液的检测过程

从采血、运输、标本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全程均有专业人员参与,采血时要规范,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标本采集后一定要合理运输,适当保存,并尽早尽快送到实验室检测,尽量降低对血细胞造成破坏。

3.2 加强标本处理的专业性

采血时要避免止血带的过度束缚、血液注入速度控制不当、血液的过度振荡与刺激等,要保障采血设备的清洁度,不可使用酒精消毒,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实施检测操作,抗凝剂的选择和剂量要控制好;血清离心前要注意标本量,分离时要控制好离心机的速度和离心时间,吸取血浆时要取离心后血浆的中1/3层,尽量避开含有脂质的上层血浆和含有白细胞的下层血浆,离心后要注意血浆的量,确保抗凝剂和标本量达到最佳比例。凝血实验尽量在2 h内完成,2~4℃下不得超过4 h,血液保存时试管口要加塞[6],坚决杜绝日光的照射和异物落入。

3.3 预防溶血现象

在标本的收集、保存以及离心过程中要避免溶血现象的产生,检测前要仔细检查,有溶血、黄疸、脂血以及出现凝血块的血浆标本要弃用,重新进行标本采集。

[1] 闫朝春,安仲武,薄维波.氯化钙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16(5):123-124.

[2] 陈国,梁荣伟.对比试验分析凝血四项检测的影响因素[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1033-1034.

[3] 林诚,唐艳平,刘汉欣,等.凝血功能试验的全程质量控制[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70-1471.

[4] 崔海,崔红花.血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4):413-414.

[5] 刘志明.浅议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20(6):54-56.

[6] 林素平,潘家坪.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1,2(9):3698-3699.

猜你喜欢
抗凝剂血浆标本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