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文国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均编排有课后练习,这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的,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提示,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呈现方式。然而,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后练习的重要性,让课后练习“退居二线”。那么,如何巧用课后练习,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 课后练习,高效课堂的起始点
1. 巧用课后练习,进行课前预习。每一篇课文都应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除了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还可设计预习作业单,巧妙地将课后练习中的内容融入预习作业单中。例如,《孔子游春》一文的课后练习第3题:“画出课文中的成语,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然后选择两个造句。”在预习中,可以利用这项课后练习让学生先进行揣摩,为课堂学习作铺垫。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 巧用课后练习,确定教学思路。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作用,根据课后练习中的问题确定教学思路,将问题的解决融入教学设计之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螳螂捕蝉》一文的课后练习第4题:“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个问题正是课文的教学重点。确定教学思路时,可以紧紧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以下的分层教学:第一步,少年的什么话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第二步,少年为什么要这样劝说吴王?第三步,少年劝说的结果如何?第四步,少年劝说的巧妙表现在哪些地方?以上教学流程的安排,都是紧紧扣住课后练习中的一个大问题展开教学的,使得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起来得心应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课后练习,高效课堂的立足点
1. 巧用课后练习,整体感知课文。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许多课后练习涉及文章的结构层次,这些精心编排的练习,往往是整体感知课文的重要提示。例如,《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的课后练习第4题:“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这个问题不仅暗示了文章的脉络,还隐形地体现了文章的结构,体现出训练的阶梯性。教学时,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找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音乐之都维也纳美誉的原因也就体现出来了。
2. 巧用课后练习,赏析好词好句。阅读教学必须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養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品词析句在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例如,《爱如茉莉》一文的课后练习第2题:“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体会一下这样用词的好处。(1)我见从妈妈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2)我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下去。(3)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细读品味句中的三个带点的词。句中的三个词语都是指具体的动作,而“秘密”“话”“幽香”又都是无形的东西,似乎有了矛盾。其实这是词的活用,有比喻的意思,使无形的东西仿佛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因而,也就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了。
3. 巧用课后练习,习得写作方法。苏教版小语教材有些课后练习,安排了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练习。例如,《大江保卫战》课后练习第4题:“默读课文,说说第2和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堂上,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围绕这个题目阅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感受到第2自然段着重写四百多名官兵抗洪保堤的群体场面,让读者看到了人民子弟兵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面貌。第4自然段着重写连长黄晓文一个人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险的感人事迹。通过这个典型,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这是以点带面的写法,写一个人,代表的却是整体。这样点面结合,既有整体的“鸟瞰”,又有个体的“特写”,能全面具体反映事情的真相,表现出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气概。通过这个练习,学生领悟了文章的表达方法,为学习如何刻画人物打下了基础。
4. 巧用课后练习,加强随文练笔。随文练笔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随文练笔,意在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练笔,不断提高其习作水平。例如,《早》一文的课后练习第4题:“学习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处所。”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因文而异,拓展学生的练笔空间,为学生打开思路,巧妙地练,恰到好处地练,让随文练笔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 课后练习,高效课堂的拓展点
1. 巧用课后练习,搜集课外资料。苏教版小语教材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不少让学生搜集资料的练习。例如,《梦圆飞天》一文的课后练习第4题:“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神舟号飞船的信息?将你搜集的信息整理一下,与同学交流。”课后,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扩大了信息量,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搜集资料的能力。
2. 巧用课后练习,广泛进行阅读。苏教版小语教材课后练习中,围绕教学目标,相应地安排了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的练习。例如,《三打白骨精》一文的课后练习第4题:“你还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与同学交流交流。”这是编者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扩展阅读练习,可以以一篇带多篇,阅读几篇与之相类似的文章;也可以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阅读全文、全书,把课文作为开启名著的“钥匙”,帮助学生打开一扇阅读名著的大门。这样,就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巧用课后练习,开展实践活动。小语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置上,增加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练习中的语文活动资源,有声有色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容量与空间,让学生到生活圈中去历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培养和展现学生的语文素养,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例如,《负荆请罪》一文的课后练习第4题:“课外自由结合,排演这个小话剧。” 这项活动是要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与文本与学伴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与文本产生共鸣,通过小话剧的表演,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再现课本里、生活中的情境。
(作者单位:姜堰市张沐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