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民意为先,民生为本,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013-04-29 23:48卞瑞鹤黄书贤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节余漯河新型农村

卞瑞鹤 黄书贤

近年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河南省漯河市瞄准“建一个、成一个,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这一目标,按照“节约集约、规划科学、功能配套、惠民利民”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政策、创新举措、加大投入,取得了明显成效和较大突破。

因势利导搞建设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漯河来说,这一重要性更为明显。”谈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共漯河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培峰开宗明义。在他看来,在漯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之所以重要,其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漯河一马平川,没有山丘,没有荒坡,一眼望去全是良田沃土。从土地使用上来说,漯河的地势地貌和基本农田的布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漯河其他产业的发展。要想使漯河形成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节约土地是关键。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是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节约土地的最好途径。

第二个因素是漯河的产业结构。漯河是中国首家食品名城,不仅有双汇肉制品加工企业,还有很多粮食加工企业和面制品企业,这些企业的主要原料就是粮食。漯河每年的粮食产量在170万吨左右,而粮食转化能力高达450万吨,转化能力是生产能力的2.5倍多。漯河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漯河保粮工作的举足轻重,要保粮,就要节约土地、增加耕地。很显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顺应了漯河保证粮食生产、转变发展方式的时代需要。

再者,从村庄布局情况来看,漯河区域面积小,城乡交通便捷。国家提出走新型城镇化的路子,漯河的区域特点正好符合这样的要求。漯河是食品名城,农业产业产业化基础较好,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有6家,省级有30多家,这些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村,这种“村企相连”的结构特点,为新型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群众权益不受损

漯河总人口260万人,乡镇、县城和中心城区普遍人口偏少,提出了“三个一百”的远景目标:力争经过10~15年的努力,实现市区人口达到100万人,两个县城加中心镇集聚100万人,新型农村社区集聚100万人。漯河现在已开工建设59个新型农村社区,初具规模的社区有16个,今后每年还要陆续开工一部分。按平均每个社区容纳8000人计算,仅目前已开工建设社区建成后即可容纳48万农村人口。

“从目前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效来看,再通过5~8年的努力,我们就能建设100个社区,随着人口逐步向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十几年以后,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容纳100万人的目标就完全能够实现。”刘培峰说,“围绕这一目标,漯河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方式,不蛮干、不冒进,决不伤害群众利益。”

为维护群众权益,漯河专门下发了《关于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充分尊重民意保障群众权益的通知》,核心就是建由群众做主、拆必补偿到位。为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漯河坚持“四议两公开”和三榜公示制度。拿三榜公示制度来说,第一榜是公布大家愿不愿意建新型社区,愿意就建,不愿建不强求,在群众同意后再搞规划;第二榜公布建什么样的社区,也就是搞规划,要让群众共同讨论建设什么样的社区;第三榜公布账目,要给老百姓算清账,建社区需要多少钱,这些钱从哪里来,建设社区能腾出来多少地,节余指标能卖多少钱,自己准备住多大的房,需要拿多少钱等。在漯河,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各方力量共参与

为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方力量,漯河成立了高规格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为加大资金投入,漯河设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成立了支农资金整合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支农资金打捆支持社区建设。同时,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靠政府投入和代建企业垫资十分有限的实际,漯河成立了市农村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搭建专门的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以此解决社区建设前期资金不足的问题。

刘培峰介绍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市商品房开发不一样,农民购置社区新房,用上拆迁补偿款后,他们基本上不需要再拿多少钱。这种情况下,社区建设前期需要垫资,等老百姓搬迁入住了,土地复耕了,节余指标卖掉了,再把钱补到建设成本上,这需要一个良性循环的链条。

为解决节余指标如何卖掉的问题,漯河建立了市级人地挂钩指标交易平台。节余指标可以拿到市级平台公开交易。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竞争,有竞争就可以提高价格。这样一来,节余指标就能够实现最大化收益。

农民生活市民化

社区建成了,群众入住了,如何提高群众的收入和改善群众的生活呢?

“这需要加快推动土地流转,让农村就地城镇化,农民就近市民化。”刘培峰说,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大户,基本上一亩地可以拿到相当于1000斤小麦价格的租金,更重要的是还把自己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

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可以到外地或者本地打工,成为产业工人。漯河食品产业很发达,劳动密集型企业很多,本市就可以为农民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再者,年龄大的可以到农业园区、农场打工。种的还是以前的地,但身份却不一样了。现在农民到企业打工,平均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按一年干8个月,一个家庭2个劳力算,一年家庭务工收入至少有3万元,再加上土地租金、惠农补贴等,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增地保粮促丰收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否会减少耕地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腾出来的部分旧村占地会进行复耕,这样一来,耕地面积不但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加。”刘培峰说。

保护耕地,目的就是保粮。作为河南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漯河强力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启动实施“3456”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3个十万亩方、40个万亩方、500个千亩方、6000个百亩方,集中打造180万亩左右的高标准粮田。

在漯河,最引人注目的是3个“十万亩方”,其中位于舞阳县莲花镇泥河洼的“十万亩方”,规模达16万亩,那里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现在,漯河这3个“十万亩方”里的优质小麦长势喜人,放眼望去,无边无际,非常壮观。

提档加速惠民生

“新型农村社区,不能为建而建。与其他地市相比,漯河新型农村社区数量上并不多,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本身村庄少,二是我们求质不求量。”刘培峰说。漯河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城市近郊村、产业集聚区内的村、中心镇所在的村、特色经济强村”四类村庄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点带面、梯次推进。

刘培峰说:“漯河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探索、加快推进。如今,漯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经由试点先行进入到提档加速、规范提升的新阶段。我们相信,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广大农民群众一定能得到更多的实惠,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猜你喜欢
节余漯河新型农村
乡村振兴 资金渠道更多了
漯河:依法履职的坚定足印
建立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储备机制的实践和思考
漯河地区林下植物应用探讨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你仍未娶 我仍未嫁——漯河女孩苦等40年 63岁终和去台湾的初恋情人结婚
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证研究
医院医疗经济运行分析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