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诚意

2013-04-29 00:44石勇
党员文摘 2013年5期
关键词:公信力体制官员

石勇

2013年的中国将继续充满不确定性。但有一点确定无疑:政府要挽回被损耗的公信力,找回一度被损害的政治认同,必须让人看到诚意。

对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三个多月的执政新风,让人看到中央高层的坚定决心,民间则更抱以巨大期待。

政府不是万能的,没有人期待它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它至少应该给老百姓一个它能解决问题的真实预期。如果“拖”着不解决,或者解决办法走向反面,那么,不是能力的问题,不是认知的问题,而是诚意的问题。

无论是体制的掣肘,还是利益的掣肘限制了诚意,总归是没有诚意,因为不突破体制和利益,本身就没有诚意。

2月20日,在新年楼市的一片涨声中,国务院出台了楼市调控的“国五条”。这一次和以往不同,没有得到多少喝彩,舆论的反应几乎是不太当回事。

回想下,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结果是越调越高,房价一路飞涨,不断地撕裂社会,危及健康发展的经济结构,放大未来的风险。每调一次,都押上政府的公信力一次,而套路、逻辑被不断地重复。

而按中国既有的行政逻辑,如果决心大的话,哪怕是作出规定,哪一个城市的房价上涨超过一定幅度,或没有降到一定幅度,就启动问责,情况都不会是这个样子。

反腐败也是如此。反腐败应体现为权利可以制约权力,要对官员进行财产公示,要加强舆论监督,等等——这几乎就是反腐败的基本认知。而这一基本认知,还没有体现为实际的制度设计和法律保证。比如,主要靠网民曝光的另類反腐败,那靠的主要是运气。

一些官员的腐败,不仅仅是用权力来寻租那样简单。官和民在实际的权力控制中的不对等关系决定了,反腐败如果只局限于权力结构内部的“自我监督”“自我识别”“自我惩处”,效果是不大的。而且在官员财产公示等制度设计上一直拖着,并不是有诚意的表现。

一个不拒绝承担职责的政府,话语能够转化为行动,取得成果,且为了真的取得成果,不断地检视、改革既有制度,出台到位的政策,这算得上是一种美德,但首先是一种义务。

政府的诚意体现在对体制和利益的超脱中。拿出诚意,已经是政府必过的一道坎,一种考验。

(摘自《南风窗》2013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公信力体制官员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