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鹏生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整理和复习”;体系;
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5—0038—01
《全日制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认为教材每一章结束后的“整理和复习”是很重要的,作为教师决不能轻视它,要充分重视,把它作为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媒介之一,以下就教学中有效地发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谈几点经验。
一、精心设计,形成体系
教师在整理与复习课前应反复阅读大纲和教材,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整理与复习不应该是简单地对已学过内容的条条框框化地重复,而应该将本章节重要知识点进行概括与深化,归纳全章的内容,沟通本章与前面各章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针对每一章节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在复习每一板块之前,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地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找准学生在该板块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问题所在,找准各知识点容易出错的原因,这样,在复习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
二、串联知识,发展思维
教师应在深刻理解教材、掌握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选取一些能贯穿全章及其他章节的例题,通过加强辅导,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能够举一返三,触类旁通,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努力探索的创新精神,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深刻性。为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引导。
1. 查漏补缺,讲练结合。整理与复习课时,对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如对质数和奇数的比较、合数和偶数的比较、质数和质因数、比和比例等易错知识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内容要“全”,习题要“精”,方法要“活”,时间要“足”,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练习时要注意控制难题,把练习的重点放在重要和关键的知识点上。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做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2. 一题多解,开阔思路。一题多解的训练,能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通过相互的交流,能使学生在吸取别人方法的同时,认识自己的不足,极大地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开阔解题思路,培养勇于探索解题新方法,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习惯。
3. 一题多变,活学活用。通过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能覆盖较多的知识面,便于让学生在无限的空间里实现思维的飞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所学知识由浅到深贯穿起来,并不断深化,使学生不仅能将整章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而且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重视学法,提高素质
1. 提倡自主探究,切忌被动接受。整理与复习课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复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当学生遇到有困惑的问题时,教师要创设一种研究探讨的氛围,舍得花时间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合作讨论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并相互受到启迪。
2. 在复习中应多设计一些巧妙、新颖且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实践。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误区、重难点和疑点来设计,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及互评等方法,加深理解,填缺补差,完善知识体系。
3. 要避免学生重复做大量已掌握知识部分的习题,要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知识的部分上,真正做到学生缺什么,教师就补什么、强化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