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艳
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有效阅读,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助于智力的开发,增长知识,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素养和修养。
一、 创设和谐、愉悦的阅读教学氛围
有人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气氛”。尊重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民主、平等的良好交往氛围,真正做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求助者和知识的探索者,老师答疑解惑,是合作者,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这种民主平等的和谐宽松的氛围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学习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习热情高涨,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阅读活动中来。
二、 突破阅读障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注重阅读过程,只在意阅读后的结果,让学生养成了不主动、不积极的阅读习惯;由于自身知识的欠缺以及在阅读中遭受到批评指责和嘲笑等挫折,形成害怕阅读的心理。这些是现在学生阅读的主要障碍,只有克服障碍所造成的困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阅读的质量。
这是一个渐近的过程,我们可以在阅读之前,利用图片、音乐、录音、视频、录像、讲故事设悬念等创设身临其境的阅读意境,比如《黄河颂》,课前出示黄河奔腾的视频,让学生体会那种豪迈与激情,辅以音乐《黄河大合唱》渲染气氛,为后面的诵读定下感情基调;再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展示连环画里的花和尚让学生猜其是谁,再介绍鲁智深是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之一,排第十三位,设问:他原是提辖,又如何被逼上梁山最后做了和尚的呢?这要从书里故事说起,激发展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从懒得读变成想读,唤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做出要求:阅读时在字里行间做出标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重点句子,写作背景,喜欢的词句,对文章的理解等。
三、采取肯定激励机制,保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享受阅读的快乐
在学生克服了懒读、怕读的心理之后,就要放开手脚,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在学习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预习,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了解学生在阅读时存在的问题,课堂上,让他们自主生成问题,合作探讨再自己解答问题,老师适时参与点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质疑、批判、求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提高了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在《木兰诗》中,就遇到了令我意外的问题:古时女人裹足,连挑水都有问题,又怎么能上战场杀敌呢?仔细一想,也是,出门远行、上山下田已是难题,更何况带兵打仗呢。由这个问题牵涉出了很多问题:古代女人裹脚是从什么时候兴起,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又是怎样的?再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同时跟学生一起课外收集资料,上课时补充。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的征服欲和深入阅读的积极性;问答的解答,给了学生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些还不够,鼓励学生扩大课外阅读范围,相互推荐、借阅课外书籍,扩充班级课外读物储量等,可以让学生不受约束,自由选择,自由阅读。同时,不定时举行各种活动,如读书读报竞赛识、诗歌朗诵比赛、美文片断赏析、多种形式的课本剧改编表演等,不仅可以扩大视野,涉猎更多知识,使学生学到的多种阅读方法得到锻炼,还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胆识,获得了愉悦的阅读体验。而这些都告诉你:阅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个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要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把学生引入到积极的、如饥似渴的阅读佳境中去,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阅读理解、思考、记忆活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急于阅读、乐于阅读。语文科是一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的学科,老师只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采用诸如向学生提出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感情朗诵课文的精彩语段、评析含义深刻的句子、模仿人物的动作或声音、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等方式导入新课,都可有效地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四、调动学生积极性,妥善处理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后,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要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的教学中,经过多次诵读课文以后,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的大致思想情感,于是提出了问题:对文中“欺骗”一词的理解。通过几分钟的思考,学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的、有见地的观点和看法,尽管与教材、与教师事先准备的说法不完全相同,我也将其合理之处吸收过来,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对于学生提出的肤浅的、片面的、偏激的看法和一些看似荒唐可笑的问题,我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排除思想障碍,相机把学生的思路往正确的轨道上引导,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把问题读董,把书读全面、读明白、读深入,并没有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在这堂课中就很好的完成了与学生的互动,达到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要求,使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民主、宽容、和谐的气氛。
五、创设条件,教给方法,让学生实实在在地阅读
给足训练时间,可以使学生有时间读;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妥善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发表的见解,可以使学生“肯”读、“乐”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可以使学生 “会”读,通过主动去阅读文章,享受自己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快乐感。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有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有充足的训练时间。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读书时不知要注意什么、不知要做什么、不知从何做起的情况,因此,每堂课都需紧扣重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这样教学,学生就可以对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可以实实在在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了,我结合具体课文的导读,教给学生“初读感知内容、学生字词——细读理清思路、领会其内容——精读抓住重点、品评其语言”的读书方法和“划、查、注、思、记”的方法,使学生读书不再是只读一读、看一看而完事,而是使学生读有时间,有目的、读有方法,越读越深入,越读觉得越该读,越读越爱读。
设置质疑问难的环节,让学生质疑问难不但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质疑问难,不引导、不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实际上,高质量的质疑问难是学生阅读能力强的表现,它可以推动整个课堂的教学进程,而且,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质疑问难中被点燃。
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吕淑湘也曾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在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交给学生阅读的钥匙,让学生为自身的需要去主动读书。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具体课文的教学,教给学生品析词语、理解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归纳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和阅读各种文体的读书方法,并坚持指导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阅读活动中,反复历练,形成能力。
六、创设活动情境,提供阅读表现的机会
扎实的内容再配以有趣的、生动活泼的内容,极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阅读指导中,我们也可以采取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这不仅可以成为学生的阅读动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表达等能力的发展。再者,学生在相互展示阅读成果的同时,更是一次接受新知的绝好机会,一举几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比如给阅读增添一点娱乐性,改变总是把阅读当成是苦差事的状况,也可以产生兴趣。讲故事、猜谜语、说笑话、演戏剧、赛诗、联句等等,这些活动都能寓教于乐。
图书角更是学生的天地,也是他们每天课余时间最爱去的地方。我班的图书角有一个好听又文雅的名字“书斋”。每个学生有一张小借书卡,上面有他们的名字,男同学的是蓝色的,女同学的是橘红色的。同学们拿到借书卡后爱不释手。他们觉得自己真的进入了图书馆,环境越真实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图书角里有报纸、杂志、各类书籍,都是同学们喜欢的。有的同学阅读兴趣很高,简直成了书虫,没事的时候,就抱一本书,读的上瘾的时候,竟然连回家都忘了。为了表扬爱看书的同学,班里还评选了“读书小博士”,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爱读书了,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连上课回答问题也能引经据典,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次,我和学生说起了古代学生学艺时的故事,有的同学马上给大家讲了他从书中读到的“程门立雪”“张良纳履”等故事。还有一次,我们班要开感恩节队会,很多同学马上想到了西方的感恩节,并且把它的来龙去脉讲得头头是道。看到这些,我感到由衷欣慰,经过一段时间,他们肯定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的思想价值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