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霞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现。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所以教师必须学会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进行教学反思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教学后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要反思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态度,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情境,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父子之间的深情常常可以使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文章出现的“我”四次流泪的场面描写令我们难以忘怀。然而,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跟学生讲到这种刻骨铭心的父子深情、感人肺腑的流泪场面时,我分析了《背影》中四次出现“我”流泪的原因:第一次是为家庭的不幸而流泪,是悲哀的泪;第二次是为父亲给“我”买橘子时的背影所感动而流泪;第三次是因父亲背影消逝而流泪,是惜别的泪;第四次是读到父亲来信得知他老境颓唐而流下疼惜的伤心之泪。然而,尽管我讲得口若悬河,声嘶力竭,却发现学生的表情是无动于衷,甚至还有人是一脸木然,更多人是无所谓。这让我着实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于是课后笔者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反思。经过思考,我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教师层面看,教者课堂的讲授主要是照本宣科,几乎只是完全借鉴了教参上的现成的说法,只是泛泛而谈,没有融入教者自己的主观情感,没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没有对教材做透彻的、个性化的解读,没有抓住四次流泪的感人细节做深入的分析;二是从学生层面看,由于时代的久远,学生缺乏那个时代艰难生活状态下的人生体验,所以很难把握作者在那个特定时代、特殊家庭的特有的生活体验,加上当今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差异,就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容乐观。根据对以上教学内容的反思,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又重新设计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思路、方法及重难点的突破方法,由于充分考虑了教情、学情的因素,考虑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学生终于读懂了朱自清,读懂了《背影》,也真正体会了“有一种爱叫泪流满面”的深刻含义。
当然,在课堂教学后的自我反思要想真正取得实效,还需要教者认真进行反思记载,坚持撰写教学后记。主要记录三点:(1)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3)记录学生的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于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二、在理论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先进的理论往往能让我们感觉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存,是不能登堂入室、达到高屋建瓴的教学境界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工作中养成了经常看书学习、勤于练笔的习惯。但最初的一段时间,写的文章不少,可惜发表、获奖的却不多,遭遇退稿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一家权威语文期刊的主编亲自给我来信说:“你的文章观点新颖、思路清晰,但理论性不强,希望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被屡次退稿的原因主要是文章的理论深度不够,阐述的观点缺乏理论依据,而没有理论支撑的文章是言之无物、行而不远的。同样,没有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无异于盲人摸象、瞎子过河。于是,我便注重了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以及报刊的阅读,特别是较为系统地阅读了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这三位老语文教育家的教育理论著作。许多文章的内容至今还是记忆犹新。叶老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吕老的“语文课的少慢差费”以及张老的“语文教学科学化”等等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辉的教育思想都一直在潜移默化之中指导着我的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要求他的教师:“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不断补充其知识的大海”,这样,“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就宽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更明显。因此,通过理论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我深深地意识到,每一位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是从认真读书、努力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开始的。
三、在交流研讨时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研讨活动,能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不但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而且能够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高屋建瓴。除了要多争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还要多注意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模式,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其得失。教师对所观摩的每一堂课都要研究、思考、探讨,并用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向创新。前些日子正值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在我校举行。这正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于是我克服了许多困难,认真聆听了初、高中10节语文展示课,听课之后又认真进行了总结反思,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对于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如何解读文本、处理教材,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如何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如何有效把握教情学情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借鉴。特别是一堂课要想上出新意,从参赛选手身上,我认识到有效解读文本、寻找教学切入点的重要性。教学的切入点选得准,课堂的定位自然就高了。比如在教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时,有一位教师以课文朗读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线索与突破口,按照初读览文、赏读览胜、披文览情的教学流程组织教学,在课堂重难点的把握上又按照情感初探、材料解读、心境探究的流程开展教学活动,显得课堂思路清晰、课堂结构紧凑、教学重点突出,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反思是旨在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使创新思维与实践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之中,同时,也要从理论上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当然,在教学中反思应达到什么程度才是理想的状态,反思的内容究竟包括哪些方面,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反思,在实践中会出现什么新特点,如何把握,这些都还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深入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清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