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师应尽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堂教学,夯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基础,改变“课堂教学效率低,课外师生补课忙”的现状,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更多的空间和时间。那么,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依靠教学智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智慧的理解
所谓教学智慧是指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根据时代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确定正确、科学的教学方向,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教学技巧、艺术,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达到师生负担轻而教学质量高的目的。
从教师的角度分析课堂实效,我们会发现一般有四种状态:一是教师投入多,学生发展“好”。所谓教师投入多,就是指教师工作很勤奋,很辛苦,从早到晚地不分课内和课外拽着学生忙,结果考试时成绩还不错。二是教师投入多,学生发展不理想。教师工作也很勤奋,很辛苦,但是学生无论是学习习惯、思维水平还是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最后,教师只落得个“问心无愧”。三是教师投入少,学生发展不理想。这类教师不像前两种状态的教师投入那么多。四是教师投入少,学生发展好。即,这类教师看似不像前两种状态的教师那么投入,但是,学生无论是学习习惯、思维水平还是考试成绩却都比较理想。对这四种状态,我们可以做以下分析。第二、三种状态的结果都是学生发展不理想,自然应该舍弃。对第一种状态,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从学生角度分析,雖然是学生发展好,但是,这种好却只是考试成绩还可以。那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习惯、思维水平、课外阅读等方面又如何呢?恐怕这些都淹没在教师从早到晚的“忙”中了,学生应该有的自主活动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被无情占用了。二是从教师角度分析,学生这种片面的好,建立在教师投入多的基础上。教师投入多,整天从早到晚、从课内到课外围着学生忙,这种忙消耗着教师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这种看似自然的“忙”剥夺了教师应该有的学习时间、反思时间乃至生活时间,更磨蚀了教师工作的幸福感和教学热情。分析至此,不言而喻,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第四种状态——教师投入少,学生发展好。为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就要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依靠教学智慧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智慧表现在课堂上,是教师的三种能力
(一)教师应具有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
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具有增添、删减、组合、拓展教学内容的能力。这样做的前提是: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活动游离于教材文本之外,具体表现在:泛生活化,偏离文本;泛活动化,架空文本。导致教学课内课外不分,教师忙,学生累。于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就成了空谈,而且教学质量也不高。面对这种状态,教师首先要学会选择教学内容。
解决的策略首先是研读教材、学习教材、分析教材、整理教材、运用教材。其次,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可以结合时代特征开发和利用教学信息,用单元教学意识、主题教学意识等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整或组合。
在教学常态下教师教学内容的依据一般是教材、考试形式和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之所以把课程标准放在后面,是因为在教学中,教师们的课程标准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用新课程标准来衡量,显然这样做远远不够,教师还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围绕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这一中心来重新选择教学内容。用我们的教学智慧为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终身需要选择必需的学习内容。
(二)教师应具有研究教学策略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应研究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
如识字写字教学,我们提炼出“生字教学,要分析音、形、义各自的难点”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方面,对于长课文,我们提炼出了“教学中可以留白——长课文短教”“中低年级学生一读就懂的课文不要讲”等方法。口语交际是新课标着力加强的新的教学内容,但是,有些低年级教师却不予重视,认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话都说不完整怎能进行交际呢?经过研究,我们提炼出了“口语交际可以结合积累语言进行”等。课堂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研究资源,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学习状态进行研究,真正做个研究型教师,提升教学智慧,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知识技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师应具有运用发展性评价的能力
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导向、激励、鉴定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评价一般指终结性评价(如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科测试成绩、班主任评语等),广义的评价是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来自教师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的态度、意识、言语、行为、情感反应等。
无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评价都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极大。
因此,教师要具有运用发展性评价的能力,要研究评价,让发展性评价伴随教育,让发展性评价伴随教学,让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