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海英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74-01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遵循着在学科中渗透德育的原则。教师在教英语知识的同时,要选好切入点,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品德教育。
一、以人格感染人格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老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使命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能靠华丽、空洞的辞藻,要靠自己得体的仪态、良好的行为。中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穿着打扮不可以过于前卫以免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来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英语教师仅仅把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要以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情操、强烈的责任感、健全的人格来言传身教。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寻找、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探寻人格中共同的优秀品格。只有教师以身作则,要求于生的必先严于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受教师人格的感染,养成优秀的品格,激发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以内涵启发学生
英语教学中,多种场合的英语礼貌用语、情感丰富的英文歌曲等,都具有极强的感染魅力,能够启迪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师要利用英语教材启发学生思考,将德育与生活联系,并深刻挖掘其中包含的深层内涵与社会意义,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爱国歌曲和具时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和启迪人、教育人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掘其包含的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启示。如学说“Excuse
me. Im sorry. Thanks a lot.May I do…?What can I do for you?Could I have…?It doesnt matter. Glad to help.”等交际用语(即礼貌用语),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自觉摒弃了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了语言修养和交际水平。
又如《Planting Trees》这篇阅读材料,它的主要内容是讲环境保护与回收再利用。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倡学生不使用塑料制品,加强对物品的再使用,并组织学生围绕材料的内容进行拓展,发表自己的环保见解,倡议学生开展“保护地球,争做地球卫士”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渗透德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逐渐开始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开始从原来的管理者的角色逐渐转化为服务者的角色,这一角色的重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实践活动的开展逐渐深入到学生的课堂学习当中,在学生的英语活动中渗透德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觉加强自身的品德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切合课文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比如,教学《Lets go to the flower show》这一课,教师可创设相应的语言情境,组织学生分组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表演故事内容,集体互相配合。最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参与角色表演。这样的英语实践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融洽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促进了友谊,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单词接力赛”“英语小擂台”“家庭小调查”等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如在学习有关家庭题材的英语教学内容时,“家庭小调查”让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教育学生在接受父母的爱时学会感恩。
初中英语教师应自觉加强英语课程的德育功能,培养在英语课堂渗透德育的自觉意识,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培育出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接班人。
(责编 韦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