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读书:改变自己,照亮他人
1995年,对正在上中学的周飞来说是黑色的,突患沉疴导致高位截瘫的他,被病魔困在了斗室。最无助的时候,朋友送来的几本杂志让他燃起活下去的希望。为了让更多的村民从书本中获得帮助,周飞在家开办农家书屋,数年如一日,365天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村民从这里汲取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周飞本人也在这间小小的书屋找寻到自己的精神寄托,他创作的以反映自办农家书屋心路历程为内容的自传——《轮椅上的飞翔》一书,入选人民出版社“中华自强励志书系”,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当时就一个感觉——完了,就像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特感孤独无助!”到现在,周飞还记得得知自己这辈子都要在轮椅上度过时的心情。原本健步如飞的青春少年,没有任何前兆,身体的三分之二部分就失去了知觉,从学校的课堂直接到了医院的病床上。
被病魔困在斗室的周飞,信息闭塞、生活封闭。躺在床上的他,每天只能通过一个小小的收音机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给他带来几本《读者》杂志,里面睿智、精美的文学作品像磁石一样吸引住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名为《活着,其实有很多方式》的文章,就是这篇文章给我的人生以巨大的启迪。其中,‘活着,其实有很多方式、‘如果不懂得把人生的苦难解读为考验,不懂得把伤痛化为力量,人生就不能圆满这些语句,对于当时陷于绝境、萎靡不振的我来说,真是一剂良药。”这些充满智慧的言辞,惊醒了沉浸在无望中而难以自拔的周飞。
“虽然身体三分之二的部分已‘独立,让我无法‘管辖,可剩下的三分之一仍是健康的、充满青春活力的,仍是由我自己作主的。关键在于,我的心灵和大脑是健全的。失去的虽令人惋惜,但那总归是失去了。我为什么不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健康的大脑和双手呢?”从伤痛中逐步走出的他开始思索,到底自己的价值是什么,自己又能为别人做点什么呢。
在平日的生活观察中,周飞发现,虽然乡亲们的物质生活富足了,可精神生活却很匮乏,喝酒打牌几乎是村民业余生活的全部。于此,在自家开办个书屋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萌生,他要让乡亲们“既富口袋 ,更要富脑袋”。四处打电话“求”来的几百本书籍,便成了“周飞农家书屋”的雏形。
2007年,山东省农家书屋工程伊始,周飞就给日照市“农家书屋”工程办公室打电话,请求把西草坡村的农家书屋设立在自己家中,服务更多父老乡亲。他的想法得到了省、市书办的大力支持, 3000元启动资金、2000多册图书和200套音像制品很快送达。这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农家书屋自开办以来,全天为乡亲免费开放。乡亲们一传十,十传百,邻村的乡亲也都到书屋借阅图书,更有热情的乡亲把自家闲置的书也拿到 “农家书屋”供其他乡亲借阅。
书屋建起来了,为了管好书屋,日照市文广新局安排了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前去指导他怎样给图书分类、登记、编号和建档。因为路途遥远,对图书的整理和登记主要还得靠周飞自己,他整理图书的付出是正常人的十倍,位置低的还好放,高处的只好让年迈的母亲来帮助。
周飞对书屋的管理特别用心,一本本厚厚的《图书借阅登记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借书记录,书屋不但成了当地农民的精神家园,还使山村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顽皮的小孩,通过看《千万个怎么办》帮妈妈蒸出了香喷喷的米饭;不会写作文的孩子,通过多读书,写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村东头养兔子的大叔通过看书,知道怎样防治兔病……
爱好文学的周飞,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以反映自办农家书屋心路历程为内容的自传——《轮椅上的飞翔》。周飞说:“书屋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它不仅让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而且让我感受到了‘实现价值,照亮人生的乐趣,通过读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我活着的方式,我永恒的追求……”
老胡的园艺新生活
生长了几十年的老果树,除了刨掉烧火做饭似乎再无其他利用价值,可在威海葛家镇农民胡小君的眼里,这一棵棵从土里刨出来的老根疙瘩却是一件件无法复制的艺术品。老树的疤瘤、结节、朽洞……各种古怪形态经过他的手都变成独一无二的园林古树盆景。
今年已经60岁的胡小君,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供养出两个学有所成的孩子,并且都在城市有了稳定工作和小家庭。外人眼中可以轻松安度晚年的他,却是个闲不住手的人。“四处闲逛,总觉得自己是个闲人,成天无所作为,心中便会有一种被社会淘汰的感觉。”老胡说。
“别看我一辈子没进过学堂,心里面可是非常想当一个文化人呢。”没事儿干的老胡,开始着手写写画画,希望有一天能有所成就。可在农村,想要买书、看书都不方便。“‘农家书屋挂牌开放的那天,当看到那四个朱红大字的时候,看到房间里满满当当的那些书籍,我激动得眼泪都差点留下来。”从此,农家书屋便成了老胡经常光顾的地方。带着年轻时对知识的渴望,他不知疲倦地汲取着书中的“营养”。最让老胡感兴趣的是,从农家书屋中发现了一些关于园艺及古木盆景的书籍——《中国花卉盆景》、《花木盆景的制作与病虫害防治》、《观赏树木》、《观赏果树及实用栽培技术》、《树桩盆景的造型与修剪》。看到这些书,老胡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随着对这些书籍的学习和研究,老胡有了创作农家园艺及古木盆景的想法
葛家镇有很多生长了几十年的老果树,看到这些果树被一片片刨掉的时候,老胡心里都会感到非常惋惜。“有了农家书屋中学到的知识撑腰”,没有丝毫犹豫,他就承包了村里即将被刨掉的260多亩老果园。从此,他和老伴过起了“园艺师加花匠”的生活。
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园艺创作终究是两回事,老胡通过查找资料得知,老果树改景观树在国内属于新兴园艺,很多专家也是闻所未闻,内行的人就更不多了。创业之初,作为园艺技术领域的门外汉,老胡四处拜师学艺。“有一次,我到江苏去拜访一个做果树盆景的园艺大师。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他做的全是些小型盆景,无园林用大型古树盆景,我深感失望。但当他听说我要用老果树改景观树的想法后,觉得非常新颖,认为绝对是个新 ‘创意”。出于对这种新兴园艺的兴趣,这位大师随老胡来实地参观考察,并给他传授了很多园艺方面的技术知识。就这样,“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老胡逐步积累了园艺方面的许多实用技术和经验。
基于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想,老胡开始刀砍斧劈园子里的每一棵“古树”,一幅幅“艺术品”也随之诞生了。老胡利用从书本中学来的嫁接新技术,经过一番“创新定位思考”后,在老果树上嫁接了贵族海棠、长寿海棠、垂丝海棠、寒梅、碧桃等系列高雅观赏花卉。“功夫不负有心人”。老胡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园艺技术的痴迷,采用“取其自然、融入艺术、提炼神韵”的手法,发展了一系列以古梅、海棠、柿子为代表的各类古桩景观树,更打造出了一批取名“盘龙回首”、“凤凰展翅”、“四季如意”的园艺精品。春天时节,满园花团锦簇,池水清碧,宛如人间仙境。秋天一到,叶黄了,果熟了,一串串形似大樱桃的鲜红亮丽的长寿海棠挂满枝头,如丝线吊灯笼,迎风飘荡,美不胜收。
如今的老胡成了远近小有名气的人物,被村民戏称为“神斧大师”。
“ ‘农家书屋把我打造成为一个新型农民,也开创了我的又一个事业。非常感谢‘农家书屋开启了我的智慧之门。”采访结束,老胡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