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ss Mud Horse
在海南三亚,张小平的母亲上完小学六年级后辍了学。她父亲从未上过学。20岁的张小平现在是三亚大学的学生,这所人文学科类院校共有两万名在校生。每年学费约1.25万元,食宿费为1.12万元。
中国学生在高中时最刻苦,到大学就可以松口气,去追求其他更多兴趣。扎着马尾辫的张小平在这所位于中国南方的新大学获得了英语专业学位。她还在业余时间钻研美国流行文化,在网上观看像《吸血鬼日记》和《全美超模大赛》。
她的志向很明确:要进入一家中国汽车公司,用她对美国文化的理解以及熟练的英语能力为公司工作,向纽约市供应新一代节能高效出租车。纽约计划2021年采用这种汽车。
中国每年投入2500亿美元(约合1.56万亿人民币),用于数千万从农村到城市来的年轻人的教育。
去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大批大学毕业生带着很高的期待,就业机会却很有限。能否培养出一种鼓励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体系,是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的关键。
在全球化经济中,越来越多的货物和服务可以跨国流通,全世界的大学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地为相似的工作竞争。中国高等教育的急剧膨胀,给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大学毕业生增加了就业压力。
中国现阶段广受欢迎的新兴行业,包括可替代能源、能源效率、环境保护、生物科技、先进信息技术、高端设备生产以及新能源交通工具,比如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中国的目标是投资10万亿人民币扩大这些行业,使这些行业到2015年时占经济总产出的8%,而在2010年这个比例仅为3%。
中国不断增长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也成为国际公司觊觎的人才资源库。很多跨国公司,包括IBM、通用电气、英特尔以及通用汽车在内,已经雇佣了成千上万名中国大学毕业生。
“以前他们来中国是为了寻找体力劳动者,现在则是为了获得脑力劳动者,”中国商业方面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师丹尼斯·F·西蒙称。
过去10年间,中国高等院校数量增加了一倍,达到了2409所,毕业生增加了四倍。目前每年的大学院校毕业生为800万人。美国的人口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每年却有30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再过10年,预计中国将有1.95亿大专院校毕业生,美国的毕业生人数则不会超过1.2亿。
“数千万中国大学毕业生可能会在制造行业找到工作,但他们却不具备在美国经济环境中竞争的技能。特别是在服务行业,比如医疗、销售或零售银行领域。”北京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以来一直在中国从事咨询行业的贾尔斯·钱斯称,“中国二流大学的毕业生在语言能力和对文化的熟悉程度上都不及美国的学生。”
如何在多媒体硬件和软件应用方面和美国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竞争,或在高性能跑车和自动化设备方面超过德国人,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进阶式习题。
日本的经验表明,更多毕业生并不能保证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二战后的几十年,日本在推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与中国现在的做法类似。这曾为日本带来一个巨大的中产阶级阶层,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但日本后来进入发展的平缓期,部分是因为日本的文化不鼓励张扬。
中国大学如果不能解决创新上的问题,那么可能会在低成本生产力的优势用尽之后陷入困境。经济学家认为这些优势可能将会再持续10到15年时间,也可能会更短。
一日千里
中国的发展速度在张小平一家的身上可见一斑。她的父亲兄弟姐妹10人,排行第八,1968年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市附近的一个小村子,这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家里大多数孩子都没有上学,张小平的父亲从12岁开始就和兄弟一起在邻近的福建省做建筑工人的工作。
张小平的母亲比她父亲小两岁,是当地村干部的女儿。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七岁的她才入学。六年后她小学毕业,随即辍学。
张小平的父亲回村后与她的母亲结婚。他与自己的兄弟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公司的生意不错,六年后张小平的父亲就买了家里的第一辆汽车,那是一辆已经开了九年的黑色福特福克斯。
和中国几亿家庭一样,张家也不重视物质上的安逸,而是把精力和金钱都用在供孩子念高中上大学上面。
张小平有两个弟弟,其中一个在有着105年历史的同济大学念国际贸易。同济大学是中国20所顶级高校之一。她的另一个弟弟在初中和高中各跳了一级,今年刚刚考入南昌大学。
张小平上了重点高中,却没有考上重点大学,也没有申请到国家奖学金。她的父母要为她支付2000美元(约合1.25万元人民币)在三亚大学念书的全部学费,因为是私立院校,所以食宿费用每年还要1800美元(约合1.12万人民币)。
像张小平这样的学生不断涌进中国大学,与此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纽约国际教育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上一学年,美国大学的中国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的人数超过了19.4万人,创下历史纪录,几乎是五年前6.7万人的三倍。
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正在寻找各种方式将他们的资金和孩子送出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商学院院长中国商业策略教授道格·格思里称,在国外念书的中国研究生往往成绩优异,通常都是在国内一流大学或西方大学拿到本科学位。
粗放式增长
过去10年间,中国修建了很多全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同样,中国也建造了大批新校园,有现代化教室、新宿舍、图书馆和行政楼。
师资是中国大学教育质量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站在讲台上的是谁?教学的内容怎样?教学方法如何?如今,各高校展开了人才竞争,不仅互相竞争延揽人才,也要和竞相招聘中层管理人才的公司竞争。
教育部数据显示,1999年以前,中国每年毕业的博士生人数还不到1万人。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个教师对应3000名本科生。
用西方的标准来看,中国的教育方式也有点过时,似乎不适合培养企业家,或者跨国公司青睐的管理人才。
“一些年轻的教师喜欢与学生互动,但年老一点的教师只是站在学生面前自己讲自己的”,天津大学2010届化工专业毕业生龙路亭(音译)称。不久前她结束了一个两年期的培训项目,目前进入了德国跨国化工企业巴斯夫(BASF)北京分部的管理层。
在中国的外国公司雇佣中国毕业生的方式往往不同。他们通常更强调长期的职业发展,用各种任务来锻炼培训人员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团队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比如说,龙路亭在巴斯夫的前两年培训期间是在市场部、绩效评估部以及商业运营部轮岗,最后才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部,负责追踪巴斯夫各部门在中国的销售和其他报告。
巴斯夫中国总代表约尔格·伍德克(Joerg Wuttke)称,像龙路亭这样在排名前20的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属于世界上最优秀的毕业生,但跨国公司更善于使用人才。他说,“种子会落在哪里——石头上还是肥沃的土壤中?我们能够雇用这些有能力的人才,这使我们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