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有效课堂管理,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2013-04-29 18:38:07李伟华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课堂管理德育教学

李伟华

摘 要:有效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潮,本文针对中职德育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有效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实施德育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德育;教学;课堂管理;有效

有效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潮,也是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有效课堂教学来自于教学两个维度的有效性。即是:纵的维度的教学过程的有效,备课、授课、指导、作业、反思等方面的有效;横的维度的教学内容的有效,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发展和提高的有效。

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呈现,而当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能很好地呈现。这一方面由于德育课程理论性强,不同于技能型课程,课堂不容易“活”起来,“动”起来。另一方面,德育教师在教学改革和有效课堂管理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使缺失规则的课堂教学出现了秩序混乱的现象。本文主要就有效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实施德育有效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只有保持良好的愉悦的课堂氛围,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们在教学中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用这种平等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让课堂洋溢轻松、和谐愉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动中来。我们要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要用教学的智慧、科学的评价去捕捉、点击学生能够兴奋、愿意兴奋的关键点,激发引导他们参与问题的讨论、争辩、探索。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穷的追求热情。我们始终坚信这一观点,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动力,让教师的赞扬成为学生再学习的“加油站”。教师要以一个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和蔼可亲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

(1)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是创造良好课堂氛围最有效的方法。教学中所体现的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让学生直接享受教学幽默的乐趣,享受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进人乐学的境界。在这种课堂氛围中,能使学生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教师可以在点拨处运用幽默,来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在感悟处运用幽默,来激活学生创新的欲望。

(2)教学游戏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方法。把游戏带进学习当中,那么死气沉沉的传统教学法将就此得到颠覆。棋类、扑克、电子等游戏学生为什么能通宵达旦沉迷其中?因为游戏是人类的天性。青少年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容易注意力分散,精神疲惫,思维松懈。所以在教学中间,适当地把教学内容转变成一些游戏活动,穿插安排,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玩中益智,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感染学生的情感是拨动学生的心弦最有效的方法。《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激情和人文关怀。

二、运用有效沟通方式进行教学

当代课堂管理理论认为,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沟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策略。在课堂管理中运用有效沟通技能,有如下几个努力方向:

1. 要善于倾听。

教师的倾听体现着对学生的接纳和重视。在所有能让学生感到被接纳和重视的事件中,“倾听”最为重要。倾听是表达尊重的标志,是满足学生被接纳、受重视以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倾听,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心理咨询实践表明,仅仅让受询者说出与他的生活挫折有关的内心感受就可能治好他的心理疾苦。因此,教师要善于掌握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并把这些技巧应用于与学生的交流中。这不但会改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尊心理。

2. 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有助于课堂秩序的建立。(1)眼神接触。眼神接触是课堂上师生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交流形式,通过训练,教师不仅要能自然地注视每一个学生,而且要能读懂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和反应,传达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及对整个教室情境的把握,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2)身体接近。对课堂上违纪的学生,教师的言语批评既会中断教学活动,又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需走近他(她),或轻轻地拍一下,什么也不必说,就能使其端正行为。(3)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是肢体语言的重要部分,在交流中传达着许多重要的信息。因此,教师在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辅佐说话。

3. 恰当反馈与赞扬。

给学生提供具体、清晰、详尽的反馈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技能。教师应正确把握反馈多少、对谁反馈、反馈什么等几个问题。目前,许多教师的反馈存在着不够明确、批评多鼓励少等缺点。有关研究表明,要使给学生的反馈(表扬)成为有效的鼓励因素,应该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情景性。不要随便滥用表扬,表扬必须紧跟在良好的行为之后;(2)具体性。赞扬应针对某个特别要强化的行为;(3)可信性。赞扬应因人而异,可信有据。同时,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应尽量使用“我信息”(这里简单解释一下什么叫“我信息”),如“作为教师,我对你上课看小说的行为感到不尽满意”,向学生传达出教师对问题情境的感受和对学生正当行为的要求,避免“你信息”,如“你太懒惰,你如果不改进,你将一无是处”这类引发学生反感的标记性言辞,提倡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同时,在沟通中还要注意“对事不对人”。例如,教师可以说“我喜欢你,但是我不喜欢你现在做的事情”,但不能说“你真是不可救药”,“我讨厌你”,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4. 正面诱导。

教师对待学生的行为方式可分为有意负面诱导、无意负面诱导、无意正面诱导、有意正面诱导等四种类型。所谓正面诱导,是对一类信息的总称——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即传递给学生说他们是负责任的、有能力的、有价值的信息。相反,负面诱导则是指向学生传递说他们是不负责任的、没有能力的、没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在期末考试周前一天,有位学生要求教师辅导,教师对该生说:“别担心,反正你从来就没通过考试。”这种讽刺的话恰好表现出了教师无意的负面诱导。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正面诱导。比如在门口与学生打招呼,表示非常高兴见到学生,夸奖学生的学业等。正面诱导除了能形成学生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三、创设积极的课堂内部环境

心理学家勒温关于行为的研究表明,行为是人格与环境的函数。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除了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因素外,还与环境影响有关。很多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都是课堂外因素的延续,因此在研究课堂问题行为时,我们不能把它和环境的影响割裂开来,孤立地看待。课堂内部环境,诸如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课堂中温度适宜、色彩明亮、气氛融洽,学生就可能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和积极的情绪,从而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相反,如果课堂环境恶劣,气氛紧张,学生就会产生昏昏沉沉、懒懒散散的消极情绪,从而增加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而且,课堂中的色彩、温度、气氛等如果趋于定势,学生的问题行为就会形成习惯,成为无意识行为。此外,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也与学生的问题行为有关。通常坐在前排座位的学生大多在学习上过分依赖教师,其中也可能有一部分是学习热情较高的,但坐在后排座位的学生,通常有捣乱和不听讲等问题行为。

创建积极课堂环境,满足学生需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分析学生需要满足情况,弄清问题行为产生的环境原因。

学生的行为,包括违纪行为,都受其内在需要的驱动,是学生尝试满足某种需要的结果,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其归属、认同和爱的需要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现行课堂环境对学生需要的满足情况,识别学生问题行为的类型和原因,切实理解学生个体心理和学习需要,从而为针对性地创建积极课堂环境创造必要的前提。

2.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当代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切实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激励人。

3. 营造人性化的积极课堂环境和氛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人性化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是以人为本课堂教学的潜在课程,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对学生情感、意见和内在反应的真诚尊重、关注、接纳和移情理解,营造人性化的课堂心理氛围,满足学生情绪安全感。第二,通过情感化的教学、科学设置建设性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等途径,营造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氛围。第三,建立自然、和谐的教学生态。课堂管理要重视班级社会、心理和生理环境建设,努力创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教学上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中相互关注的课堂微观生态系统。

4. 接纳学生,努力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

归属感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素,而接纳是最有效的激发方式之一,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尊、适应及其它健康品质。

5.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自信需要。

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表现出来的每一种态度都应注意要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印象,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6. 培养学生选择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

许多学生都渴望承担责任、自治和独立,同时也想拥有与教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力。因此,教师要通过为学生提供选择、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范、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等方法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

四、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美国著名课堂纪律研究专家库宁也认为,维持纪律的最佳方式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他关于高课堂管理成效和低课堂管理成效教师的比较研究表明,两类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非常类似,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管理的教师能以良好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成功管理的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组织及活动之间的顺利转移上,都更胜一筹。这些教师还善于通过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在整节课中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排具有个性化的作业等方法,使学生的活动一直围绕着教学有序展开。因此,课堂中应当努力创造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

总之,有效课堂管理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实现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树立有效课堂管理的意识,按照有效课堂管理的原则和要求,确立科学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课堂管理的工作,更好实现德育课程有效课堂的教学。

(作者单位:惠州工业科技学校)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新课堂需要什么样的纪律[J].课程·教材·教法,2004,(7).

[2]王建平等.健康课堂管理:激发、交流和纪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3]李庆,孙麒.建立课堂纪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方彤等.全面课堂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课堂管理德育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刍议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1:31:44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管理策略分析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