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戈尔到莫言:百年东方文化的世界意义”专题

2013-04-29 08:18:25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世界性东方文化诺贝尔文学奖

编者按:

百年历史沧桑,中西方文化始终在冲突中交融,在交流中进步。191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为亚洲赢得了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东方文化引起世界关注;2012年,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使东方文化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被誉为“东西方文化桥梁巨人”的泰戈尔,其作品以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百年来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普世价值。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符号的莫言,其作品既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又传达了古老中国的内在精神。泰戈尔与莫言分别位于这一百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始末点上,代表了整个20世纪东方文化的创造性以及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冲突、融合中逐步世界化、国际化的进程。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在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更深入地发掘泰戈尔与莫言获奖对东方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不但有利于培养东方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而且对世界文化生态的良性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为此,2013年6月1—2日,同济大学主办了“从泰戈尔到莫言:百年东方文化的世界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印度、美国、瑞典等国的中外学者两百多人与会,围绕“泰戈尔与中国”、“从泰戈尔到莫言:东方文化复兴的回顾与展望”、“莫言:乡土性与世界性”、“东方文化国际化与翻译”、“东方与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等专题进行了交流,并提交了一百余篇会议论文。我们谨在此刊发其中三篇,以为纪念。

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泰戈尔与莫言获奖对东西方文化的价值。尹锡南的文章综合分析了泰戈尔与莫言获奖与翻译、民族传统、世界意识、意识形态、身份政治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关系,并从东西方文化交流角度,指出诺贝尔文学奖深层的意识形态因素及西方的东方观的历史变迁及原因。白杨的文章则在世界文学的格局中,思考莫言小说对民族经验与世界性、人类性关系的独到把握,分析了莫言创作诗学的不同阶段性特征,指出莫言给中国当代文学的核心启示是:艺术创新离不开本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娄晓凯的文章基于莫言小说在西方的翻译传播提出:获奖的莫言是西方他者语境中的莫言,因为正是西方译者基于本土文化的审美习惯,对莫言作品加以改写与重构,才使莫言小说的中国乡土性具有了世界性,才使莫言走进世界文学。

东方文化该如何融入全球化语境而不至于被湮没?上述文章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某种忧虑。这种忧虑是否为杞人忧天?我们希望能抛砖引玉。

猜你喜欢
世界性东方文化诺贝尔文学奖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出版人(2023年1期)2023-01-16 03:01:38
多样解构
安邸AD(2020年9期)2020-12-08 03:50:18
科学家白蕊:我就是要解决世界性难题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44
东方文化符号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为何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英语学习(2018年8期)2018-08-14 19:51:12
林俊:中国皮革业的世界性求索者
金色年华(2017年14期)2017-04-04 02:54:14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剑南文学(2016年23期)2017-01-19 05:49:22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剑南文学(2016年11期)2016-08-22 03:33:30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剑南文学(2016年15期)2016-08-22 03:16:56
全球华人与中国哲学的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