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琴
小学低段的学生好动、胆大、好参与,尤其是在教师的鼓励下,更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在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些特点,以学生的兴趣激发为出发点,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同时,因低段学生识字量较少,教学中教师还要辅以识字教学和朗读教学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紧扣课题,激发兴趣
教学中发现,如果课堂中教师直接让学生去朗读文章,学生会感觉到很枯燥,而借助多媒体、故事或问题等方式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阅读,学生的朗读兴趣便会更加浓厚。而低段的学生的兴趣以间接兴趣为主,因此,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北大荒的秋天》教学为例,对于“北大荒”学生是较为陌生的,更不要说北大荒的秋天了。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北大荒并对北大荒的秋天有初步感受,激发起阅读兴趣,教学中教师幻灯片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指出“北大荒”并辅以图片简单介绍,突出它是“北大仓”。然后让学生说说故乡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再提出问题“我们这里的秋天和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在对比中的阅读兴趣就浓厚了。再如《三袋麦子》教学中,教师上课后,没有马上让学生打开课文,而是点名问学生“如果老师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当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后,又提问“大家想知道小猪、小牛和小猴是怎么做的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吧!”接着板书课题,进入阅读。
二、狠抓朗读,引导提问
阅读是理解的基础,而在阅读中,大声朗读又对理解文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但一些教师忽视了合作探究是基于自主学习基础而进行的,课堂中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结合学生对文章还没有一定的了解,交流、讨论也就变得空泛了。从小学低段的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的朗读和理解能力还较差,教师需要在引导朗读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首先,要丰富朗读的形式。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配乐朗读、点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来组织,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气氛,让学生在具有竞争的氛围中去多读,甚至熟读成诵,这样再组织讨论,学生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其次,要注重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问可围绕课题提问,如《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问题如“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它为什么要找妈妈?它是怎么找妈妈的?”也可根据重点语句来提问,如“雨后”的教学中对“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一句,先问学生这句话的意思,再问这句话表现了孩子们什么样的生活。也可拓展性提问,如“谁的本领大”的教学中,提问“听到太阳这样说,风是怎么说的呢?”(那还不容易!)追问“是的,就这么一件小事情,那还不容易。想想到底该怎样读这句话,谁再来试试。(再指名读)感觉出来了吗?这时候风的态度怎样?(自信与骄傲等)是的,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这样,将问题和阅读结合起来,学生读后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三、引导合作,探究学习
低段的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采用合作探究来组织阅读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不然,学生的合作就容易走入泛泛而谈的境地。
首先,坚持自主学习。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词、词语、句子、段落、文章等内容先进行学习,如在对生词的学习中,学生个体要先借助工具书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还不理解再去和其他同伴合作。又如对某句话的理解,学生个体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朗读,有了自主的理解的基础上再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
其次,教师要注重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交流,同时,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进行纠正,引导学生向教学目标靠拢。以《朱德的扁担》教学为例,教师出示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提问:“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从朱爷爷的力气大、东西多、为朱爷爷担心等角度进行探究,此时教师要点拨学生“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的,可能还会流血,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为什么朱爷爷要硬坚持呢?”用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这样就很好地和教学目标接轨了。
当然,在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中,因学生识字量不足,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通过识字方法的引导而让学生多掌握生字、词语,并积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进而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在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讨论,在增加识字量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这样才能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进而提高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