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内涵 提升质量开创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

2013-04-29 00:44马孝民
河南教育·高教 2013年5期
关键词:中西部建设工程基础

马孝民

河南教育(高校版):张校长,您好!您认为河南工业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对学校的发展规划有着怎样的影响?

张元: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加明显。2012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启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提升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办学能力,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缩小中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距,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申报中,我校申报的“基础实验实训中心”顺利入围。

河南工业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建设高校。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在粮油食品、磨料磨具、超硬材料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和明显优势,构建了包括学士、硕士、博士在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成为全国粮食行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是学校发展历程中又一次重大机遇,对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快速提升,不断增强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和社会影响力,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将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及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这个重大项目实属不易,学校会倍加珍惜并充分利用这一重大机遇,科学调整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根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有关要求,切实做好“基础实验实训中心”的各项建设工作,确保高起点、高质量地建成一批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实习实训为一体的综合基地,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础保障有质的提升,切实推进学校事业内涵发展。

河南教育(高校版):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和推动高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强调“基础”“基础能力”和“建设”,核心理念在于“提高质量、内涵发展”。请介绍一下河南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未来将如何借助这项工程的推动力,进一步彰显特色,让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再上新台阶?

张元: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能不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能不能建成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南工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优化结构,强化特色,狠抓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等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2012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6届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并荣获全国“优胜杯”。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办高水平大学的要求,我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培养有特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围绕这一定位,学校从扩招后学生的基础差异增大等现实情况出发,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234”实践教学体系,并以“三率”(报考率、报到率、就业率)为依据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了多类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凸显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同时,积极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不断加大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力度,对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面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狠抓内涵建设,提高发展质量,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2012年,我校把“狠抓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发展质量”作为工作主题,在全校上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质量建设年”主题实践活动,强调要突出抓好人才培养质量。今年,我校仍将进一步突出“内涵与质量”建设主题。这与“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基本定位不谋而合。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校将借助“基础实验实训中心”项目,在改善办学硬件的同时,切实加强办学软件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深化改革,以培养有特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按需招生、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保障,适度控制规模,调整优化结构,创新培养特色,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示范作用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

河南教育(高校版):“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在加强学校的基础办学能力,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您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在发展中应该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从而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张元: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也是高校必须承担的社会使命。教学与科研是有机的整体,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升教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出现轻教学、重科研的不良现象,高校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科研上,对教学的投入则稍显不足。同时,由于受职称评价体制的影响,教师也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搞科研。这些都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种不良倾向,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高等教育回归到人才培养的本位上来。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强调要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河南工业大学一直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始终把人才培养摆在学校全局工作的中心地位,明确提出要坚持政策措施激励教学、工作评价突出教学、资源配置优先教学、经费投入保障教学、科研工作促进教学、后勤保障服务教学、舆论宣传围绕教学,全方位构建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的条件和良好氛围,保证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校大力实施“科技强校”战略,科研条件和科研环境不断改善,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初具规模,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支撑行业和地方科技进步作用不断增强。近年,学校先后承担了一大批省部级以上各类重大科研项目,连续获得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一大批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获批了“粮食深加工”和“粮食储运”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基础研究和社会服务、工程转化应用等方面都达到了新高度,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服务社会能力也显著增强。

河南教育(高校版):该工程特别强调了“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这也是很多高校一直面临的难题。您如何看待这个难题?河南工业大学在这方面有什么发展规划?

张元: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教育体制和高校自身办学条件的制约,很多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这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校的长远发展甚至社会建设发展都非常不利。

我校历来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校相关规划中都做了明确要求和部署,切实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优化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与结构,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积极改革实验课考核方式;二是不断加大与企业合作和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积极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软硬件设施,逐步构建以集中实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三是不断加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力度,与中国知网合作,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全面实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四是注重实践教学的课内外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校等各级学科竞赛,扎实做好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校“基础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的成功获批,将为学校搭建一个高水平公共实践教学平台。学校会切实规划好、建设好、利用好“基础实验实训中心”,并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和实验教学团队,切实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河南教育(高校版):河南工业大学的很多特色专业都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借助“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河南工业大学在未来将如何更好地提升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能力?

张元:我校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所粮食类本科院校。经过50多年的积淀发展,学校构建了集粮油食品、超硬材料、土建、信息、机械、电气、化工、生物、经贸、管理等为一体的多学科融合、相互支撑、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群,在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机械、粮食储运、仓厂建设、粮食经济与物流管理、超硬材料及磨料磨具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河南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我校将以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智力优势,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

第一,突出育人功能,积极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充分发挥“基础实验实训中心”作用,努力把学校办成高素质、创新型、特色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第二,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结合“三化协调发展”总体思路,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特色和优势,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积极构建行业性、区域性协同创新体,努力创造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加强成果转化应用。积极为河南省粮油食品、超硬材料、制造装备、电力电气等传统支柱产业升级,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链和特色产业群等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

第三,培育大学文化,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大力推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努力打造工大标志性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其在文化传播、科学普及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办学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加强中原文化和粮食文化研究,积极为政府决策和产业布局规划等提供服务咨询,努力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中西部建设工程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整式”基础巩固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