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乡村领路人

2013-04-29 00:44:03王芬
农家书屋 2013年5期
关键词:图书室农家书屋

王芬

送书上门好参谋

走进菏泽市牡丹区北城办事处河东社区农民付炳刚的家,三间不大的房子里倒有两间装满藏书。二十多年来,凭着对家乡的深情厚爱,他家的九万多册藏书村民都可进来免费借阅。不仅如此,但凡知道村民生活、劳动中有需求,付炳刚还会帮助挑选合适的书籍送上门,他和他的农家书屋已经成了乡亲父老致富路上离不开的“贴心参谋”。

“如果当初没听付炳刚的建议,我现在也许还在济南、北京上访呢,哪有现在的好生活?”在村头的电气焊店内,村民付新利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复员回乡的他被安排到一家国有纸箱厂上班,一年后厂子因种种原因倒闭,成了下岗工人的他,情绪波动极大,气急时他准备联合战友们上访。得知消息的付炳刚,想到小付在部队学过电气焊,立即带着《电气焊知识高级读本》找到他说:“你原来有电气焊方面的基础,再看看这些资料深造深造,自己开个电气焊门市部。总比在人家眼皮底下领干巴巴的工资实惠得多。再说咱们这里国有企业都不太景气,即便再找个工作,单位再倒闭怎么办?总不如利用自身优势‘独拉山头。”在付炳刚的开解下,付新利最终放弃了上访的念头,在村头路边开了个电气焊门市部,因为技术扎实,做活踏实,他的店很快就热闹起来,现在月收入可达二万元。

在河东社区,因为读书受益的村民一抓一大把。村民付炳宇家种植的蘑菇被一种比米粒还小的红虫啃食,菌丝老是被咬。正在他焦急万分的时候,付炳刚送上门的《平菇的病虫害防治》帮了他的大忙。按照书上的治虫方法做,他终于收入不菲。村民付依卿家有三个姑娘,每次无意中听到“绝户”二字,或者“女孩子不如男孩子能出力干活”之类的话语,他总有一种自卑感。付炳刚就讲笑话、摆故事开解他,释颜的老付没事儿就和女儿、女婿到书屋看书、聊天。在当地收购废旧金属的王长生,花费几十万元收购来的铜铝一下子降价一倍。在他苦不堪言,妻子甚至有自寻短见念头的时候,路过的付炳刚了解情况后,当晚便从互联网上查找国内国外每个时间段的铜铝价格信息并誊抄下来送给他参考,又送给他两本市场预测方面的图书,向他建议说:当前的铜铝价格为历年来的最低,而铜、铝矿藏资源却越来越少,趁现在价格最低的有利商机你要抓紧时间继续收购,保证以后只赚不赔。果然,一个月后铜铝价格上扬,王长生不仅没赔钱,还略有盈利。

有了付炳刚及其农家书屋这两个能说会道、知天下辨是非的“参谋长”,河东社区致富的村民越来越多,村民的口袋日渐鼓了起来,而付炳刚家“鼓”起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书。菏泽市农家书屋办公室在工程启动伊始,就将这些植根于农民家的书屋当作重点扶持对象,定期了解书屋所需,按需添配图书,使得小小书屋如虎添翼。在老付眼中,政府添加的这些书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动力。“今后,村民有需要,我就继续送书上门,当好这个‘参谋。”老付如是说。

小小书屋守护者

王庆臣是土生土长的泰安岱岳粥店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的他,经历并见证着这个村庄的变化。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祖祖辈辈几代人住的低矮平房变成高楼大厦;传统的农民已难见踪影,更多的人脱离土地开始新的生活……和这些看得到的改变比起来,更让王老师感到可喜的是村图书馆的再次建立,来看书的村民越来越多。“拥有再多能看到的财富,也比不上脑袋中积累的知识。”王老师深有感悟地说。

王老师几乎当了一辈子的图书管理员。

在粥店社区还叫粥店大队的年代,在村里当记工员、保管员的他就兼着村里图书室的管理员。“从小爱看书,见了书就挪不开步。”大队干部看他真的喜欢读书,就把图书室的钥匙交给了他。此后,每天晚上收工后第一时间打开图书室的门,成了王老师多年坚持的习惯。

“那会儿,我们大队就有两三千册书,是泰安挂得上名的十大图书馆之一。提到粥店,谁不说俺们大队识文断字的人多。”提到当年粥店大队图书室的辉煌,王老师还是一脸自豪,书籍对整个村庄的改变,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闲暇时节人手一书的场景,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中断,图书室的藏书也遗失殆尽,这让王老师痛惜了很久。重建图书室一直是他多年的夙愿。

物换星移,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以及泰安市旧村改造工作的推进,原来破旧不堪的村落几年时间便华丽转身为林立高楼,村民也由原来的分散居住变成社区集中居住,农民们过上了城市生活。最让王老师高兴的是,粥店社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了切实解决广大居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斥资建立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断代”的大队书屋变身“农家书屋”,在活动中心绽放异彩。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活动室、远程教育点播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琴棋书画室、老人活动室、棋牌室……“有鸟枪换炮的感觉,哈哈。”提到农家书屋,王老师总是笑得合不拢嘴。看着整齐地排满书架的几千册图书,老人的心愿终于实现。

因为有当过多年图书管理员的经验,王老师在书屋成立初,就被社区聘为专职管理员。铆足了劲的他几乎24小时吃住在“农家书屋”,图书分类、登记、粘贴书标、上架……几乎每件事都亲力亲为。为了更加贴心便民,开展优质便民服务,他把所有图书信息都录入电脑存档,并打印成册。他通过一人办理一张借阅卡的办法,掌握读者的阅读需求,有计划地填充居民看得懂、用得上的图书,在保证数量、质量的基础上,保证农民群众的需求。

“岱下明珠读书协会”、读者座谈会、知识竞赛、读书征文、书谜竞猜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也依托书屋开展起来。在激发居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进一步活跃和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的同时,农家书屋已经成了粥店社区居民们的知识加油站、情感交融所,“爱读书、读好书”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最受村民欢迎的人

大陡山村位于泰山南麓,依托自然条件,大陡山村靠种植苗圃和茶叶以及生态旅游,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2004年,村里经过多方努力,建起了农家书屋,并由刘长芹担任书屋管理员。3000多册图书配发下来,刘长芹立刻逐一清点,并分类管理并上架陈列,对每一类别的图书都统一编号、粘贴标签。刘长芹制定了明确的开放时间,按时向村民开放书屋。书屋刚“开张”后,来借书看报的村民并不多,大家还是习惯以打牌、喝酒打发时间。怎样摆脱“农家书屋”如同虚设的现状,成了摆在她面前的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她,决定按照以前做计生宣传员时的做法,挨家挨户地调查群众到底喜欢什么类型的书籍。

通过对整个村庄的调查摸排,她将读者分了三大类:老人大多爱看医疗保健类书籍;青壮年男士爱看种植养殖的;妇女爱看文学作品。了解到村民所需,看到现有的书籍种类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需求,接下来,刘长芹开始不辞辛苦地搜寻群众喜爱的书籍资料。

一个下雨天,种植苗圃的马大爷来到书屋想借本《桃树的栽培与加工》看看,可是农家书屋目前还没有这本书。刘长芹立刻披上雨衣登上自行车跑到办事处,帮马大爷找到了需要的书。在回来的路上,由于路面积水过多,刘长芹骑的自行车陷入路边深水坑中,被甩出去的她摔倒在石子路上,胳膊蹭掉了一层皮。刘长芹忍着疼把车从坑中弄出来,晃晃悠悠地骑回了村。马大爷看着刘长芹狼狈的样子,悔恨不该来借书。

正是凭着这股不认输的劲儿,刘长芹渐渐得到村民的认可,来书屋看书的人也越来越多。有天,村庄附近一个高铁施工队的施工人员来到农家书屋借书,因为他不是本村村民,按照规定不能给他借阅,只能在书屋阅览。但是刘长芹知道,施工队的工作很枯燥,没有什么娱乐学习项目,书籍也许会给他们乏味的业余生活带来一丝慰藉。于是她留下了这个人的联系方式,痛快地把书借给了他。过了两个多月,刘长芹收到一件快递包裹,打开一看是一封信和借给高铁施工人员的那本书。原来是那个施工人员因为临时被调到另一个施工现场,所以不能亲自来还书,所以特意将书寄回,并再次感谢她的信任。这封信,让刘长芹感动很久。

如今的大陡山农家书屋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村民们遇到问题喜欢找刘长芹排忧解难,农闲时他们还喜欢来书屋“充电”,刘长芹以真诚得到大家的爱戴,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最受欢迎的人”。

猜你喜欢
图书室农家书屋
农家笑
篽箖·上野书屋
现代装饰(2021年4期)2021-11-02 07:08:14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6
农家笑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6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春回农家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时代人物(2019年24期)2019-08-29 08:35:44
梦幻书屋
图书角和图书室的设计欣赏
早期教育(2016年5期)2016-08-23 12:04:52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中国火炬(2015年4期)2015-07-31 17: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