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危害性及其对策

2013-04-29 00:44:03李静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初中生中学生道德

李静

通过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探究中学生的上网情况,由互联网这把“双仞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部分中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而如今,网络犯罪在21世纪的案例中占了重大比例,可见,网络不仅可以让我们受益无穷。也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分析网络的利与弊,告诉中学生应如何对待网络,让网络这把“双仞剑”更多地成为学生的好帮手,让祖国的新一代茁壮成长。

初中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危害性对策互联网已成为全球的第四大媒体,虚拟的网络世界让广大青少年们趋之若鹜,汹涌澎湃的网络热潮涌入校园,中学生已成为网络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但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平添了许多烦恼。不可避免的网络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中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并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报告,在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中,我国青少年学生(18岁以下)上网人数仅占上网者总数的

5.6%,而到了2007年7月第20次报告中,18岁以下上网的人数占上网者总数的17.7%,并且现在仍在变化增长。据第29次CNNIC报告初中学历网民净增3318万(http://tech.163.com/special/cnnic29/)学生占网民的30.2%,1.55亿,学生仍然是网民的最大群体根据网络调查,我们据此可分析到青少年是电脑网民中占比例最多的一大部分,而且初中学生在这其中的比例也相当大。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

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而让许多学生忽视网络文明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老師们不能把它当作一种简单的错误行为,而这种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学生内心的诸多问题,极具危害性。

以下对我所在学校的学生初中生上网进行的调查:

学生的上网地点:51.5%的学生在家上网;28.5%的学生在朋友家或亲戚家上网;12.1%在网吧或电子游戏厅上网;在学校上网占7.9%。学生的上网目的:55.64%的学生主要在娱乐、消遣(如聊天,看电影,听音乐等),15%的学生玩游戏,23%的学生上网查资料,9%的学生上网学习,还有8%的学生上网干其他事情。这里只有32%的学生上网时为了增进知识,其他的68%是为了娱乐消遣,聊天交友玩游戏等。一部分学生对网络上不道德的行为认识不够,对基本网络道德要求还是不太清楚,只有63%的学生上网有注意遵守基本的网络道德要求。

通过对我校三个年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相应的数据分析,在八年级中,学生对上网娱乐比例更大,可能跟青春期有关,还有学习压力的原因吧,相比较而言,低的年级学生对网络上不道德行为认识越浅,而网络失范行为对初中学生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第一,网络道德失范很容易导致处于发展期的中学生人格发展错位。由于网络的匿名和隐蔽性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没有现实社会道德约束,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学生完全展示着个性和本我的一面,寻求感官上的刺激。网内网外的“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涉世未深的中学生价值观念扭曲,思想意识模糊,直接导致人格发展错位。

第二,网络道德失范会导致中学生思想品德畸形发展。中学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和学校更注重学生成绩,而忽视了思想上的变化,传统的德育教育对中学生没有任何吸引力。中学生一直想在社会中想挣脱学校和家长的约束,很容易被一些非法团体控制,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盗取他人网络财富等等。

第三,网络道德失范严重影响了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多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共同问题都是不喜欢与人沟通,对外界环境不适应,学习兴趣不浓,这样造成情感压抑性格孤僻等。脱离社会群体,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过度依赖网络,个体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第四,网络道德失范直接导致学生素质下降,校园不稳定因素增加。由于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有限,网络资源的丰富与快捷使得一些学生巧走捷径,放弃了刻苦钻研,滋长了弄虚作假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养成浮躁的学风。

二、防范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探讨

网络德育是伴随信息网络技术而出现的新型德育形式,做好网络德育工作是防范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举措。学校德育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因此,应优化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环境,落实社会和家庭的德育责任,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是提高德育效果的重要措施。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进行对策探讨。

首先,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教育者应了解网络,而不是一味反对、禁止,更应积极能动地去宣传健康的网络学习娱乐的新阵地。要让学生分清虚拟社会与真实社会的不同,向他们分析社会的复杂性和必定存在的某些不足。加强学生与同学与教师与家长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克服心理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认清网络思想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其次,学校要创设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环境,要努力提高和培养学生高度的道德责任感。法国现代著名物理学家约?居里说:“科学是不会有罪过的,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科学的人们。”作为网络德育的受教育主体——中学生是接触网络最广泛的群体,是高科技网络技术的拥有者,如果违背道德准则,其危害性往往更大。因此,加强科学道德责任教育不仅可以积极预防网络道德失范,同时又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出现孤僻、固执和不合群等网络心理障碍。

再次,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互动性的文化。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也离不开网络。因此,我们要尽快建设贴近学生的学校德育网站,利用网络打造学生网络主流文化,引导学生网络道德向好的方面发展。努力建设让网络环境朝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最后,家长也要对网络有个准确的认识,有些家长简直是“谈网色变”呀,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戒除“网瘾”成为不少家长的心头大患。怎样才算是染上了“网瘾”?专家分析:现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孩子上网聊天,只要是在正常的范围内,不影响学习和生活,都可以视作是一种流行的正常的需要。专家建议:家长应该理解孩子,应该正常地引导孩子健康地使用网络、如何交友,这样既可以亲身体验网络,又可以找到与孩子的共同语言,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总之,科技的发展也呼唤着道德的进步,加强网络德育,净化网络环境,重视中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这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朝伟,魏换霞.当前初中生网络道德问题调查与分析.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

[2]王立山.浅析初中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学周刊,2011,(25).

[3]易立新,贺利中.初中生网络成瘾测查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分析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猜你喜欢
初中生中学生道德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学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 01:53:04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