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欧洲主战场

2013-04-29 00:44李惠瑛
进出口经理人 2013年5期
关键词:塞浦路斯中欧欧元区

李惠瑛

时至今日,虽然经过种种努力,欧债危机渐趋稳定,但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仍是欧洲地区及世界经济增长中的最大风险因素。中欧关系紧密,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更是相互交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正是这种市场的相互联结和依赖,任何一方形势的发展变化都会牵动另一方,作为多年来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市场,欧债危机和欧盟经济走势对中国外贸,尤其是出口的影响自不待言。

欧债危机:漂浮在欧洲上空的阴云

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呈现出愈演愈烈并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的趋势,先是包括法国在内的9个欧元区国家信用评级遭降,接着意大利和西班牙借贷成本的上升引发了市场的担忧情绪,而后的希腊政坛风波使欧元区面临分裂的风险,西班牙政府正式向欧盟提出援助申请,则将这场危机推向了高潮。连一向被视为“避险天堂”的德国、英国和法国国债收益率也急速上升,形势急剧恶化。

为了应对将欧元区经济逼至衰退边缘的债务危机,缓解欧洲市场资金紧张的局面,短时期内欧洲中央银行分别于2011年12月21日和2012年2月29日推出了前后两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共向欧元区银行业注入超过1万亿欧元的流动性,以帮助实体经济。

由于经济仍处于疲软状态且下行风险增加,2012年7月5日欧洲央行将主导利率下调至0.75%,创下历史新低。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债收益率提高、市场担忧债务危机可能扩散的情况下,欧洲央行又于2012年9月6日推出救市新计划——直接货币交易(OMT),允许欧洲央行在欧元区二级国债市场无限量购买期限为1~3年的短期国债,并完全冲销。更重要的是,2012年12月13日欧盟财政部长就建立欧元区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SSM)达成协议,欧洲央行将于2014年3月1日成为欧元区银行业的“超级监管者”。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终于势渐趋平静,但近期内却因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而再起波澜。作为2010年以来第五个寻求财政拯救的欧元区国家,塞浦路斯的求助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令人注目。最终,欧元区财长会议于3月25日通过塞浦路斯与“三驾马车”(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一项挽救其银行和财务危机的新方案,并在4月12日加以确定,计划对塞浦路斯两大国有银行进行改革,以实现塞浦路斯银行体系的坏账剥离。

虽然塞浦路斯暂时躲过一劫,欧洲金融市场的震荡趋于平复,但主权债务危机的阴云仍未消散,投资者的信心依旧是脆弱的,一些欧元区成员国的状况不被看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引爆点。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斯洛文尼亚可能会步塞浦路斯后尘的疑虑;处于困境中的葡萄牙则必须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措施,否则救助计划将无法落实;西班牙的形势也不容乐观,经济衰退加上高失业,使其无法完成预算赤字目标,银行业的坏账也在不断增加;意大利的情况同样令人担忧,政局不稳牵动着市场神经,给其经济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和执行性蒙上浓重的阴影,未来控制预算、提高就业、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前景难料。上述状况均构成市场隐患,给欧元区金融动荡并进而拖累经济复苏埋下伏笔。

欧盟经济在困境中艰难跋涉

欧盟作为世界最大出口方和进口方,2012年因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而出现经济衰退。

来自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欧元区和欧盟GDP分别出现0.6%和0.3%的负增长,其中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均拉低欧元区和欧盟GDP0.2个百分点。出口虽因欧元汇率走低而受益,但不足以弥补前两大动力的缺失,尤其是占欧盟经济比重60%的私人消费。经济的不景气状况直接影响了成员国的财政收入,导致欧元区和欧盟的公共债务占比继续攀升。与此同时,令人头痛的高失业现象亦未出现缓解,劳动力市场形势仍在恶化。2012年尚可告慰的是,欧元区和欧盟的通货膨胀压力趋于缓和,接近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从而避免了滞胀的出现。

通过一系列的救市措施、政策调整及制度建设,欧洲金融市场的不安情绪得到缓解,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促增长计划的推出,则有利于信心的提升和未来经济复苏,这是进入2013年欧盟所面临的形势。但2013年初经济仍呈低迷状态,失业人数继续创纪录地增长,加上塞浦路斯危机的爆发,均令人失望并损害市场信心,拖累经济复苏步伐。

欧盟委员会2月22日发布的“冬季经济预测”报告认为,受欧洲债务危机及一些成员国实施的财政紧缩政策影响,2013年欧元区经济将继续萎缩,出现0.3%的负增长,欧盟经济将增长0.1%,而2012年11月份曾预测分别增长0.1%和0.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16日在其半年度《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欧元区的经济停滞可能要持续更长时间,使得政府和私人部门的减债任务变得更加艰巨。IMF认为,目前欧元区内需不足,而外需尚不足以弥补内需疲软造成的缺口,预计2013年欧元区经济将下滑0.3%,较1月份的预测结果低0.2个百分点,同时对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三个主要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均做出负增长的预测。IMF称,短期内欧元区仍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威胁。

中欧贸易遭遇寒流

2012年,欧债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损害仍在继续,失业高企打击消费者信心,企业和家庭信贷条件紧张,投资不振,再加上相关成员国为减债而进一步采取增收节支措施,所有这些都对内需产生了压力,使其处于疲软状态。而外部市场则成为了欧盟经济的依靠,尤其是前三个季度,伴随欧元汇率的走低,欧盟出口有所增加。

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欧元区和欧盟的货物贸易出口分别增长7%和8%,进口增幅则分别为2%和4%,其结果是二者的贸易状况均有所改善。欧元区实现811亿贸易欧元顺差,而2011年为157亿欧元逆差,同时欧盟的贸易逆差从2011年的1628亿欧元降为1051亿欧元。欧盟这种内部市场需求缩减、努力从外部市场寻求增长助力的状况,必然会对中欧贸易产生影响。

多年来,中欧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而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创下欧盟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直接影响到中欧贸易出现14.5%的下跌。经历了两年的恢复性增长后,2012年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欧盟经济再度陷入不景气状态,而中欧贸易也再次因此下滑3.7%。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下降6.2%,进口仅实现0.4%的微增长,贸易顺差收窄15.8%。2013年第一季度中欧双边贸易额仍呈下降趋势,幅度为1.9%。由此我们看到了双边贸易与经济的相关性,以欧盟在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中的地位来看,更应该密切关注该市场。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来拉动,这就更加凸现了欧盟市场的重要性。目前情况下制约中国出口产品扩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欧债危机形势下的经济困境,导致欧盟内部市场需求萎缩,不但不能接纳更多的中国出口产品,反而会减低需求;其次是全球金融危机使各国政府警醒,欧盟成员国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政策,鼓励企业回迁并号召国人购买国货,其结果必然会挤占进口品的市场空间;再次是欧债危机对欧元形成压力,而低汇率有利于增强欧元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却相应地抬高了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使其优势不再;最后,经济困境助长了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双边贸易摩擦迭起,欧盟对华频举“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大旗。

2013年,欧债危机的阴云未散,欧盟经济阴晴不定,无疑会继续影响中欧双边贸易尤其是中国出口的扩大。

当前,中国出口企业不仅面临外需疲软问题,且在国内受到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困扰,正在逐渐失去价格竞争优势。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遭遇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冲击,处境越来越困难,必须求变。

首先,不能再打价格战,要以技术和品质取胜,升级换代,将产品向中高档方向发展;其次,积极争取与欧盟当地企业的合作机会,通过投资等方式拓展统一大市场;再次,面对欧盟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要规范经营,敢于抗争,积极应诉,努力将损失减低到最小并保住市场。

(本文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部副研究员、副主任)

猜你喜欢
塞浦路斯中欧欧元区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漫画
美丽的欧洲后花园——塞浦路斯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分别一年后,难民营再相聚
建筑师行迹中欧
欧债危机引发的欧元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