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仁娟
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有多种原因,其中主要的一条应该是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不重视,或者说不够重视。因为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中考的必考题,软一点,弱一点,甚至不管不顾也就无所谓,不受重视似乎也顺理成章了。其实,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强了,反过来也会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我在平时教学中,常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一、提高意识,从思想上重视
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这是根本性的一点。其中,教师重视是关键,因为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自己不重视,不投入,怎么可能有具体的口语交际的计划、举措,怎么可能去安排具体的时间去施行?而在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但语文教学还是围绕中考考试棒转的大形势下,教师更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把目光看得远一些,要像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的那样:“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我在常规备课中,常常注重并增加口语交际的预设。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我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的指导性意见分解和融合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个教学单元的学习中。课文预设的“师生互动”环节,我会加上口语交际的要求,如议论文,我提出“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或者是“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等等。我会随时表扬在口语交际中做得好的学生,或者纠正一些偏颇。这种点拨,三言两语,看似平常,其实是教师有意而为之,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需要,对学生大有裨益。
除了教师重视外,还“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在这里,“提高认识”要放在第一位。没有学生认识的提高,绝不可能有行动上的积极参与和成功的沟通过程。要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的能力不仅对语文水平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也是以后快速融入社会、进行正常人际交往的一门基本功,忽略不得。
二、重在参与,从交流上入手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的喋喋不休,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讨论,并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教学进度正常地进行。比如,学习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江苏教育出版社),第二段有这样的文字:
“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
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既然样子很凶,说话的腔调怎么可能是温暖而柔和呢?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接着,我又提出了口语交际要求:要耐心专注地倾听,根据发言同学的话语、表情、手势,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然后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提高应对能力和说服力。在这里,我将语文课文教学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合在一起,一举两得。
有时,我不一定提出具体口语交际的要求,但鼓励学生多参与交流,如果在交流中发现了这方面的一些不足,我会提出中肯的建议,供学生在以后的口语交际中改进。
三、坚持“扶贫”,从信心上切入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内在的潜力,而要充分调动这种潜力就需要鼓励,特别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平时羞于发言的学生来说,教师更要坚持“扶贫”,鼓励他们自信自立自强。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坚持不懈地“扶贫”,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曾经有位口吃的学生,上课怕发言。经过了解,他的口吃并不严重,我找他谈心,鼓励他发言。开始弄些最简单的问题,逐渐加大难度,经过一年的训练,上课他能主动举手发言了。后来我又教给他一些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注意点,在初二的时候,他还参加了学校关于“学雷锋、树新风”的演讲比赛。
坚持“扶贫”,我认为有两点是关键。一是需要从信心上切入,不少学生并不是不想说,不会说,只是怕说错惹同学笑话。时间长了,难免就习惯成自然,索性不说了。对于这样的学生,只要他思想通了,信心足了,口语水平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二是需要坚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它有个过程,在这过程里,教师需要耐心细心。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初中三年,只要坚持,成功是大概率的事。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辛勤地付出,但更是一种爱的奉献,我们要从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高度去认识,才能把这项本来就属于我们语文教师的工作有机地融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之中。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