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中情境化教与学

2013-04-29 12:41张雅茹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极坐标教与学情境

张雅茹

摘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中,有很多关于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情境化教与学就是其中效果最明显的。本文笔者主要讨论了情境化教与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问题情境

一、情境化教与学的概述

1.情境化教与学的由来及定义。情境化教与学深深植根于进步教育、建构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学习。情境化教与学并不是一种新的教育学的方法,而是将一些不同但相关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种体系。

2.情境化教与学的五种不同取向。Elliot Eisner和Elizabeth Vallance提出了五种不同的取向:(1)学术理论主义取向;(2)已知发展过程取向;(3)个人适应取向;(4)社会适应重建取向;(5)课程作为技术的取向。

3.情境化教与学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教书育人那么简单的事了。例如,知识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这才是科学技术能够继续创新的关键。而情境化教学,恰恰是让学生处于问题发生的环境之中来学习如何处理问题。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思维发现并学习如何处理问题。

4.我国关于数学课程情境化设计的探索与尝试。《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广泛,形式丰富。同时要求数学学习重视结果的形成过程,学生要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二、情境化教与学课堂教学设计

1.不同的课堂教学引入方式的设计策略:①开门见山引入法;②温故知新引入法;③认知冲突引入;④意境引入法;⑤游戏活动引入法。

2.情感体验的实践原则。学生的学习只有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得以拓展和迁移,才能使学生的发展获取持续的动力支持。

3.情境化教与学的课例导入。教学顺序的三个要素(调动学生注意力,告诉学生学习结果,在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概念和技能之间建立联系)构成了课例设计的导入阶段。

导入举例:

《直角坐标系》

师:家长要来参加家长会,你怎么告诉家长的座位呢?

生:我会告诉我爸爸,我在第六组第四排。

师:很好!那么到电影院看电影又怎么找到座位呢?

生:看电影票上几排几号。

(把以上两组数据写在黑板上,又擦去“组”“排”“号”等字,只剩下了两组数字。)

师: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电影院,确定一个位置需要两个数,比如第六组第四排写成(6,4),如果把它写成(4,6)会有什么误会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展示知识的生活原型,有助于消除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现在的学生每天需要面对的课程很多,负担较重,如何创造一节有吸引力的课堂并且能让学生从中真正受益,无疑成了重中之重。将学生先带入问题发生的环境中,有利于放松学生对未知的警惕,而且还能从侧面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问题情境可以再现问题发生的原始状态,让学生感受前辈们曾经经历的一切,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磨刀不误砍柴工,备课要花心思来考虑,如何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已经成为必要因素。

三、情境化教与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记得有次听大公开课,是一节非常枯燥乏味的极坐标入门课。教数学的教师都知道,极坐标毫无原型可言,更不可能在生活中重现极坐标的发现与应用。但是这位教师在讲解之前,先跟学生分享了他暑假出游的一个小故事:由于人生地不熟,在旅游区迷路了,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于是只好问路。来人答道:“从这往那个方向,200米再……”学生一听来了兴致,都纷纷想帮助老师找到出山的路。这第一个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达到了。接下来,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点、一条射线,这也就引出了极坐标系的定义,以及其中最为关键的极点、极轴、极角与极径。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再枯燥乏味的知识,一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就会迸发出别样的火花。

无独有偶,一次听一位教师讲统计,将原本一节只有公式的数学课上得像生物课一样精彩。她是这样导入的:“一个小区的池塘里有很多漂亮的鱼,一个小朋友突发好奇心,想数清楚池塘里究竟有多少这样的鱼。我们如何帮助他?”一位学生说:“把池塘的水抽干,不就清楚了。”老师说:“可以,不过鱼就要遭殃了呢,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呀?”另一位学生马上举手,“把鱼都捞起来,数完了再放回去,不就行了。”还没等老师发话,学生们都抱怨这个办法太浪费时间了。过了一会儿,又一位学生发言“把第一次捞的鱼做好标记,再过一会,捞第二次,数清楚里面有多少条是有标记的……”虽然这名学生的表述不太清楚,但是我们听得出来,这恰恰是应用了统计中的比例。这样的课堂效果比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要好得多。

四、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1.一人之力是有限的,如果每次备课,每位教师都要来上一次知识原型的再探究,势必会耗费很多的精力。因此,我有一个想法:可以形成一个系统,或一门学科,专门来研究问题情境,使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实施,提高教学效率。

2.情境再现,不一定只呈现问题情境,还可以引入相关的定理公理的发现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认知体系更加完整。形成一套网络,知识之间可以自由联系,让学生也有可以发现新知的机会。

3.引导学生去寻找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也是一种情境再现的形式,还可以拿到课堂上来分享,更能激发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极坐标教与学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巧用极坐标解决圆锥曲线的一类定值问题
极坐标视角下的圆锥曲线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