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香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未来十几年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在这一人才发展规划指导下,“十二五”时期我国各地区都将人才战略放在地区发展的首要位置,利用人才具有较高流动性和高度集聚的双重特点,纷纷出台众多人才政策加入了人才争夺过程中。然而,人才的流动与集聚却主要受人才环境的影响。为了吸引并留住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就必须注重人才环境建设,提升地区人才环境的吸引力。
一、人才环境在地区人才发展中的基本功能
首先,地区环境对人才具有吸引功能。从世界范围来看,回顾人才的国际间流动不难发现,发达国家总是人才国际竞争的赢家,如美国大约有1/3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来自外国,全世界62%的顶尖科学家都居住在美国,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才的流动主要受人才流向地的环境影响,而美国对人才的吸引正是来自所具有的人才环境。
其次,地区环境对人才具有筛选功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才具有高度集聚的特性,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的地区,将吸引不同品质和类型的人才发生协同集聚。如纽约、伦敦、香港、上海等全球金融中心聚集着全球大部分的金融人才,而硅谷、台湾新竹、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等地已成为IT人才的圣地。
另外,地区环境影响外来人才的本地化融合。外来人才能否在经济、文化、行为、身份等方面融入本地社会,真正实现在当地的落地生根,同样受到当地人才环境的影响。具体来讲,不同的地区环境要素对外来人才会产生接纳或排斥作用,进而影响着外来人才的本地化融合。
二、地区人才环境的构成要素
人才经济地理学认为地区环境主要通过两种相互影响的机制对人才发挥吸引作用,一种是市场机制,另一种是非市场机制。首先,空间地理环境是市场力量产生的发源地,如企业和产业创造了不同类型的人才的需求。其次,人才不会仅仅基于高报酬选择工作地点,他们还关注该地各种对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另外,人才吸引力强的环境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该地区具备方便移居的特征,对人才具有较低的进入障碍。一项关于城市舒适度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发现,人才不仅创造了较高的生产力,而且人才集聚的地方也是适宜生活的地方。该研究建议城市如果想拥有竞争力,不仅需要为外来人才提供高报酬,还要为他们提供较高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地,拥有较高竞争力的城市不仅能够提供人才所需要的生活方式,而且还能高效地提供更大范围的各项服务。
因此,一个地区的人才经济地理特征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1)市场需求:经济发展因素决定了高层次人才的市场需求,属于人才吸引的市场力量;(2)开放度:一个地区对人才移居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政策和制度环境决定了它的开放程度;(3)聚居品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人才的生活质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开放度和聚居品质属于人才吸引的非市场力量。
三、地区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分析,人才环境因素影响着人才的地理分布,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是该地区聚居品质、开放度和市场需求的函数。因此,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公共服务政策和制度环境、工作生活环境构成了地区人才环境的三大要素。为了构建地区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表征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我们可以选取以下显性指标对三大人才环境要素进行测评。
1.经济发展环境要素。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水平和结构主要表现在人均GDP、三次产业比重、新兴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劳动生产率水平、科研机构发展水平等方面,因此,可以通过这些指标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进行测评。
2.公共服务政策和制度环境要素。比较各地出台的吸引外来人才的公共服务政策,主要集中于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创新创业资助政策和产业培育发展政策等方面,而教育发展环境、健康卫生环境、文学艺术等发展水平往往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公共制度环境。因此,可以采取上述指标用来测评地区的公共服务政策和制度环境。
3.工作生活环境要素。对外来人才事业发展产生影响的具体工作环境主要在于所在单位的发展机会和外部的行业发展机会,而气候舒适度、文化适应度、房价接受度、休闲舒适度等方面影响着移居生活品质。所以,上述指标可以用来测量工作生活化境要素。
基于此,我们可以构建地区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共有两级指标构成。
四、总结
本文根据地区人才环境的功能及其构成要素,构建了评价地区人才环境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可以作为地方为吸引人才和优化人才结构进行人才环境评估,更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进行地区人才环境建设;二是在人才竞争过程中,它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地区人才环境,提升地区人才竞争优势。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科学合理的人才环境指标体系必然是动态的,在对地区人才环境进行评价时,不仅仅是静态意义上的指标对比,还要结合不同时期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进行指标调整、优化,推进地区人才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