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2013-05-03 00:33漆亚莉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年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基地专业

漆亚莉

(广西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近年来高校新办专业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面对这样一个新兴专业,无论在培养目标还是课程设置方面都处于摸索阶段,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足和迷茫。但有一点已经形成共识,即文化产业管理是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专业设立的宗旨也是培养一些实践型的人才,而不着力于培养理论研究方面的学者专家,因此,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显得格外重要。”[1]实践教学已成为此专业教学组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完善该专业教学环节的过程中,首要工作之一就是文化产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广西师范学院自2008年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以来,对文化产业实习基地建设非常重视,广泛地与知名文化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开辟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打造优质的平台,并从中探索了一些文化产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经验和模式。

1 建设实习基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如前言所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背景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专业实习环节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专业教育的核心。建立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培养并训练学生与专业相关的活动的能力,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1.1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确定专业学习目标

如何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在将来的专业学习中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目标,这是高校教师面对学生,特别是刚进校的低年级学生经常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在实习基地参观、学习、讲解、报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文化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实际状况,使他们对本专业社会市场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有直观的认识,能够激发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兼具知识互补与经验积累的就业体验型实习具有强化效应,参与这类实习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业参与水平。”[2]

在学生进入专业学习之初,作为新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实习基地的相关负责人到课堂与学生互动交流文化领域的改革形势及面对的现实问题,或者是安排一定的课时带领学生走访各个实习基地,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了解文化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交流,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具体的文化产业及相关行业,能更清晰地找准定位,发现职业兴趣,及时调整学习的重点和弥补不足,避免今后盲目择业,形成更为理性的求职态度和职业规划。通过实习基地的反馈,学校能有针对性地对实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干预纠正、总结经验教训,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1.2 有利于扩大专业知名度并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实习是一种体验型学习,不仅使学生有机会将学校所学主动应用到真实工作世界中,缩小学校所学理论与真实实践间的巨大差距,而且是一种受指导的工作经历”[3]。正因如此,实习的经历对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2004年才批准开办的新专业,目前的毕业生人数较少,社会对这个专业认知度相对较低。尽管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大批的文化企业,特别是民营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对人才的渴求非常迫切,社会上具备较高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奇缺,但是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具有现代管理意识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却面临“专业热、就业冷”的发展困境。文化市场需求和文化人才培养的脱节,个中的原因很多,但双方信息不对称,甚至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渠道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通过与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共建专业实习基地,既向社会广泛宣传了专业的情况,扩大了专业的知名度,又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建立实习基地不仅能很好地解决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瓶颈,而且对专业的宣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不少文化企业从对本专业毫不了解转变为定向招聘本专业的毕业学生。

1.3 有利于校企合作及探索高校教学科研新机制

以往很多高校对实习基地建设存在“重成立、轻建设”的问题,往往是基地成立以后,缺乏后续的沟通与合作。事实上,高等学校与文化企业之间具有互补性,“都有自身的资源,如何利用对方的资源和如何使自己的资源为对方服务,都是密切学校和企业关系的措施。”[4]文化企业可以利用高校的科研与人才优势,从高校的合作中得到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对于高等学校来说,“产学研合作是高等教育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大学功能在现代社会日益拓展的必然结果。”[5]高等学校通过与文化企业合作,从中获悉文化产业领域的最新信息,同时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共同开发合作新项目,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例如,本校与广西金壮锦文化有限公司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安排学生参观公司、参与实践,还努力依托企业,面向社会,结合科研开发合作项目,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机会深入到企业内部,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探索建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校-企“产、学、研”合作育人新机制。

2 实习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选择实习基地的时候,从众多的文化企、事业单位,包括文化非营利组织中确定为正式合作的实习基地,需要经过甄选和综合评价,这当中一些基本的原则必须遵循。

2.1 质量与数量并重原则

在建设实习基地时,我们首先要树立建设一批典型的、高质量的、有特色的实习基地的思想,数量并不是追求的目标,而要更加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质量,要具备满足和符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条件。本院在实习基地建设之初就制定了相应的条件标准和指导原则:

(1)必须是管理正规、严格,具有较高的信誉,愿意与学校签订学生实习合作协议的文化企业、文化管理部门或文化非营利组织;

(2)能一次性接纳3名以上的实习学生;

(3)能为实习学生配备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教师;

(4)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一个成功的企业,首先是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时刻感受这种管理理念,这对学生将来的社会工作非常有利。

总之,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扩张比单一的追求数量要更为重要。

2.2 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原则

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统筹布点、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文化产业涵盖的领域广阔而庞杂(见图1),学生的兴趣爱好方向各异,这对文化产业实习基地的选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院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所面向的实习基地做了分类: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并从文化事业单位以及文化产业所涵盖的九大主要领域中选择一批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单位作为重点建设的实习基地。例如:在文化行政与事业单位,我们选择和各市、县的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如南宁市文化局、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在民营文化企业中,既选择规模较大的搜狐广西文化有限公司,也选择目前规模较小的金壮锦文化公司,既有提供出版发行服务的广西城市书房文化传播公司、广西新阅读文化传播公司,也有提供文化艺术服务的广西歌王文化公司等。

在合作中,我们体会到大企业管理规范、眼界开阔;小企业管理机制灵活,但人才匮乏,他们对高校师生的到来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高校师生的知识和技术有着强烈的需求。

图1 文化产业涵盖的领域

2.3 共建、互利、共赢原则

高等学校注重的是人才培养质量,文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盈利,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主要来自于产学研合作给他们发展带来的切实利益。因此,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便成了校企合作的落脚点。在当前社会的背景下,实习基地的建设对于高等院校与文化单位而言,是利弊各陈的。一方面,实习基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文化单位的资源,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工作秩序;另一方面,实习基地的建设也给文化单位带来了与高等院校进行交流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科研、图书资料等,为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的文化单位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为这些文化企业提供学历教育、技术培训;学校聘请实习单位的专家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实习单位也通过学生的实习发现和储备人才。从我们的实践经验来看,在建设实习基地的过程中,高校只有坚持双方共建、共享,合作才具有可持续性。

3 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对策

文化产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其他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既有共性也有很大的区别。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还远未成熟,在实践中遭遇诸多困难和面临许多问题实属正常。随着专业建设日益发展,教学实践的领域日渐拓展,文化产业管理实习基地建设的发展也将逐步完善。

3.1 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目前,我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立的实习基地数量仍然较少,与实习基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各方观念达成共识尚需时日

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多方合作的结果,需要学校、学生、实习单位3方的积极参与、通力配合才能完成。观念上达成共识成为合作的前提条件。但目前来看,高校方面对实习基地建设需求强烈,合作积极性较高。企业方面对实习基地建设有多重顾虑,主要集中在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接纳学生实习对企业正常工作造成的干扰问题、可能造成商业秘密的泄漏和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等。“企业在与高等院校共建校外实习基地过程中,往往付出的成本较高,承担的风险较多,而真正获得的效益却很小。”[6]这些顾虑导致不少企业对接纳学生实习持消极态度。在学生方面,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专业实习基地的锻炼能获得较大的提高,但他们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对文化产业各种岗位工作的正确认识,当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某些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时,往往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学生的这种表现直接影响了实习基地对接纳学生实习的态度。因此,高等院校在不断深入实践和印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对教育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作用与重要性的同时,必须充分做好实习单位的工作,以及对参加实习的学生的教育与动员,调动文化企事业单位、教师、学生3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建设好文化产业实习基地。

3.1.2 缺乏相应的经费、人员和制度保障

建立一个较好的实习基地,不仅需要动用一定的人力、物力,而且在基地建立后为了巩固、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还需学院与校外实习基地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以巩固双方良好的合作基础。这些工作都要有必要的经费做保障。目前来看,学校每年按生均下拨的实习经费,基本只能用于补助学生实习开支的一小部分,用于维持实习基地建设的费用捉襟见肘。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其实践性,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特别是担任实务类课程的指导教师,不仅在文化产业研究领域积累丰富的成果和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还要有相关从业经历或与业界保持紧密的联系。在这方面,由于我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处于建设初期,师资配备离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双师型”教师匮乏,实习指导教师多数与业界联系的深度与广度不够。

实习基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学校学生的培养与企业的发展能够实现共赢。目前,由于相应机制还不完善,部分实习单位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实习生管理培训制度,对实习学生采取任其自由发展的态度,缺乏必要的业务指导。学校方面也没有制定出有关实习基地的建立、使用、管理、评价的执行办法,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目标和任务的管理比较模糊,对实习内容的考核缺乏科学的标准,同时也缺乏对新建实习基地的鼓励机制。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也使实习基地的规模难以扩大。

3.2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对策

内、外部问题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遇到困境,如何适应新变化,做好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切实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现结合我校实习工作具体情况以及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的新变化,阐述对实习基地建设对策的思考。

3.2.1 牢固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正如范周所言:“国内在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最重要的是自身观念的开放、思想的解放。”[7]在中国,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也是在文化体制改革实践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新兴专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观点上必须摆脱传统学科的思维定势,牢固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8]

教师和学生对待实习环节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我院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自专业开办以来,不断通过会议研讨、课题申报、市场调研等方式思考并探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如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通过不断的讨论、交锋,逐渐转变着“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因为只有彻底地转变观念,加强实践教学才能落到实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我们的具体措施包括:通过以兴趣引导和结合课程教学的方式,通过虚拟教学、学术报告、实习动员、项目参与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习的兴趣;通过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参与实习教学,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实践锻炼,激励教师重视对实习教学环节的研究和改革,调动教师参与实习教学的积极性。[9]

3.2.2 积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目前,文化产业的学科体系从总体上来说仍延续传统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传授的系统性,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忽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在专业设置、培养计划制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建设等方面,都还需要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探索。

广西师范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开办以来,坚持每年讨论、修改学科培养计划,力图构建适应文化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的创意策划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应用写作能力专门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内容(见表1)。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学校的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表1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部分相应课程

文化产业涉及的门类众多,专业发展方向也因各个学校的特色而差异明显,该专业的课程设置面临泛而不精的问题。广西师范学院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依托文学院的母体发展,在课程的设置上一方面保留了母体专业的精品课程,另一方面还开设了提高学生创意策划、沟通表达、文案写作能力的特色课程,同时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理念贯穿于各门课程之中。很多课程的考试方式都改变过去单纯的理论考核,要求学生结合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完成相应的调研报告或策划方案。

另外,高校的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但在这期间学生面临找工作、考研、考证、出国等压力,根本无心实习,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的毕业实习流于形式,达不到目的。为充分发挥实习在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真正作用,我院将学生的实习规划在各学年中,要求学生在各学年的寒暑假期间必须要完成一定的实习任务,具体安排见表2。

表2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各学年实习安排

我院要求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贯穿整个大学4年中。学生通过深入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调研、实践,有助于他们了解和熟悉当前文化产业及相关行业发展的特点与动向,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能力,包括市场调查、广告决策、文案创意、媒介推广、营销效果测量等。通过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以利于毕业后较快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好地实现由学生向社会劳动者的角色转变[11-12]。

3.2.3 完善合作保障机制,基地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随着文化产业实习基地的建成和发展,相应配套的合作保障机制必须逐步健全。这是关系到实习基地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在经费保障方面,由于目前的实习基地大多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因此,加大对校外实习基地经费投入、减轻实习基地的负担,成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首先要解决的难题。目前,广西师范学院在实习经费的投入上,主要采取学校投资大部分,院系投资小部分,学生个人承担一部分,以及争取实习单位赞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实习教学经费。为了逐步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学校还将确定合理、统筹的使用实习经费的办法,建立实习教学经费专项管理制度,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加强对实习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保证重点实习教学项目顺利进行。

在师资保障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是保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习指导明确、实习效果显著的重要条件。解决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一是引进,二是培养,三是激励。对于文化产业管理这一新专业,无论是学校还是所在学院,在人才引进问题上都给予很大的政策倾斜,近两年引进了数位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博士。由于文化产业研究在中国的高校尚未形成规模,真正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实际上非常匮乏,在职培训成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我院还是积极地把教师“送出去”,参加各类文化产业进修班,同时鼓励教师走出去与企业建立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运作、技术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了解第一线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并收集典型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13]。

在管理制度方面,我院制定了“广西师范学院教学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广西师范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方案”、“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见习实习工作计划”,对实习大纲、实习条件、实习指导、实习安全、实习操作、实习日志、报告质量及评阅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考核办法,确保实习教学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完善实习管理制度,严格实习成绩考评,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实效化。

4 结束语

我校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创新型、实践型”的实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将实习体系纳入4年整体培养规划中,形成“价值为先、实践创新、循序渐进、制度保障”的完整实习体系,建构出全新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方式,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为培养出真正能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做着不懈的努力。在加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着力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注重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将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同学科的建设紧密结合,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最终达到合作共赢。

[1]安小兰.专业性: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的着眼点[N].经济参考报,2007-05-11(007).

[2]石卫林.大学生过早实习:促进抑或阻碍学业参与?[J].复旦教育论坛,2012(2):26.

[3]Davies L.Experience-based Learning within the Curriculum (A Synthesis Study)[R].CNAA,Sheffield,1990.

[4]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2):77-78.

[5]朱云.基于融合理念的文化产业产学研合作战略[J].教育与职业,2010(30):29-30.

[6]杨镇光.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366-368.

[7]范周.学科与人才: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55.

[8]胡惠林.文化产业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9]陈少峰,张立波.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2[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2.

[10]王兴芬.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及其管理机制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116-119.

[11]顾江.文化产业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2]向勇.文化产业应用理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13]张宝昌,刘海峰.构建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248-250.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基地专业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我的基地我的连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