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刘庆堂

2013-04-29 00:44赵士清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圣泉怀柔文庙

赵士清

第一任校长刘庆棠。(1845年-- 1929年),名永瑞,字庆堂,号辑五,怀柔河防口村人。他少年时就读于怀柔县学,后考中"秀才"和"贡生",曾在国家最高学府北京国子监学习,被任命为"教瑜"(管理一县武官和文庙奉祀的官员)。刘庆堂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为怀柔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著有《竹桐轩全集》九卷,创作诗、词2000余首(今存1123首)。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小学,始建于1911年春。由清末廪生,本地人张赞臣(字朝相)历经三年,行程几百里艰苦劝学、募捐,在怀柔区古文庙处兴办的高级小学堂——文庙小学,即现在的怀柔一小前身。小学堂初建只占文庙四间,由当时较有影响的人物刘庆堂任堂长(现称校长)。

刘庆堂(1845年—1929年),名永瑞,字庆堂,号辑五,怀柔河防口村人。他少年时就读于县学,后考中“秀才”和“贡生”,曾在国家最高学府北京国子监学习,被任命为“教瑜”(管理一县武官和文庙奉祀的官员)。刘庆堂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为怀柔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怀柔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刘庆堂的一生,是教书育人的一生,更是歌咏怀柔美好山水的一生,著有《竹桐轩全集》九卷,创作诗、词2000余首,今存1123首。他在《竹桐轩诗集》自序中说:“忆自甲申岁,设帐于昌平属之口头村曹效先宅,授徒数人,皆其弟与子侄辈也。初学诗文,课读之余,逐日无事,唯以赋诗破闷而已。嗣后学中功课渐增,外附课徒亦众,日间遂无暇及此。”这段话是刘庆堂回忆自己于清光绪十年,在口头村曹效先宅设讲坛教馆,教授生徒的情况。开馆之初只是教授曹家兄弟子侄,后来渐渐地“外附课徒亦众”,还包括了本村他姓或邻村的生徒,弟子众多。

刘庆堂喜欢孩子,爱看儿童的“白打戏”,喜欢和生徒一起放风筝。他在诗中描述:“一线牵连到碧空,飞腾且喜趁春风。儿童几个齐翘首,高傍云霄向日红。”“朝来烟火禁风城,门上家家插柳旌。几个儿童闲百打,萧声吹处卖锡红。”由此可见,刘庆堂不仅重视学生的课业,还注重和学生一起嬉戏,增进师生情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刘庆堂不但是位儒雅的学究,也是位浪漫的诗人。他来馆后的第二年夏天,就在院子里种竹数竿,次年六月栽桐两本。竹自红螺寺移来,桐则由山东省带至,并为学馆取了个很雅致的名字“竹桐轩”。一百年后的今天,虽然竹桐已然不存,可当人们走进那古香古色的幽静院落时,刘贡生带领生徒诵读四书五经的情景跃然眼前。

刘庆堂久在曹馆教书,教授之余常去邻村看戏,或骑驴溯河登临圣泉古寺,一次次被圣泉美景折服,一首首诗词从内心迸发而出。圣泉寺因“九龙缠绕”而禅意古幽,圣泉山则因刘贡生诗词而尽显灵秀。今天,我们可以遥想那位清末诗人,在一个春日的傍晚,自圣泉山顶寻径而下,吟诵着“山谷崎岖小径遐,芳林深处少人家。桃源古寺参禅后,踏遍红雪万朵斜”的诗句时,其精神境界将是何等的丰富而释然。

人文苑囿,翰墨书香。当年的文庙小学旧址早已不复存在,但历经百多年至今仍矗立在那里的圣谕碑、虬枝苍劲的古槐依然在向每一位过客述说着百年间坎坷的教育历程。回望历史百年,我们不能不对百年前那段艰辛的创业历史,以及那个奠基怀柔新教育的地方名儒产生深深的敬意。

传承百年信仰,融合现代理念。如今的怀柔一小早已成为一所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学校,一代代怀柔一小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根基,薪火相传,使百年老校历久弥新。一批批品学兼优、智勇双全、善美并进、身心同健的阳光学子正从这里出发,扬帆远航!

猜你喜欢
圣泉怀柔文庙
Improvement of the spreading effect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microplasma jet treatment through shielding-gas-controlled focusing
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效能 助力怀柔展翅腾飞
北京怀柔:工会工会动员干部职工参与消费扶贫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过武陵山区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投用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圣泉英赛德欧洲有限公司正式开工建设
文庙开笔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