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强
依据我校理想课堂的一般模式,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建立了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炼总结——拓展迁移”为基本结构样式的语文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现结合我对《想北平》一课的教学,说说我校理想课堂模式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步,明确目标。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想北平》一文的特点,在预测和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我给学生确定了本文的学习目标:1.在品读交流中,体会文章的内涵、写法和语言特色;2.在体验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
第二步,自主学习。理想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导学案进行的个体学习。它是前置于课堂学习的学习活动。
《想北平》一文的导学案由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组成。其中学习过程是导学案的主体部分,又由主问题、我的质疑、总结三部分组成。“主问题”是教师为引导学生自学而设计的具有指向性、逻辑性、探究性和适度性特点的问题,《想北平》导学案的主问题是:(1)找出直接抒发感情和具体记述北平风物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表达的感情;(2)品读具体记述北平风物的段落,分析其写法和效果;(3)查找关于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的资料,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4)选择自己最有感悟的语句进行评点鉴赏。这里的四个主问题的设计,第1个是为了梳理思路,了解结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为下面的进一步学习作准备;第2个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主要的写作方法和效果,使学生不仅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更知道是怎么写的;第3个再深入一层,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写作背景等因素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写,通过深度解读,感受作品的底蕴;第4个再次咀嚼、回味语言,使学生受到情感的充分感染和滋润。四个问题指向明确,逻辑严密,探究性、开放性逐渐增强。
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环是根据已经习得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文。自主学习的第二环是独立完成导学案,教师的工作是指导自学,浏览学案,掌握学情,修订教案。
第三步,合作探究。这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解决在自主学习中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以及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生成问题的学习活动。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展示为主要表现形式。
教学《想北平》时,我在激趣导入、投影展示目标后,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学的情况、讨论自学时遇到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后,我随机指派四个小组的代表上黑板板书导学案中4个主问题的思考结果,并在板书后向全班同学讲解。如第一组学生代表说:“‘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这句话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于这句话,我们小组的理解是,老舍在贫苦的环境中长大,靠辛苦工作维持生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个普通百姓,是个‘寒士。课文中写到的北平: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动中有静;人为中显出自然,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花多菜多果子多,更加接近自然。完全是平民化、生活化、田园化的,毫无富贵气息。因而这句话表现了老舍这样一个普通百姓对于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的北平的挚爱的感情。”他刚讲完,第三组就有学生补充说:“太极拳、香片茶是北平文化的代表,太极拳松紧有度、张弛有致,香片茶余味淡淡、耐人回味,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儒家宣扬的温柔敦厚的修身原则。老舍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这句话中还应包含着他对北平文化的深深向往。”这时第六组又有同学站起来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许多中国文人渴望的理想生活,这种悠然不仅是生活上的安适,更是心灵上的自由。而这种生活上的安适与心灵上的自由即老舍所说的‘一点清福,只有古老的北平才能让作者享受到。所以这句话也体现了老舍这样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对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北平的依恋。”这里,学生的展示既显现了学习的结果,也暴露了不足,而互动交流又将思维推向了深刻。
第四步,提炼总结。它是“合作探讨”后将学习引向再深入,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的学习环节。包括提炼总结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在第4个主问题即点评鉴赏语句展示结束后,我让学生再次诵读课文,要求读出理解,读出感受,读出享受。之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散文阅读,一定要紧紧扣住文本,抓住文本中人、事、景物的特点,深入品读语言,在体验交流中,咂摸出文章的情味、趣味。
第五步,拓展迁移。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作为课堂的后置。我布置了两件事:一是课后以“月是故乡明”为题,联系自身生活,写读后记;二是课外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林语堂的《说北平》。其目的是:写读后记,使学生在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后,进一步走进生活,走进自己的心灵;阅读与《想北平》有关的散文,巩固知识,开阔眼界,从而“得益于课外”。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