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体验与理解

2013-04-29 00:44:03王雄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学生

王雄

2011年初我去扬州市邗沟中学做参与式教学培训,为老师们上了一节示范课,选择的内容是《历史》八年级下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

课程标准是国家要求教学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因此,教学前必须依据学生的情况,重新审视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

(一)确定的基础

1.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

初中课程标准在这一部分的内容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关的知识在政治方面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经济方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企业制度和就业制度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及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等内容。不过,教材的编排比较混乱,都是各类相互没有关联的知识堆砌在一起,这些知识也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最重要的部分,教材实在没法直接用,需要另辟蹊径。

2.学生情况分析。

邗沟中学是扬州市维扬区的公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生源质量一般,加之与学生不熟,要建立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还需要一些时间,我决定上课用一个小时,并且依据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等五方面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1)知识。他们已经学过前面的课文,至少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小岗村开始的农村改革。

(2)技能与潜能。虽然听说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但是,作为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毕竟是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分析和概括的基本思维能力。

(3)情感和态度。最为关键的是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关联不大,有些内容实在无法面对这些最贫困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是外地农村来扬州的学生,根本没有社会保障,也有的是家长因病下岗而致家庭贫困的。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首先要真诚面对学生和历史,而不是相信课本上的空话。

(4)价值观。这节课涉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背景中不同的价值取向,学生在这方面认识比较模糊,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需要采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来教学。

(5)行为与影响。他们已经做过少量的课堂互动游戏,每个人参与小组学习都已有一定的经验,但小组学习实施起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及时引导。

(二)设计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

我希望把更深、更广、更有用的知识带给这些学生,并让他们自己探索一些比较深奥的问题。看了一下教材,确定选择市场经济为突破口,将现今社会有用的知识和市场经济的道德、法治融入其中。

1.学习目标

(1)知识。感知水平:现代中国与传统中国的区别,主要基于底层社会;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类票证、标语等。

理解水平:①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相互之间密切联系,各取所需,互通有无。②市场经济中的每个人要为市场做出贡献,才能从市场得到回报,这样可以激发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中,资源的分配是由拥有权力的人控制的,权力越大,地位越高,分配的资源越多。所以,很多人都去抢一个好的工作,因为,有了好的工作,即使没有为市场做贡献,也能因为有权力而得到回报。③正因为市场经济中的每个人都想得到回报,所以有人造假、欺骗,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来约束人们的邪恶之心,同时,也要鼓励致富的人们发挥善心,致力于公益,回报社会。此外,还必须有一个能够按照宪政原则执政的政府。因此,民主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必然。

(2)技能与潜能。①通过互动游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回答问题;②通过一个食品企业“如何选择原料?如何赢得市场?”等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们掌握小组学习的方法,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③依据自己的经验和讨论的结果,比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

(3)情感与态度。①在活动中,相信自己,肯定自己;②敢于表达;③对各种经济问题和负面现象持理性的态度。

(4)价值观。①认同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人为自己努力的同时(只要遵守法律),也在为社会做出贡献,每个人的价值与尊严是市场经济必须维护的,否则每个人的努力就会化为泡影;②否定不劳动只享受、不做贡献只想占据权势的价值观。

2.教学准备

使用计算机投影在这样的学校是一种奢侈,因此,我决定用小组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以达成目标。

(1)学习数据:根据目标,我在教材中选择了经济改革、市场经济等部分内容,又准备了三本书,分别是:

①【美】伊佩霞的《剑桥插图中国史》,选用其中20世纪初农民和手工业者工作的照片,20世纪中期城市街头贫民工作的照片,有关邓小平改革的内容。

②陈桂棣和春桃的《中国农民调查2:小岗村的故事》,选用其中“红手印”照片及相关文字材料。

③许善斌的《证照中国:1966—1976共和国特殊年代的纸上历史》,选用其中干部面票、粮票、肥皂票、白薯票等图片。

(2)小组学习和互动游戏需要的教具:五盒彩色包装的牛皮糖,印有牛皮糖各种原料标号的全国地图,一大卷线绳,每人一张A4白纸、一张单面胶的即时贴,一大张彩色粉化纸,每人一张用于总结知识的表格。

(3)课桌分五组摆放,椅子以U形摆放,开口对着讲台,这样学生们容易集中注意力。

3.教学程序

(1)导入:介绍带来的《剑桥插图中国史》,给学生看历史照片,了解传统与现代是有很大差异的。特别是在1978年以后,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速度加快,由此引出课题。

(2)铺垫:①小岗村农民为什么要冒着坐牢的危险分田到户?②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活有什么特征?

(3)互动学习:小组讨论有关牛皮糖的几个问题,在图上画出牛皮糖原料的产地。

(4)互动游戏:通过抛线球和讨论,理解市场经济的特征。

(5)核心讨论:①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差异;②一个企业的老板怎样让他的产品受顾客的欢迎?③市场经济的弊端与民主法治的必要性。

(6)巩固练习:完成一个知识表格,强化最重要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7)感悟与总结:每组讨论这一课自己的收获,并写在即时贴上,最后贴到大粉化纸上。

二、教学过程简述

步骤一:导入

自我介绍后,我说:“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一堂历史课,我们打开书看看课本上的标题是什么——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课题比较难懂,什么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呢?就是指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传统社会是什么样的?与现代社会有什么不同?应该说有很多不一样。传统社会是以农业为主的,现代社会是工业化、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我们今天就已经是现代社会,但是,如果回到30年前,传统社会的特征还很明显。我带了本书来,请大家看看传统社会的照片。”

步骤二:铺垫

出示历史照片(《剑桥插图中国史》),给学生直观感受。

1.让学生解读书中的历史照片:第一组,20世纪农民凭自己的力气耕地;背着重物的挑夫;作坊里纺线的妇女;正在工作的木工。第二组,由20世纪中期上海老太太缝衣服的图片等,感受传统正在变化,农民开始进入城市打工。

2.20世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最快的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今天的社会发展与传统的差异太大,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别?

继续让学生解读教材中的三段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引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由此开始摆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迅速转变。

3.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安徽农民也在想办法突破旧体制。我拿出第二本书《中国农民调查2》问:“小岗村的故事知道吗?”学生们回答:“知道。”“是什么呢?”居然有一个男生举手,我请他回答。他说:“小岗村村长和村里的农民,他们把田自己分下去了。”接着我请大家看“小岗村村民按手印的图片”,然后,请班上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读了一段小岗村分田到户的故事。

读完,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冒着坐牢的危险分田到户?为什么?为什么?”

大家说:“为了生存。”

这个回答我非常满意,说明这些孩子真的很不错。其实,学生只要按照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回答就行了,不需要猜测教师需要什么答案。

4.我接着说:“农民为了生存开出了一条路,除了分田到户,解决了粮食问题,吃饭有了保障之外,农民们又种树、养鱼、放羊,生产了大量农副产品,市场变得活跃起来。注意了,过去的毛泽东时代是一个计划经济的时代,计划经济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几乎所有社会产品都是由中央计划分配来的。我们来看第三本书。”

学生看图:伟大领袖毛主席、东方红牌洗衣粉、工农兵牌菜刀、人们买东西用各种票券,粮票、肥皂票、白薯票等。学生远离那个时代,无直观感受,通过读图能对计划经济时代形成一定的感受。那么,市场经济的社会与计划经济的社会有哪些不同呢?

步骤三:互动学习

先设置情境:发给每个小组一盒牛皮糖,让学生观看牛皮糖的生产过程,讨论牛皮糖由哪些原料构成。学生们非常踊跃地讨论牛皮糖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料:芝麻、面粉、蔗糖等,说出各个原料产地:山东、河南、东北等,并且都要标到全国地图上。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牛皮糖生产商,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原料?为什么?

学生得出结论,每个组有一个学生发言,别的同学补充。经过讨论,他们认为要购买质量好、价格便宜、运输费用低的原料,才能赚更多的钱。请各组完成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我选择原料的标准是什么?按照顺序列出序号,再填写。

步骤四:互动游戏

做游戏是参与式教学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精心设计的游戏为每位参与者提供了表达和参与的机会,并能营造快乐轻松的氛围,其目的在于打破人与人之间不能坦诚沟通的坚冰,使参与学习的人相互之间增加亲密感,形成伙伴关系。

1.抛线球。学生们离开座位,围成一个大圈,我先抛出线球,并说:“我是扬州人,扬州的特产是牛皮糖。”每位学生接到线球后,也说出自己家乡在哪里,并说一个家乡特产,然后,捏紧线的一端,再抛给其他同学。当每个学生都接到线球后,一个复杂的网就织成了。

2.提出问题:这张网是什么?或者像什么?学生回答:是交通线、道路、各种原料汇聚到厂家的商路,等等。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市场经济下人们之间密切的联系,联系的网络非常复杂,市场将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3.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个厂长,你想生产什么?产品销往哪些地方?

步骤五:核心讨论

实际上,前面的讨论与活动都是为这个阶段服务的,旨在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并为他们建立新的经验,然后,继续进行深入的分组讨论。

1.如果你是厂长,你的产品怎样才能受欢迎?学生们讨论很热烈,这一轮回答也很顺利,结论是:产品要保质保量,让市场认可。

2.生产牛皮糖的厂长和工人是为了自己吃牛皮糖而进行生产吗?学生回答:不是。我再问:那是为什么呢?学生:“是为了赚钱。”“为了养活自己。”

3.我作进一步阐释:我们以前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自给自足,与市场关系不密切。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我们身边的每一样物品,身上穿的衣服,我们用的桌椅,教室里电灯,等等,都像刚才你们吃掉的牛皮糖,需要来自各地的原料,才能生产出来。这个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每个人都要为市场做贡献,才能有所得。但是,计划经济不是这样,所有的物品先由一个权力部门制订计划,然后,工厂的工人、农村的农民都要按照计划去生产,生产出来以后,又由权力部门去分配。现在假设你们每组都是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你们能够为这个社会制订详细的计划吗?比如要生产多少种糖果?数量是多少?生产多少种衣服?需要多少衣服?制订只是第一步,还要分配,怎样分配呢?那些票券就是用来分配的。

学生进一步讨论后,知道了计划经济的复杂性,由此引入下一个问题:比较计划经济时代作为厂长怎样经营工厂。学生很容易就答出来,计划经济下的厂长只要完成计划就行了,而市场经济下的厂长需要仔细考虑市场的需要,而且还有激烈的竞争。

4.那么,市场经济下激烈的竞争会导致什么不好的后果呢?学生回答: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生产不好的食品……那么应该怎么办呢?由此引出民主与法治的重要性。最后,让每组讨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哪些不同”。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回顾前面的学习,并在小组里充分讨论就行。

步骤六:当堂练习

这节课讨论了很多问题,有一些基本史实需要掌握,请学生根据课本,完成本课相关知识点的表格。

步骤七:课堂感悟与总结(略)

三、简要的反思

这节课采用了很多方式,学生一直在轻松而热烈的氛围中学习。因为内容涉及很多经济学的理论,所以采用了教育社会学的方法,比如做互动游戏。总体上看,学生的收获不少。

传统的历史课是以讲解、讲述为主要方式的,现代课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很难达成理解历史的目标。但是,历史是过往的烟云,学生如何参与?只能创设符合历史的情境,让他们寻找自己的感受,从而产生移情和神入,来理解已经消失的世界。从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到目标达成的情况,由此可见,精心设计的各种体验性活动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中学)

猜你喜欢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学生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市场经济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以一汽为中心
近代史学刊(2018年1期)2018-12-06 09:21:20
赶不走的学生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商情(2012年48期)2017-11-08 11:46:59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政府救市是市场经济的倒退吗?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41
计划经济思维难解医院停车难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