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仕意
资中县在2011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近年来,资中县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的技术体系和技术人员来说,还存在很多问题,基层农技服务体系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才能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现就我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1.机构设置情况 资中县现有乡镇33个,设乡镇农业服务中心33个,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包括原农技、农机、水利、农经人员。现有编制数678人,实有编制人员561人。其中:农技(农机)现有编制数290人,实有编制人员248人。
2.人员基本情况 乡镇农技(农机)推广机构现有高级农艺师9人、农艺师84人、初级职称116人、无专业技术职称39人;本科22人、大专133人、中专及以下93人;50岁以上34人,36~49岁129人,35岁以下85人。
3.机构管理情况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双重管理,以乡镇管理为主,农业局只负责业务指导,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人、财、物。全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总编制290人,实有编制人员248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性质,基本没有安排推广经费。
4.设施设备情况 除正在进行条件建设的10个乡镇外,其它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任何设施设备。
1.体制不顺,职能不明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农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之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拓展与变化之中,但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一些新的公益性职能被弱化,在实际工作中承担公益性职能时间少,而从事行政事务工作时间较多,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技术推广人员不能一心一意搞推广、抓业务,更多的时候是被“拉差”。全县在编实有的248人中,2012年实行文建明工作法后,乡镇从事农技(农机)人员为134人,其余人员114人(占46%)已由乡镇人民政府抽到其它部门从事一些事务性工作,严重影响了职能的发挥。
2.非专业人员多,素质不高,人员管理混乱 由于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忽视了对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业务主管部门也只是负责业务上的指导,无权干预专业队伍素质的提高和人员调配等工作,我县乡镇农技人员学专业(包括相近专业及继续教育获得)的仅有123人,只占49.6%,其余125人都是非专业人员,占50.4%,且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93人,占37.5%。造成了专业技术人员结构配置上出现断档,学历较低,人员素质不高,所学非所用,知识滞后,专业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和指导,影响和限制了农业推广体系作用的发挥。
3.乡镇间不均衡,条件差的地方人员少 城郊及交通条件好的乡镇其农技人员较多,其中有一个镇的农技人员就占全县乡镇农技人员的10.1%,而偏远乡镇的农技人员普遍较少。
4.经费严重不足,工作开展难度大
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体系的生存和发展。大部份乡镇均未安排推广经费,没有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高产创建示范等所需经费,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存在着只能养兵、不能打仗的问题。
5.办公条件差,服务手段落后 除正在进行条件建设的10个乡镇外,其它23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任何设施设备,大部份农技人员仍靠眼看、手摸等传统方式工作,手段落后,也就难以满足服务“三农”的需要。
1.理顺管理体制 明确和落实管理职责,实行县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县农业局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即人权、财权以县农业局管理为主,事权、物权以乡镇管理为主。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人员划转到县农业局,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由乡镇上划县财政预算安排到县农业局。让农技人员“吃自己的饭,做自己的活,在岗人员都能100%投入农技推广工作”,解决人员管理上的混乱局面。
2.加强财政保障 为保障基层农技推广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有效增加对农技推广经费的投入。同时,在明确国家成为农技推广投入主体的主导地位基础上,推进农技推广投入主体的多元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投入,以增加农技推广资金,包括鼓励民间、私人投资于农业技术推广。同时,要改善农技推广经费的投入结构,在农技推广总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明确农技推广的重点投入方向和对象。只有改善农技推广经费的投入结构,才能科学地运用资金,使农技推广取得好的效果。国家农技推广投入,不仅要考虑投入的技术对象,即以推广何种技术为主,还要考虑投入的组织对象,应首先保证基层农技推广组织正常运转的最基本活动经费。政府每年增加的农技推广投入,应重点以组织技术推广人员到基层开展技术推广工作的项目经费为主。用推广项目经费支持的方式,引导农技推广人员真正把工作重点放到具体的项目组织上,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开展工作。
3.提高队伍素质 农技推广工作是以培养、教育和组织农民为主要内容,需要有一支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水平的推广队伍。因此,要在稳定和扩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前提下,吸收具有专业技术和农业经营技术的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县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还不高,特别是由于机构人员编制等原因,许多乡镇农技人员并不具备必须的农技知识和推广技能。统计结果显示,我县33个乡镇中,农技人员有248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占3.6%;中级职称84人,占33.9%;初级职称116人,占46.8%;无专业技术职称39人,占15.7%。而这些职称中也有一定比例的非学农专业,非专业人员达到了50.4%。因此,应对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严格、规范的考核,淘汰那些不适合搞农业技术推广却占农业技术推广编制的人员。要加强对现有技术推广人员的组织管理、专业知识更新和市场营销等不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虽然在2009~2011年结合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我县对100名农技推广人员加强了知识更新培训,但全县还有大部份农技人员没有进行知识更新培训,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技推广发展的需要。
4.加强条件建设 依托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为没有业务用房及仪器设备的23个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业务用房和配备一些必要的设施设备及其它必须的交通工具。
5.统筹人员调配 每个乡镇按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户数及行政村数,对所需农技人员进行测算,据此对全县农技人员进行统筹、均衡调配,以满足各个乡镇的农技推广工作。
6.健全工作制度
(1)建立运行管理制度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站岗位管理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等,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农技推广运行管理机制。
(2)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 县农业局将农业公共服务职能细化为工作任务,下达给农技推广站和工作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建立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责任制,实行农业公共服务责任追究。
(3)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 坚持客观、公正、重在激励的原则,对基层农技人员履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县农业局、县人社局制定考核办法,按照服务对象,农业局和所在乡镇政府三方共同考核的要求,科学确定考核权重,以聘用合同、目标责任书为考核依据,量化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特别要尊重科技示范户和重点农户代表的考评意见。对农技推广人员根据工作目标、任务,服务农户满意度进行德能勤绩廉综合考评,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作为农技人员的职称评定、岗位竞聘、续签聘用合同、年度评优评先重要依据。
(4)创新农业技术推广联动机制农业技术推广站要根据全县生产需求,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装集成配套技术,搞好技术培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合作,依托其技术和人才优势,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率,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效果,最大限度提升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