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3-04-29 20:03:14赵凤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中职情境情感

赵凤华

语文学科具有双重目的,中职语文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而且要发展思想、涵育情感。教师应借助文字传达思想和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培养和动机激发的过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职语文兴趣培养情感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情感教育是以心灵感应为载体、感情交流为手段、情绪感染为目的的一种开放式教育方式。它通过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德、智、体、美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情感教育,促使学生实现良好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素质,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营造情感氛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不只是感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过程,即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活动。教学时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情感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余光中《乡愁》一课时,教师先在大屏幕上播放一首罗大佑的《乡愁》,营造一种离情的气氛,同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山是故乡青,月是故乡明,多少海外赤子抱着叶落归根的情感回到祖国,回到家乡。是啊!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无论你走得多远,你的根总是扎在故国的园中,乡愁啊!乡愁!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想起你总是魂牵梦绕、泪水连连?”通过这样的语言、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教师真情实感的感染下情不自禁地产生共鸣,“教”与“学”在情感的作用下,会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全部情感的投入,细致入微地讲解点拨,层层深入地诱导拓展,甚至抑扬顿挫的语言,都能使学生在柔和舒适的情感体验中领悟课文的深层含义。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受到情感的熏陶;既能发挥教材的感染作用,又能达到最优秀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教材情境,挖掘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才可能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燃起对语文的热情,把课堂变成学生的精神家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作者对人生、社会、历史及艺术的态度和看法的智慧结晶,是进行感情教育的好材料。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情境,从而感悟情境中的寓意,达到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这首词的“意境”之美,我借助多媒体技术,配乐词朗诵,让学生眼前浮现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诗情,仿佛置身于皑皑雪原的幻景,学生正与一位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巨人对话,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从而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充分展示材料中所富含的情感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发展,个性才能得到解放,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强化学生的情感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学生具备了较好的想象能力,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及表现手法,而且能有效地培养良好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比如,学到“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诗,学生的脑海中就出现萋萋芳草中,身着绿色罗裙的美丽少女的形象。再如学到《牡丹的拒绝》时,学生可以根据课文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的盛况。通过想象,牡丹的国色天香和卓尔不群就深入人心。

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兴趣的激发,气氛的感染,以强化学生的内在情感,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内在情感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由语文课内走向课外,适当延伸,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适当的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更有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让学生及时写读后感,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学生可以抒发寓情于景的情感体验,也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作者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素养和文化功底。同时设置迁移训练,也就是启发学生模拟文章中或细腻或恢弘的写作手法,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人、事、物,表达自己的深切情感和生活感悟。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独立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育是进行启发式教学,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视野的一种好方法。它不但能使学生们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现代化教学中,语文教师既要加强自身修养,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教学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崔冰.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谢嗣极.辨正施教,上出“我”来[J].中学语文教学,2009,(8).

[3]乔延俊.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0,(3).

[4]孙国峰.立足情感教育,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J].成功(教育),2012,(5).

[5]罗粤粤.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12,(7).

[6]满春燕.浅析中职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J].职业技术,2012,(2).

猜你喜欢
中职情境情感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