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溯然
摘 要:IPv6是下一代Internet的核心协议,IPv4被IPv6所替代是必然趋势,但是这两种网络会有一段很长的共存的时间。文章介绍了从IPv4到IPv6的过渡和技术,以及校园网部署IPv6的几种情况。
关键词:IPv4;IPv6;过渡
现在应用广泛的IPv4协议存在着很多固有的缺点,IPv6是下一代Internet的核心协议。IPv6拥有超大的地址空间、全新的包头格式、内置安全性 (IPSec)、更好的Qos支持、具有相邻节点连接的新通讯协议和可扩充性等特点。IPv6将会取代IPv4,也必然会在IPv4地址枯竭前逐步引进。这会经过一个共存时代,最终才能完成全面的过渡。
1 IPv6的发展过程
根据网络的发展过程和趋势,以及结合IPv6的特点,IPv6的发展演进大致可分为三个过程。
1.1 IPv6发展初期阶段
在IPv6发展的初期,IPv4仍然是占有主导地位的。绝大部分的应用仍然基于IPv4,IPv6的网络只是一些孤岛。
1.2 IPv6与IPv4共存阶段
在这个阶段,IPv6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并且骨干IPv6网络开始出现。但是,此时仍然有大量的IPv4网络存在,形成IPv4和IPv6共存的局面。
1.3 IPv6占主导地位的阶段
IPv6成为Internet的骨干网,IPv4网络反而成为孤岛。这与IPv6发展初期阶段相似,但是IPv6和IPv4的位置互换了。
2 IPv4和IPv6共存与过渡
目前主要的IPv4和IPv6共存技术可分为以下两种:
2.1 双栈技术
双栈技术支持两种业务共存是通过节点对IPv4和IPv6双协议栈的支持来实现的。
双栈措施是在过渡时期所用到的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它是在对于两类标准都是允许的情况下,主机设备在活动的时候一同运作两种栈。主机和路由器都可以通过双栈方式来获得和IPv4及IPv6结点的通信能力。
在这种形式下,不论哪种节点都是双栈的。尽管此时两者间不会存在互通现象,不过这种机制要给每一个IPv6的站点分配一个IPv4地址。但是IPv4面对的没有有效的地址资源这一非常不利的现象,仅靠此类措施仍然无法有效地解决。同时又由于新的站点的高速发展,也无法合乎应有的规定。所以,双栈措施只会在初期的发展时期用到。
2.2 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在IPv4网络上对IPv6业务的承载是通过在IPv4网络中部署隧道来实现的,以此来保证业务的共存和过渡。
2.3 地址翻译与报头转换技术
对于IPv6节点间的通信一般采用隧道技术,而对于IPv4和IPv6节点间的通信,则采用NAT/PT技术直接对IPv4和IPv6报文进行语法和语义翻译。其运作时候按照如下的内容开展:当IPv6子网中有数据分组发给网关时,网关将其转化成IPv4分组发向IPv4子网;相反,如果IPv4子网中有数据分组要发送时,网关就将其转化成IPv6分组发向IPv6子网。
3 隧道技术的发展
由于最近IPv6网络的高速发展,一些区域性的此类网络出现了。为了让这些网络和之前的骨干网有效地联系到一起,各科研机构、院校、设备厂商以及运营企业等业界各方不断创新,提出了一些新的过渡技术,得到了部分设备厂商的产品支持,部分也已提交IETF成为IPv6技术标准。目前双栈技术比较成熟,而隧道技术和翻译技术成为过渡技术的发展的主要方向。
隧道技术是在进行过渡的时候使用最为频繁的方法。隧道策略是IPv4/v6综合组网技术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机制,它是通过一项协议内容来进行别的内容的传递。其涵盖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出入区域等。此类端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双栈形式的。在入口处,通过一项协议的措施来对其他内容的信息开展封闭然后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还应该设置和隧道有关联的内容,比如记录隧道MTU等参数;在出口处,针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解封,然后积极地分析,因为会分析到别的一些性能的规定,为了确保不会有外在的不良信息干扰,所以还应该对信息开展筛选活动。
隧道技术常见的方式分为人工的和自动的两类。在骨干网和核心网中经常采用的MPLS隧道可以通过手工和自动两种形式进行配置。
其中第一种又可以分为两类,Manual Tunnel(RFC2893)和GRE(RFC2473)。
Manual Tunnel在隧道入口必须显示指定隧道终点的IPv4地址(双向);GRE主要应用在网络需要通过IPv4网络进行通信的场合或者个别IPv6主机上,其他的应用与Manual Tunnel基本相同。这种措施非常的简便,但是不具备有效的扩展性特征。如果隧道不断的变多的话,配置和护理的活动规模就会不断的增加。因此这种措施比较适合用于初始阶段。在后续的时间中,它也可以按照“缺省隧道”的方式而存在。
措施的种类更是繁多,比如隧道代理(Tunnel Broker)、6to4隧道、6over4隧道、MPLS隧道、TEREDO隧道、ISATAP(Intra-Site Automatic Tunnel Addressing Protoco1)隧道、兼容地址自动隧道等。最后一项措施通常不建议运行,因为它不具备有效的扩展能力。
目前,隧道技术的发展逐步集中到已得到国内外多个厂家产品的支持的6RD、DS-Lite等成熟技术上。清华大学提出的Public 4over6技术已成为IETF标准,Lightweight 4over6技术获得了6个厂家的支持并通过了中国电信湖南现网的方案验证,实现了在CERNET2上的试验部署;中国电信提出的DS-Lite的改进技术LAFT6技术得到了6个厂商的产品支持,并得到包括法国电信、德国电信、Comcast等主流运营商的支持推动,成为IETF的主流标准之一。同时,港湾公司新近提出了SD-NAT技术;思科公司提出了最新的无状态的MAP-E技术。
4 IPv6校园网的部署
IPv6校园网的部署一般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4.1 新建校园网
新建校园网时,建议采购同时支持IPv6/Pv4的网络设备进行组网,以便使校园网同时支持两种业务流的交流和互通。此时应采用支持双栈的三层交换机作为校园网核心交换机,汇聚接入时采用普通的IPv4交换机即可。所有的关于IPv6的三层功能都由核心层处理而不是汇聚层。当然也可以考虑在汇聚层使用双栈三层交换机,形成层次化的IPv6网络。
4.2 老校园网升级
升级老校园网时,由于只有少数设备可以通过升级软件来直接支持双栈的原因,一般都需要购买新的双栈设备。
如果核心设备可以通过升级软件来直接支持双栈,则部署业务互通方案就类似于之前的新建校园网方案。如果增加了新的双栈设备,应该让新建的IPv6网和原有的IPv4网都能在各自网络内实现互通,而与原有的IPv6核心设备的互通则可以利用新增设备进行NAT-PT来实现,外部则可以分别经原有的核心连接的CERNET或新增的设备所连接的CERNET2与外部的IPv4网络和IPv6网络互通。
[参考文献]
[1]程飞.简述IPv4到IPv6的过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5).
[2]王恂.基于IPv6的校园网过渡技术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3]刘经伦.网络之路.IPv6隧道技术.2007(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