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学活动片段实录

2013-04-29 00:44:03许华庚王吉慧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3年5期
关键词:硬币重量板书

许华庚 王吉慧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

教学过程:

活动片段一:举一举,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举物游戏。

师:请同学们举起课前收集的物体重量报告单,你对这张纸的重量感觉怎么样?

生:这张纸很轻。

师:举起你的数学课本,感觉怎么样?

生:数学课本重。

师:与这张纸比,数学课本是重的物体,但与人的重量比,数学课本是轻的物体。

师:老师说轻的课本时,同学们就举起很轻的报告单;老师说很轻的报告单时,同学们就举起轻的课本。(刚开始时学生能顺利的拿出来,随着老师发令的速度加快,学生就不知道拿什么,都笑了起来。)

师: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都轻松了很多,老师为你们准备了240克的一盒糖,只要你们在这节课上表现优秀,这些糖就奖给你们。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有。(整齐、响亮)

师:老师对你们也充满了信心。

2.引入新课。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到超市收集一些物体的重量,我拍了这样的情景。请看大屏幕:(出示课本主题图)从这张照片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了解到一包饼干重110克。

生2:一桶豆油重5千克。

生3:6个苹果重1千克。

师:观察它们的单位,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一包饼干用“克”作单位,一桶豆油和6个苹果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精彩,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做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1克有多重?

生2:我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3:我想知道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4:我想知道克和千克是用来做什么的?

师:真是一群爱问、善思的好孩子!提出那么多问题,咱们今天就重点来研究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

活动片段二:看一看,认识各种各样的秤

师:同学们,如果想知道某个物品的轻重,你有哪些办法呢?

生1:用秤来称一称。(师板书:称一称)

生2:看包装袋是怎么标注的。(师板书:看一看)

生3:用手掂一掂。(师板书:掂一掂)

师:同学们办法可真多呀!有包装的可以看包装。没有包装的,比如要知道一个西瓜的重量,可以用手掂一掂或者用秤去称一称,这样得到的结果就更准确。那么,你都见到过一些什么秤呢?

生1:我在菜市场见过盘秤。

生2:我在超市见过电子秤。

生3:我在药店见过体重秤。

生4:我在菜市场还见过一位老爷爷用杆秤称青菜。

师:同学们的见识真广!在“秤”的大家庭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秤,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1)磅秤:用来称一些比较重的物体,如大米、面粉、土豆等。(2)电子秤:看显示屏上的数字,就知道有多重,超市里用得比较多。(3)弹簧秤:家里使用比较方便。(4)盘秤:把物品放在盘子里,看下面的指针,就知道物体的质量。(5)天平:适合称比较轻的物品。

活动片段三:掂一掂,建立1克的标准,感受“1克”有多重

1.体验标准,感受1克的重量。

师:请看,老师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约重1克。

师:请同学们把各自手中的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告诉老师有什么感觉?

生1:感觉太轻了。

生2:感觉非常轻。

生2:感觉就像没有那个硬币一样。

师:你能把刚才所掂的物品的数量与结果的感觉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吗?

师生归纳出:掂1克的2分硬币,感觉非常轻,就像没有一样。

2.寻找标准,找出“1克”的物品有哪些。

师:用刚才这种感觉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约有1克重?

生1:一颗扣子。

生2:一个一角的硬币。

生3:一张纸牌。

生4:两颗图钉。

生5:两枚曲别针。

……

师:(课件出示)一颗含片、两粒胶囊、学具盒中的一个小长方体、四五根棉签,这些物体都约重1克。

师:请同学们再掂一掂一个1克的2分硬币、一个纽扣、一颗含片,建立起1克物品重量的标准。

活动片段四:估一估,感受几十克、几百克分别有多重

1.感受20克。

师:如果20个2分硬币放在一起约重多少克?

生:20个2分硬币放在一起约重20克。

师:你想不想感觉一下20克有多重?

生:想。

师:请把约20克重的大白兔奶糖拿在手中掂一掂,有什么感觉?

生1:轻。

生2:比1克重一些。

师:把掂的过程完整的说出来。

生:我掂20克的奶糖,感觉轻。

2.感知200克、500克。

师:估一估,数学课本大约有多重?

师:课前老师称出数学课本约重200克,也就是200个2分硬币放在一起那么重。(估了接近200克的同学们欢呼雀跃。)

师:如果500个2分硬币放在一起就是500克,尽管数字变大,但要表示2分硬币的质量还是用“克”作单位。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克”作单位?(刚开始学生茫然,不一会儿学生纷纷有了答案)

生1:一个香皂重120克。

生2:一包冲剂重10克。

生3:一袋方便面约重120克。

生4:一个乒乓球约重4克。

师小结:像一个乒乓球、一包冲剂、一支牙膏……这些轻的物品,通常用“克”作单位。

活动片段五:比一比,建立1千克的标准,加深“千克”与“克”关系的理解

师:那么,稍重一些的物品又用什么作单位呢?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就是1000克。1000克可以用比克大得多的单位——“千克”表示,记作1千克,它们的重量是相等的,所以1000克等于1千克。(板书:1000克=1千克,即1千克=1000克。生齐读两遍。)

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

师:把1千克的物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觉?

生1:比一个1克的2分硬币重多了。

生2:感觉很沉很沉。

生3:时间掂长了手会酸。

师:把刚才掂物品的数量与结果的感觉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生:我掂1千克的盐感觉很重,时间掂长了,手会酸、胳膊会疼。

师:这感觉太神奇了。

师:闭上小眼睛,再掂一次,掂的时候静静地感受,把掂1千克的感受记在心里。

师: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另一只手上同时掂一掂,对比一下,有什么感受?(板书:比一比)

生1:1千克重,1克轻。

生2:1克的硬币很轻很轻,几乎感受不到,1千克的物品挺沉的。

生3:1克和1千克有很大的差别。

师:这就告诉我们,“克”是一个很小的重量单位,很轻的物品都用“克”作单位。而“千克”是一个稍大的重量单位。稍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1000个1克就有1千克。即:1千克等于1000克。(指点板书:1000克=1千克,即1千克=1000克)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谁的反应最快,抢答:5000克=( )千克,3千克=( )克,8千克=( )克。

师:生活中你拎过几千克重的物品吗?

生1:我帮妈妈拎过5千克重的一桶花生油。

生2:我拎过2千克重的土豆。

生3:我拎过一桶水约重10千克。

生4:我背的书包约重3千克。

……

师小结:像一桶豆油、一个西瓜、一个人的体重……这些稍重一些的物品,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师:我发现有一个同学这堂课表现得特别好,老师要奖励他一个特别的礼物。(学生都非常好奇,老师奖励什么礼物呢!眼睛都盯着教师看)我,背一背他!

师:我们互相背一背。(活动)

师:你背着老师有什么感觉?

生:你太重了,我背不动。

师:我有55千克,你背着55千克的老师,感觉很重,背不动。(学生们都向那个同学投去羡慕的目光)

活动片段六:背一背,体验“几十千克”有多重

师:你们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吗?

生:知道。

师:把你的体重告诉同桌,想不想体验几十千克的同桌重量背在背上是什么感觉?

生:想。(高兴、欢呼)

师:接下来咱们做一个“背一背”的游戏,(板书:背一背)边背边想,把背的数量与结果的感觉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课件出示:我背着( )千克的( ),感觉( )。

师:请同学们拿出82克的土豆片与刚才背一背的感觉比较一下,你想说什么?

生1:我感觉土豆片轻多了。

生2:土豆片轻,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重,用“千克”作单位。

师:请同学们用背同桌几十千克重量这个标准,估一估生活中一些物品的重量。

生1:一张课桌的重量约是25千克。

生2:一条大狗约重30千克。

生3:一辆小轿车约重1200千克。

师总结: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以后还要学习更重的物品用“吨”作单位。

活动片段七:辨一辨,活用“克”和“千克”知识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接下来老师要考查一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1.眼力大比拼(请用手势表示这句话是对还是错。)。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

生:这句话是对的,乒乓球很轻,约有3个2分硬币那样重。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生:小胖今年7岁,和我差不多,约重2千克。2千克只有4袋盐那么重,不可能,所以这句话是错的。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生1:棉花轻用“克”作单位,铁重用“千克”作单位,所以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生2:我觉得他说的不对。管它是棉花,还是铁,都是1千克,应该一样重。

师:(竖起大拇指)对呀!不管是什么,它都是1千克,所以应该是相等的。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梨150( ) 南瓜4( ) 皮球450( ) 方便面100( )

3.(课件出示)小明称了这些物品的质量,他把质量记下来,做了4个标签。可是糊涂的他忘了及时把标签贴上去,你们能帮助他把标签贴到合适的物品上吗?

60千克 450克 4千克 50克

生:(齐答)能。

4.找出下面叙述中的错误之处。

课件出示:明明今天去动物园游玩,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鸡蛋2个,150克重的苹果1个。在那里他看到了许多动物,他最喜欢重达100克的熊猫和脖子长达3克的长颈鹿。

生1:鸡蛋是轻的,只能是50克,如果是50千克,两个鸡蛋比老师还重,拿都拿不动。

生2:熊猫重100克,还没有数学课本重,不对,熊猫应该重100千克。

生3:长颈鹿不可能重3克,应该是3千克。

生4:不对!不对!长颈鹿脖子长是指长度,应该是3米。

师:同学们太棒了!能分清长度应该用长度单位,而重量才能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活动片段八:说一说,再次感悟,总结深化

师: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

生:我认识了“克”和“千克”。

生:我知道1克就是一枚2分硬币那么重。

生:我知道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

师:同学们有那么多的收获,老师也有收获。老师收获了两份感动,一份感动是这节课大家表现得特别好,人人都积极、主动、大声的发言,在活动中愉快的学习;另一份感动是课前每个同学都到生活中去收集了知识,数学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还有很多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物体,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调查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用你的眼睛看一看,用手去掂一掂,用背去背一背,用身体去感知这些物体的重量,下节课咱们继续交流。

责任编辑:赵关荣

猜你喜欢
硬币重量板书
重量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34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中国篆刻(2018年9期)2018-09-22 07:17:14
硬币巧入盘
不翼而飞的硬币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44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32
硬币
小说月刊(2014年10期)2014-04-23 08:53:53
创新的重量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灰的重量
诗潮(2014年7期)2014-02-28 1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