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面对行政村多、建设任务重、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现状,山东省克服重重困难,共投入农家书屋建设资金近11.3亿,建成农家书屋7万余家,提前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
如今的山东,遍布粮食主产区的“丰收书屋”,蔬菜种植村的“大棚书屋”,沿海渔家的“渔民书屋”,以及“农民工书屋”、“爱心书屋”、“扶贫书屋”……遍地开花的“农家书屋”已经成了村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农家书屋》:作为建设数量占全国农家书屋总数十分之一的山东省,在书屋的建设和推广中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宿华:农家书屋工程是五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之一,在建设初期,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就把书屋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同奖惩。该工程在被列入各级党委政府民心工程的同时,还被列入党委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经过多方调研,山东省新闻出版系统实施了以农家书屋建设为中心,同步推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图书出版、农村发行网络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阅读活动。几年来,综合效益已初步显现:山东省出版系统已向省内外农家书屋供货近3亿码洋,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仅省新华书店这几年新增农村发行网点就达1200多个。在保障农民群众读书看报的基本文化权益同时,又促进了出版业发展,还减少了重建、轻管、轻用的现象。
《农家书屋》:山东省是如何建立农家书屋长效机制的?
宿华:农家书屋建设是文化惠民的重要工程,也是新闻出版行业坚持以人为本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如何巩固好、维护好、使用好农家书屋,使其发挥更大效益,是我们一直研究探讨的问题。山东省始终把农家书屋建设置于各级党委、政府基层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由政府主导,解决好资金、人员和出版物补充更新问题,实现建、管、用并举,确保全省农家书屋稳定运行、持续发展。在这一基础上,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员的选用和培训,激励各级农家书屋工程工作人员和基层管理员的工作热情。发挥先进典型带动作用,构建农家书屋综合服务平台,并开展全民阅读主题活动,确保建成一家活一家,一个书屋带动一片,进一步巩固农家书屋建设成果。
《农家书屋》:您刚才讲到因地制宜建设农家书屋,可否结合实例作进一步阐述?
宿华: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林牧副渔在这里都可见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配书等方面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区别对待。
比如说,对山东省最大的蔬菜种植、交易基地寿光,我们给该地区配送的书籍侧重点就是有关种植技术方面的图书;再考虑到菜农在种的同时还要顾虑销的问题,我们就加强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安装农业信息平台,让农民不出村就可以掌握到全国各地的蔬菜行情。
近年来,随着渤海湾渔业资源减少,渔民收入连年下降,许多渔民选择上岸发展养殖业。我们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主动和当地联系,为辖区渔民创办“渔家书屋”,送去大量关于蟹、虾、鱼的养殖资料,还有水产品防病技术、无公害养殖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让渔民掌握科学养殖技术,以便提高他们的收入,这也为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的水产业奠定了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
地域产业、民俗、群体聚集方式、基础条件不同,农民的需求也就不同,我们建设书屋、分配图书的重点和方式也就不同。毕竟,带动农民用书才是农家书屋文化惠民工程的根本所在。
《农家书屋》:下一步的规划目标是什么?
宿华:下一步,我们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在这方面将突出四个重点:一是推广建立农家书屋管理员补助激励机制,目前青岛等地已经开始探索建立管理员工资补助制度,对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规范农家书屋管理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我们将把这方面的经验在全省总结推广好。二是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广“书架进农家”做法,通过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全省掀起读书学习的热潮,进一步提高农家书屋的使用效益。三是开展农家书屋数字化升级建设,从2012年开始,山东省对近2000家农家书屋进行了数字化升级的探索和试点,从试点情况看,实现数字化升级后的农家书屋,在丰富农民群众阅读方式、扩大出版物信息量、提高出版物更新效率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今年将再安排东部地区5000个书屋进行数字升级建设。四是做好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去年省财政投入3000万元对早期建成的15000个书屋进行了补充更新,今后我们将按照全国统一要求继续做好这项工作,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读书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