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玮
几年前和几个朋友去西藏旅游,偶然见到一位高僧。我向他请教一个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他说:“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教学生知识,让他们通过考试。第二,教学生品格,使他们能够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第三,教他们觉悟,让他们发现自我,实现超越。”
那次在西藏,我看到纯蓝的天,纯白的云,纯净的雪山,淳朴的藏民。我努力想使自己的心灵乃至灵魂得到净化,却忍不住生出更多的困惑。但这位高僧的见解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高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言语最后的归宿还是内心觉醒。可是,难道这不也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吗?从广义上来说,僧人也是教育者,他所修行与传授的是人生智慧。
回想我自己的从教历程,表面上看一帆风顺,实际上充满坎坷。自从1996年大学毕业进入一所民办学校,我便扎根于此,从一名普通教师、班主任成长为这所学校的副校长,但是我内心常常很痛苦,因为成长、成熟常常意味着对现实妥协,而和理想渐行渐远。
也正因为这些痛苦,我才能够保持清醒状态,即便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能够努力提醒自己看到差距、看到不足,而不是沾沾自喜。
因此有一天,我突然觉悟到痛苦是好事,它能够帮我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既不会脱离实际,又能够胸怀理想。便是在这样的痛苦中,我们寻求突破,寻求涅槃……我的心头一下轻松了许多。我不再把痛苦看成是负担,而当作是一段必须经历的人生历程。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周濂说过的一段话让我很有共鸣:某种意义上,人生就是一场彻底的清算,一场与自己的本性进行的战争。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面,你需要清算智识上的无明,克服意志上的软弱。你当然可以选择向古人今人、亲人朋友陌生人求助,但是归根结底,你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
既然无法依靠任何人,那就只能依靠自己。古人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生注定是孤独的旅程,那些隐秘的快乐与忧伤只能一个人品尝。只要理想的火苗不灭,那些本质上对自己清算的痛苦一定会证明它们的价值。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化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我们需要克服不同的障碍。
对于新教师而言,最缺乏的是理性——理性思考、理性实践。我所看到的真正的成功教育者,首先是驾驭现实的高手,无论是带班、上课还是应试,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否则,接不了地气,免不了夸夸其谈,即便有一些想法,很有可能不切实际,又怎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当新教师取得了足够的成绩,成为经验型教师,最需要补充的是理念——教育理念、人生理念。同样帮助孩子取得好成绩,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怎么教很重要,教什么更重要。如果能够思考为什么教,则已经是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了。
有了理念,就会形成模式,于是成为专家。到了专家层面,有必要反观自己的理想——还有没有理想,有什么样的理想?现实的滋润很容易让人满足与陶醉,可是,这也正是教育之路终结的信号。
理性、理念、理想,是人生三部曲——青年充满激情,最需要理性;中年不缺乏经验,需要理念;老年过于保守,可重温理想。
人生一世,总是要大步向前,勇攀高峰,而不是自怨自艾,或者满腹牢骚。这就如同我在微博上看到的一段话:上帝喜欢恶作剧,他把每个人一生应该拥有的快乐放在了不同地方,就看你能捡回来多少。于是要走很多路、经历很多未知,才能找回失散多年的快乐,把一个阳光的自己完整拼好。如果总在抱怨左右碰壁,这只能说明脚下的路还太窄。有时候,需要走得远一点,才能把路走宽。
(本栏责编 卢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