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通识教育

2013-04-29 11:46孙大元
无线互联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全面发展

孙大元

摘 要:当今社会早已步入了信息时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时代的发展进一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势在必行。通识教育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和途径,从而融入到具体的大学教学过程当中。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迎合了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通识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通识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计算机基础;通识教育;全面发展

1 通识教育的概念

通识教育的思想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自古以来,在中西方学术界范围内便从各个方面给予了通识教育不同角度的理解。简单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中,在大学的办学理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思想地位。通识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够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促进通识教育的发展,在教育上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弥补很多学生因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造成的“高分低能”现象的不足,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通识教育培养的大学生,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能够更快更好的同社会接轨,在大学毕业后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进而得到社会更多的就业机会,走出毕业即失业的无奈与困境。

2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内容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每个高校都会开设,是每一个初入大学的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程。作为计算机学习的基础课程,《大学生计算机基础》主要讲授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其中主要包括Widows操作系统、办公室自动化软件Office2003的Word文字处理、电子表格Excel的相关制作、演示文稿PowerPoint应用、Access数据库管理,以及其他一些计算机网络知识。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能够建立起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大的概念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掌握一些实际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自我实践能力,更好地与社会发展同步,享受生活和工作,能够终身受益。

3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和通识教育的关系

通识教育作为贯彻大学办学思想的重要教育理念,要想切实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发挥作用,必须借助于一定方式的载体产生影响。正如我们所知,高校的高等教育大多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课程知识的传授来进行的,这就决定了高等学校在开设学习课程的时候,必须要结合通识教育的相关性质、目标和内容,使开设的课程尽可能的在大的方向和目标上与通识教育的宗旨相一致,从而使通识教育能够涉足多个学科,在各个领域的学科课程上均有所渗透。具体学科与通识教育相互促进,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学科,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迎合了通识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需要,这就使得它具备了为通识教育发展服务的功能,使学生提高计算机的应用基本知识,同时能够作为通识教育发挥出其一种媒介和方法的作用,为通识教育的发展贡献不可小觑的力量。我们用哲学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也能清楚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具体学科,是个性,通识教育具有普遍性,是共性。如何才能把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好,是高等学校需要去努力的方向。其中,共性寓于个性之内,又通过个性得以展现,通识教育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赋予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当中,这也能够从计算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显现出来。而另一层面,个性也是依附于共性而存在,没有一点共性的个性也是不存在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和通识教育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大的方向上能够为通识教育的发展服务,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处处彰显着通识教育的宗旨,它的教学过程也是通识教育的一种具体实施过程。

4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通识教育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促进通识教育的传播和发展,在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方面,无处不体现着通识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本文将从从以下这几个不同的方面论述一下《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所体现的通识教育,以及它对通识教育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4.1 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可以为其今后的工作奠定重要基础,同时促进通识教育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也是快速更新,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力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紧密相关。不能较好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化的社会办公模式难以推广和顺利进行,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发展势必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阻碍。与此同时,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这种趋势的要求有增无减。

显而易见,是否具备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很重要的评判标准。这就要求大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掌握一些基础的、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具备一定水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由于大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省份和地区,在各个地区所接受的计算机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也使得《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尤为必要。通过这一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大学生整体的计算机水平得到一个统一的共同层次的提高,为大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奠定一定的应用能力基础,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4.2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符合通识教育要求的思维解放

大学生在其进入大学之前10多年的受教育生活中接受的大都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的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存在着诸多的弊端,比如教师讲课模式化、套路化,学生听课机械化、程序化,学习被动化,考试应付化,思维僵固化等。这使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从小便受到不同程度的束缚和限制,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大学所开设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不足,通过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在教授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解放学生的思维,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与普通的课程相比,《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内容更加抽象化,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树立多种角度的思维方法,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维局限,使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解放和发展。比如在三大办公室软件之中的演示文稿PowerPoint的制作中,这一能力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文字的编辑设计以及图片的插入特效等都需要学生的抽象能力去想象和感悟,从而制作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4.3 增加学生实践是通识教育人才培养对实践要求的彰显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虽然不断在提高,但是人们的实践水平却没有与之同步提高。大学生由于常年在学校学习文化理论知识,与外界社会的实际生活接触较少,致使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社会实践能力上十分欠缺。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人才。通过《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弥补这一社会现象的不足。在教师对这一课程的讲授过程当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定会经历“学习、模仿、实践”这三个基本阶段,通过最初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到模仿老师进行操作,最后自己开展对计算机的相关实践操作来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这也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当中,更好的运用自己学会的计算机知识来解决工作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经验的积累使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切实成为在通识教育下全面发展的人才。

4.4 通识教育下大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更高。在这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大教育背景下,每个人都必须自觉加强对自己的要求,保持着持久的求知欲,不断学习和提高、充实自己,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所抛弃。通识教育在知识层面上,要求培养具备文化知识全面丰富的人才,《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文化知识要求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掌握一些必备、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巧,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自身的知识层次涉及的领域更加宽泛和全面,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系统,不至于在遇到一些工作中的突发状况时一无所知,手足无措。

4.5 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增强学生求知欲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学生所接受的多是填鸭式教育,只知道去学习,至于为什么要学、怎么去学并不清楚,也没有形成主动思考的思维意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里会指引学生去发问、去思考,比如说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去操作,不同的操作是否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有没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可以殊途同归等,当学生出现这样的疑问时,是一种对知识的求知和探究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解答心中的疑惑,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操作的熟练程度和理解,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一定变化,使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得到更好的运用。培养起这一学习方式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在以后的生活中处处可以从中受益。通识教育通过《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能够进一步达到对人才进行全面培养的目标。

4.6 增强学生人文精神,顺应通识教育下培养人才全面发展

人文精神作为现代社会普遍提倡的一种自我关怀,通俗来讲,它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尊严,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和肯定,以及对自己命运的维护和理想的追求。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只有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了平衡的心智,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健全的人格,社会才会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才能拥有不竭的发展动力。大学生在对《大学生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在对该课程的学习中还会了解现代化的工作方式和技术要求,从而在心中有一个对自己将来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在实际操作中获得对自我能力的一种肯定,增强自信。此外,大学生还会意识到步入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必备技能,对自己的自我价值有一个更好的定位,在理想追求与实现的过程中不卑不亢,踏踏实实,不断的充实自己。人文精神便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提升。

5 结束语

在通识教育逐渐被全社会人们所逐渐接受的社会背景下,高校的办学理念也处处彰显着通识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通识教育的发展是由时代和社会发展所决定的,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传统的大学教育与通识教育遥相呼应,共同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所努力,通识教育具体寓于具体课程学科的教学和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寿松,徐辉.通识教育的八个基本问题[J].浙江社会科学,2005(4).

[2]蔡达峰.我们的通识教育:关心人与社会的发展[J].读书,2006(4).

[3]赵英臣,袁丹.全面培养国际型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J].北京教育,2007(5).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全面发展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将素质教育渗透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简析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