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新思路

2013-04-29 20:03:14于英武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创设教材情境

于英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语文活动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出发,创造性地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立足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一、教师要掌握分析吃透教材的能力

1.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语文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语拼音,字、词、句,标点符号,工具书使用常识以及文化常识。小学语文的教学思路要针对不同知识类型组织教学。语文教师的课前充分备课可以让教师对课堂教学有理性准确的把握和安排,从而提高课堂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备课包括分析研究教材、搜集相关知识、反复阅读课文、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教学方法和训练测试、写教案等。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流畅、优质生动,很多优秀的小学老师都很敬业,会在正式上课前演练多次。

2.小学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本选择的课文和交流语言中都流露出人类特有的美好情感,积极向上给人力量。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不但要教小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还要向小学生传达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孝敬父母,热爱学习,完善自我,互助有爱等人文情感。

3.小学语文教学和学习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默读、朗读、背诵、说话、书写、作文是小学生学习的六大基本技能,掌握好这些技能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理解、创新、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小学语文学科具有部分工具性的特点

语言文字是基础工具,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语文课本具有典范性和可查找性。

5.语文学科具有积累的特点

很多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反映学习语文越来越吃力了,这和他们在低年级的时候没有用心感悟课文,死记硬背有很大关系。课本中的课文是范例,老师要培养学生积累理解感悟能力,学会举一反三。老师要推荐课外读物适当做练习题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找好的文章段落让学生们分析鉴赏。

6.重点突出听说读写相结合

教师对于重要文章和段落要反复讲解,最好落实到每字每句,结合现代语文考试多面开放的特点,从多个角度分析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语文学习方法,更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和阅读能力。

老师的课堂教学是考量老师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想不同的小学老师对同一篇语文课文在课堂上会有不同的阐释方法。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东西,只有更适合的东西。小学语文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方法,就会让语文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由此不难看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这样能够进行自主探究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感,增强学生语文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太阳》这堂课。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说说题目告诉了你些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地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带给人类的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教师是课堂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是问题生成的引导者、问题研究的组织者、问题解决的指导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为学习背景,倡导“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原有知识经验,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类比、推理、归纳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已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有效地创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在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读,然后可以打开多媒体,呈现图片。借画想象,通过引导学生把诗意画面化,更好地把握意象入境,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这样,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既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灵魂系统工程,教学过程又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出发,创造性地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立足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俞瑞康.小学创新教育.上海:上海科普出版社,2009.

[2][美]威廉威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创设教材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