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西游(二)

2013-04-29 00:44王洪全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3年5期
关键词:佛祖大圣西游记

王洪全

虚象幻境有真意

神佛鬼怪巧寄托

神话小说是以虚象幻境作为表现形式,是社会生活的曲折的反映,也是人们精神的悠远寄托。《西游记》一书,以唐僧师徒一行四人西天取经为主线,将复杂的社会矛盾,通过虚象幻境和神佛鬼怪的活动来反映,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名著,看作者在其中寄寓了怎样深邃的思想感情。

一、揭露当时社会的丑陋:作为一部酝酿了几百年,由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巨大劳动的鸿篇巨著,《西游记》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可以说它是当时生活的一面镜子,观照着社会的阴暗和丑陋面。作品开篇即写孙悟空“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结合明朝中期的社会现状,皇帝想长生不老,普通官吏民众想成仙成道,虚无之风日盛。小说为此还赋诗一首:“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矛头所指,读者一目了然。不但如此,作品还以更隐晦的视角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丑陋,如悟空本可一个筋斗就到西天,取经应为易事,但佛祖却非让凡夫俗子唐僧历经八十一难求得。让能人辅佐庸人,且用庸人的做事方式去做能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这是官场的普遍法则。再如第57回中写假行者、假唐僧、假八戒、假沙僧、假白马。此前有红孩儿之假观音,后此又有黄眉的假佛祖,等等,揭示的是制假售假充斥,真假让人难辨。而西天佛祖如来座下的阿傩、伽叶索要“人事”,则讽刺的是社会人情世事的猥琐。

二、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小说以反映社会生活为根本目的。《西游记》一书除揭露了社会的丑陋,还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的统治阶级,批判了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作品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天宫和地府,这都是政治权利的核心,看上去神圣威严,其实在神圣威严的外衣下,却隐藏着腐败和丑恶。如第十回中写崔珏私改生死簿,第三十九回中乌鸡国王有冤难伸,第九十八回中写阿傩、伽叶不肯“白手传经”,等等,批判的是当时社会官官相护、徇情枉法、贪赃行贿的黑暗。作品多次写到玉帝,他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最高权利的象征。但他却是个贤愚莫辨、专横独断的人物。他在天上珍馐玉馔、花天酒地,不管地上饿殍千里。为镇压孙悟空造反,他无所不用,不管黎民百姓死活,实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帝君。第四十一回,红孩儿剥削勒索,把一伙山神土地搞得“衣不充身,食不充口”,土豪恶霸对“官府”中人尚且如此,可想对普通民众的该是怎样的迫害,其毒,其苛,不难让读者想像。不但如此,作品还进一步揭示了为害一方的妖魔往往跟神仙、佛祖和菩萨有着密切关系,他们或是这些人的部下,或是亲属,都因他们疏于管理,结果下界为害一方,而当悟空要打杀他们之时,他们的主子往往就出来以收服为名,行保护之实,这反映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上下勾结、官官相护,并怂恿帮凶爪牙肆意压迫剥削人民的事实。

三、揭示宗教特别是道教的虚伪:宗教是维护统治的基本工具。一部《西游记》,弘扬佛法、济世救人、普度众生,处处能见宗教势力和封建势力沆瀣一气的本质。第七回写孙悟空大闹天宫,整个天庭慌乱不堪,最后只得向西天求佛祖来收服他,是如来的掌心保全了玉帝的皇位,这是君权神授的最好见证;一个菩萨,在西天路上帮助悟空降妖伏魔,这是在宣扬“佛法无边”的观念。但并不是说整个《西游记》该算作是一部宣扬佛法的小说,作品在宣扬的同时,也对之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如佛祖如来,这是佛界的最高统治者,是至高无上,仰之弥高,敬之如祖的人物。但作品中他不但说话前后矛盾,公然说谎,还纵容文殊菩萨坐下的青毛狮子到乌鸡国行凶报复,纵容弟子索要“人事”,其神秘光环轰然倒塌;唐僧与悟空因妖怪发生矛盾冲突,唐僧信守佛教教条,要“念念不忘善心”,结果每次都被妖魔鬼怪俘去,多次洗刷干净待吃,足以证明信守这些信条的错误。对佛教如此,对道教更是进行了无情地嘲弄和讽刺。作品中提到的道士,个个都是反面角色,如乌鸡国道士夺位,车迟国佞道灭佛,比丘国妖道惑乱,等等,他们妖术虚妄,觊觎王位,最终一个个下场可悲。作品借此规劝皇帝,长生不老不现实。那些残君暴帝经过事实教训,最终都能幡然悔悟,这则十分清楚地暴露了作者的阶级局限性。

四、表达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西游记》作为古代一部神话作品,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理想愿望。一个孙悟空,破石而生,无父无母,领着群猴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在生活,真可谓是“世外桃源”;他只身泛海,访师求道,学得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向龙宫强索金箍棒,去冥府硬勾掉生死簿,超越自然规律的局限,体现着苦难深重的人民企图摆脱封建压迫,要求征服自然,掌握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一个孙悟空,是作品着力塑造的人物,在他身上也寄托着儒家理想的人格:他忠孝仁义,开始虽犯上作乱,但一旦昄依佛法,则虽历尽千辛万苦,矢志不渝;他对唐僧的忠贞不渝,他对妖魔鬼怪赶尽杀绝,他对不平之事敢于斗争……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富于人性美的英雄品格,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的普通要求,美好愿望,理想追求。作品还展现神与魔的斗争,神代表了正义,代表的是社会公道;魔代表的是邪恶,代表的是社会丑陋。最终以孙悟空为首的神战胜了各方魔怪,这体现了作者的社会批判意识以及祛除社会邪恶势力的理想追求。

伟大的文学著作,必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丰富,既体现为作品内涵的多样性,又体现为作品内涵的恒久性,往往是历久而弥新,始终契合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焕发出穿越时空的智慧光芒和哲学魅力。今天,《西游记》被不断翻拍,就是因为这部作品中隐含着的跨文化特征越来越显性化,它所包含着的时代意识与时代精神能引起越来越多读者的共鸣,这也是名著常读常新的生命源所在。

例1.(2010年广东省试卷)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佛祖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大圣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你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一路云光,只管前进,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撤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又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节选自《西游记》,有删节)

1.孙大圣被如来佛收伏之前,他闹出了哪些事?

2.孙大圣本领再大,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对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看的?

此题第2题考查的是对《西游记》思想意识的认识看法。解答此种题型,考生要在对整个作品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了解整个作品的思想趋向,然后再研读选段,辨析人物的言行举止,揣摩作者的意图。解答时要跳出作品的圈子,站在时代的高度俯视选段人物的行为,揣摩它这样做的目的意蕴。

1.孙大圣闯龙宫,强借定海神针做兵器;闹冥府,勾销了生死簿中猴属名字;偷桃、偷肴、偷酒、盗仙丹,搅乱瑶池蟠桃会;逃出八卦炉,大闹天宫,天兵天将拿他没办法。(答出其他情节酌情给分)

2.参考示例一:尽管孙大圣没能跳出如来佛的手心,但是孙大圣却在如来佛的手指间撒了一泡猴尿,留下一股臊气。我认为,小说给佛祖开了个大玩笑,渲染了孙大圣对主宰天地万物的如来佛的轻慢,孙大圣的桀骜不驯正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意识。

参考示例二:孙大圣虽然本领高强,但是最终还是受制于如来佛。我认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实生活中人们确实有很多难以摆脱的困境,本领再大的人也难以幸免。这故事其实正是当时人们对某些社会现实无可奈何的反映。(可以有不同看法,但必须言之成理)

1.学校“星河文学杜”要举办一个“《西游记》思想专题研讨”活动,要求参与者用精练的语言从作品中选取一个故事,并针对故事进行评点。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点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相关情节,说说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3.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那行者打了一会,打出一伙穷神来,都披一片,挂一片,裩无裆,裤无口的,跪在山前,叫:“大圣,山神土地来见。”行者道:“怎么就有许多山神土地?”众神叩头道:“上告大圣,此山唤做六百里钻头号山。我等是十里一山神,十里一土地,共该三十名山神,三十名土地。”行者道:“我且饶你罪名。我问你:这山上有多少妖精?”众神道:“爷爷呀,只有得一个妖精,把我们头也摩光了,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还吃得有多少妖精哩!”行者道:“这妖精在山前住,是山后住?”众神道:“他也不在山前山后。这山中有一条涧,叫做枯松涧。涧边有一座洞,叫做火云洞。那洞里有一个魔王,神通广大,常常的把我们山神土地拿了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小妖儿又讨什么常例钱……他是牛魔王的儿子,罗刹女养的。”

(节选自《西游记》,有删节)

(1)选段中的魔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独特功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神的诉说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试简要分析。

1.示例如:大闹天宫;反对神权正统、追求自由、敢于斗争等。

2.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的热情讴歌,向人们展示了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质。

3.(1)红孩儿,能吐三昧真火。(2)土豪恶霸盘剥苛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猜你喜欢
佛祖大圣西游记
9.99万元起售,捷途大圣正式上市
大圣归位
老鼠的心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魔性的大圣,人性的皮猴
从《大圣归来》看国产动画电影的突围之道
佛祖的袈裟
《佛祖巡游记》几类特殊词语的翻译与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