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顺义区空港街道东临首都国际机场,西临温榆河畔生态走廊,毗邻朝阳、昌平西区,M15号线沿途穿过。辖区面积27.38平方公里,由原后沙峪镇16.13平方公里和原天竺镇11.25平方公里组成,现有15个社区居委会,辖35个自然小区,总人口6.3万人。
空港街道位于北京首都机场核心区,于2007年10月批准成立,2008年6月正式挂牌。她好像北京市的一个缩影,辖区内既有众多来自各个国家的外籍人士、高学历“海归派”以及各类各界精英,又有刚离开土地上楼的原住民;既有世界500强企业的分支机构、国内500强企业的驻扎,又有最传统的生产作坊;既有如花似锦的高档别墅区,又有高密度高容积的普通住宅社区……成分复杂,构成多样,需求落差极大。管理好这样一个街道,对北京乃至全国城市管理来说,都具有借鉴意义。空港街道在复杂变化的城镇化进程中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战略谋划,另一方面的得益于有一位街道领头人和一班跟着她积极探索、舍得付出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成员。
记者:空港街道作为“首都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发展定位“现代化、国际化、融合化”,前面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都比较好理解,这个融合化具体所指是什么?
申志红主任(以下简称申主任):现代化,即与我区建设世界空港城保持一致;国际化,即满足高档别墅区、外籍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融合化,即推进高档小区和普通小区共同发展。这种发展定位是由空港街道的特点决定的。除特殊的地理位置之外,空港街道辖区的特点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社区类型多元化。35个自然小区中,包括以中央别墅区为代表的高档别墅园区20个、普通商业小区9个、整体回迁小区5个、企业员工居住小区1个。
二是人员层次多样化。辖区内整建制回迁居民3.05万人(其中后沙峪镇1.5万人、天竺镇1.55万人),外籍人士9000人(涉及美、英、法等3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居住在中央别墅区,多为使馆、跨国公司、商界、金融界高层管理人员及社会名流),流动人口6616人。
三是社会单位复杂。辖区内五家处级单位并存,纳税经营性企业1322家,北京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区A区和B区795家(其中包括内资企业546家、个体72家、外资177家),北京市天竺房地产开发管理委员会78家;园区内有28家物业公司,8个业主委员会;28家中小型便民服务类企业;15所幼儿园和小学(包含双语幼儿园、外国语幼儿园);社区社会组织分会12个,各类社区社会组织103家;19家共建单位等。
社区类型多意味着生活方式迥异,人员层次多样意味着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多样,社会单位复杂,软硬件设施和管理落差大,所以我们提出了融合化。如何使辖区内的居民和社会单位相容共生、建设和谐街道成为我们空港街道的主要目标之一。
记者:空港街道的现代化建设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申主任:空港街道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城市功能的提升、地区环境的靓化、宜居家园的打造,更多的体现了现代化新城建设及科学发展的要求。
一是紧抓社区硬件环境建设,促进社区规范化建设。积极争取资金,购置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及居民活动用房;加强社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安装了社区导引牌,制作社区一刻钟服务圈手册,方便了居民查找便捷优质的服务资源和信息。
二是紧抓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绿色宜居”的高品质居住环境。我街道依畔于温榆河生态走廊,这给予了我们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街道始终落实区委、区政府、区绿化委员会的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带领辖区各部门、单位、组织,以科学、创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满足居民环境需求为宗旨,以建设绿色宜居社区为目标,以争创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为抓手,充分发挥辖区优势,着力夯实工作基础,科学创新工作机制,致力于提升环境工作水平。街道2012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评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万科、蓝星被首都环境建设办评为“优美小区”;2013年顺义区电视台专题部拍摄了《顺义时空——空港街道环境专题片》,将街道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的做法推向全区。
记者:空港街道的国际化又具体体现在哪些举措上?
申主任:首先是坚持双语沟通贴心服务。辖区涵盖中央别墅区外籍人士较多,为了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我们建立双语沟通模式。在“创建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启动仪式、“低碳生活进社区”等政策宣传活动中,我们发放中英文宣传材料5500余份,英语八级水平社区工作者投入讲解、宣传,积极引导中外居民参与到绿化美化工作中;在“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主题植树活动中,共计16个国家253名外籍人员参与。针对辖区诸多双语幼儿园,我们开展了“小手拉大手 低碳绿色系列活动”,如低碳环保创意制作比赛、树木挂牌我来做等。在大精神文明工作机制的引领下,街道每年都举办“绿化美化环境之星”评选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到优秀家庭观摩、学习,组织盆景技师向居民讲解家庭花木的栽培技术,促进居民爱绿、赏绿、植绿能力和水平的整体提高。
记者:听您这样介绍,我们感觉空港街道的管理难度很大,不由得想,管理这样一个居民和单位都如此复杂多样的地区的管理者该具备什么样的水平和素质啊?
申主任:水平谈不上,工作当中多思考、勇于创新和肯付出,再就是坚持精细化管理——以环境建设为例,我们始终坚持做到“三个精细”。坚持领导组织队伍精细。街道绿化委员会领导小组、环境建设工作指导协调小组,各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小组和绿化工作队伍,三级管理组织有效运行。坚持近远期工作方案精细。就近期工作,我们制定环境整治工作计划,做到工作务实、重点突出,年有规划、月有活动、周有进度、日有反馈;就长远规划,我们制订了五年争创花园式社区的长远方案,确保科学、可持续发展。坚持工作评判标准精细。在社区绿化养护管理上,我们按照《北京市绿地建设和管理等级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制定了管理养护规程,对照北京市居住小区建设十条标准,细化评分细则,并严格执行。
我们还建立了环境建设一体化工作机制。街道所有科室、部门、社区及相关单位都在环境绿化美化工作中承担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实行环境工作一月一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曝光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加强居住环境日常维护,开展环境综合检查6次、集中清扫5次,清理卫生死角62处、清运垃圾100吨。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促进各社区环境卫生长期保持良好状态,使各单位都为环境工作出谋出力,融入到环境建设一体化工作中。
记者:你们在“五个空港”的建设中有很多做法新颖、独特,看了让人觉得眼前一亮,您可否就“五个空港”建设的经验和心得跟广大的城市管理者们分享一下?
申主任:首先,“美丽空港”的建设与“幸福空港”指数提高密不可分。街道通过“大维稳”工作机制及信息沟通机制的完善,以“防控点位、矛盾纠纷、志愿者、巡防队、资金使用”5本台账为抓手,推进社区综治规范化建设;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确保出租房屋安全;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开展违法建设、无证无照、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消防、交通等联合执法,净化了社区环境;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其次,“活力空港”是“美丽空港”和“幸福空港”的重要体现。深化“六型社区”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制定了《社区社会组织1+2文件》(1个《关于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意见》+2个细则《备案管理工作细则》和《奖励考评细则》),推出英才学生义工服务队品牌,帮助社区孩子辅导英语、空巢老人结对帮扶、垃圾分类宣传等,为建设和谐社区奉献力量。
其三,“文明空港”是“美丽空港”、“幸福空港”及“活力空港”的重要保障。街道不断健全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形成了“整体安排、资源共享”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网”。一是广泛开展96156社区服务工作。二是创新居民文化活动载体,举办了“中国梦·我的梦”百姓宣讲、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童谣征集、“学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寄语、文明交通绿色出行、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科学生活”等系列活动,深受广大居民喜爱。三是深化了养犬管理,与市养犬协会共同举办了“宠物信息化管理讲座暨2013年养犬年检启动仪式”,倡导文明养犬新风尚。
我们始终坚持创新的理念。可以讲,“创新空港”是“美丽空港”、“幸福空港”、“活力空港”、“文明空港”建设与提升的不竭动力。
创新之一是“五色管理法”,细化为民服务。街道将辖区家庭分为空巢、独居、残疾、出租房屋、常态五类家庭,利用粉、蓝、红、黄、白五种颜色纸张分别根据家庭情况、人员结构、困难需求等内容详细记录,将家庭分类管理,按需提供服务,建立分类“管理网格”,细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用五种标识将支部党员、流动党员、居民代表、楼门长、志愿者五种人员的身份“亮”出来,激励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社区建设,促进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以五种身份力量为核心,为五类人群家庭提供五种服务,即:对空巢老人家庭,实行“一帮一”、“多帮一”帮扶结对,定期上门服务等。
创新之二是物业管理模式,率先在全市试点实施了“1+5”物业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物业管理组织领导机制;二是建立“条专块统”联合监管考核机制;三是建立物业管理“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四是建立物业纠纷由社区居委会、公安、司法、建委等共同参与的区域大调解机制;五是建立物业服务临时接管机制。实现了矛盾纠纷向区级行政主管部门零投诉。
创新之三是创建“网上居委会”,适应了当前“智慧北京”、“智慧社区”的发展需要。“网上居委会”设计为两个版本。一是主流官方版。即以依托全模式数据管理平台、综合事项办理平台等服务资源,满足社区各方面需求。二是依托论坛、QQ、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介为民办事解忧,让广大居民充分享受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果。“网上居委会”的经验被收录到《顺义脊梁——创先争优活动纪实》纪录片中,2012年街道荣获“北京市社区信息化特色应用街道”称号。
创新之四是加大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信息平台建设。做好《社区服务支撑力量信息系统》和《社区信息管理应用系统》的录入与维护工作;加强对《街道网站》、96156《街道社区服务信息网》的维护,推进信息技术在街道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广泛运用,为智慧社区建设打牢基础。
创新之五是以文化为纽带,进一步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开展了“外国人过端午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民俗问答大赛、听京剧、看舞龙表演、万圣节、圣诞联欢等交流活动,满足了中外居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促进了国际化社区融合。
创新之六是抓组织,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大力推广“党群1+1工作模式”,进一步畅通党群联系渠道。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增强了街居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记者:空港街道作为顺义区街道机制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要在街道体制、运行和机构改革等方面探索新路,能否谈谈具体的想法。
申主任:今年年底之前我们空港街道就要推行改革工作。一是厘清行政区划。严格按照市民政局批复精神,来确定空港街道的行政区划,对辖区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和管理,以便更好地适应城市化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的要求。二是完善工作职能,进一步明确街道的职责权属,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放权于街道,有效促进街道责、权、利的对等。此外,新增新国展创业产业发展的相关职能。三是规范机构编制。按照“机构设置创新灵活、人力配备充足合理、街道职能全面覆盖、科室统筹条块结合、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的原则,合理设置空港街道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四是健全财政体制。
街道体制改革后,为适应城市化发展和管理要求,我们将聘请专业机构制定辖区城市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靓化地区环境、打造宜居家园,建成“美丽空港”,成为北京东北部的现代化新城和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专家视点
城市管理领域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活样本
辛向阳(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扎扎实实的推进,产生了良好效果。那么,在城市管理领域如何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通过座谈和实地考察,初步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空港街道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城市管理领域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树立“需求是动力,满意是标准”的理念。空港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牢牢把握居民需求优先的工作思路。如何把握群众的需求?空港街道也做了大量工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充分了解从农民转化来的市民的需求,在推进高档别墅区建设中了解高层管理人员的需求。对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差异性的方式加以满足。
空港街道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城市管理领域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不断进行方法的创新。顺义区空港街道办事处创新“五色管理法”,细化为民服务。“五色管理法”主要内容是:1.五种颜色代表五类家庭。将社区家庭分为空巢、独居、残疾、出租房屋、常态五类家庭,利用粉、蓝、红、黄、白五种颜色进行标识,并记录家庭情况、人员结构、困难需求等内容,分类管理,按需提供服务。2.五种标志亮出五种身份。用五种标识“亮”出支部党员、流动党员、居民代表、楼门长、志愿者五种志愿力量,引导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3.五种方式服务五类人群。以志愿者等五种力量为核心,向空巢独居、残疾等五类家庭提供五种服务:向空巢老人家庭提供“一帮一、多帮一”定期上门服务,向独居老人家庭提供“日见面”服务,向残疾人家庭提供上门理发、送水等服务,向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家庭提供隐患“周查”服务,向常态家庭提供“诉求回应”服务。“五色管理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空港街道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城市管理领域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充分发挥市民的积极性、参与性。城市管理领域,市民是主体,对如何发挥市民主体的作用,空港街道进行了探索。空港街道不断创新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方式,针对辖区内高档别墅区外籍人士较多的特点,通过调研摸底、深入了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利用中秋佳节等节日举办中外居民中秋聚餐暨跳蚤市场活动。活动中,居民们纷纷将自家不用或即将废弃的物品拿到活动现场,还制作一些个性鲜明的彩色旗帜、展板,采用拍卖、秒杀、唱吆喝歌等形式,吸引大家的目光,使自己的售卖物品更加抢眼。这种活动使大家交流了情感,也使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活动。
美在建设“软环境”
□ 黄烨(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美丽空港”是北京市顺义区天竺空港街道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口号。空港街道35个小区中有20个是高档别墅小区,不了解真实情况会认为,有钱好办事。其实,该街道环境建设、综合治理等专项工作尚未“费随事转”、主要是在硬件基础上、树立“人性化服务是推进环境工作的根本”的理念等“软环境”建设上。
空港街道创新社区服务、建设“软环境”的基本内容是“三心服务”、“三精细”和“大环境机制”。特色在“创新”:五色管理法、物业管理模式、网上居委会、智慧社区、国际化社区和“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等。可以说,“美丽空港”是管理者服务理念的物化形态,美在以创新服务促进辖区软硬件环境建设同步发展。
首先,创新服务助推环境建设等同生产力。管理者在财政经费将够维持日常办公经费的条件下因势利导,突出人性化服务的软环境建设,化解主要矛盾,协调城镇环境建设与辖区产业发展的关系。以环境建设搭建产业集聚平台,吸引大企业和高层次人才落户,助推产业集聚。
其次,环境建设的“费效比”即投入产出的效益比率决定竞争力。管理者善于协调环境建设与市场主体的关系。一方面,高质量高速度落实规划,避免无序发展。另一方面,以市场配置资源为手段推进社区环境建设,引导开发商出资出力落实城镇建设规划,以较少财政投入产出较大生态文明建设效益。
再次,建立环境建设成果共享机制是政府人性化服务管理的核心。管理者一是主动介入开发商、社区、业主等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协调竞争与合作,引导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二是实行小区差异化管理战略,围绕空港定位,从绿化、环保、规划等方面引导开发商对接街道管理;三是提升区域生态文明整体水平,提升人性化服务的管理功效。
(责任编辑: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