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强
英国人杀一头牛往往会杀两次,
第一次是夺去它的生命,
第二次则是夺走它的滋味。
话说中世纪时,英、法之间战祸连年,展开了所谓“百年战争”,互有胜负。到了1415年10月24日,两军在法国北部决战,法军集结了大量精兵,不但斗志昂扬,而且装备精良;相反,英军劳师远征,补给困难,可谓师老兵疲,装备也有所不及,最重要的是以寡敌众。双方显然强弱悬殊。
但在这场被称为Battle of Agincourt的关键一役中,差不多在每一方面都处于劣势的英军,最终却力挽狂澜,大败法军。他们英勇无敌,骁勇善战,据说,关键在于上阵前,容许他们饱餐一顿牛肉。
不知道是出于巧合还是牵强附会,吃了烧牛肉的英军屡立战功,从此牛肉被他们视为血性与力量的象征。后来在德国纽伦堡附近的Blindheim大败西、法联军的大将Marlborough公爵便曾说过:“没有牛肉和啤酒,我的士兵便不能打胜仗!”无论如何,英国人从此以嗜吃牛肉而闻名于世。
后来我看丘吉尔外孙女所著《我们不会失败:温斯顿·丘吉尔鼓舞人心的领导力》时,看到以下一段轶事。
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振奋士气,曾经驳斥过一些所谓健康饮食之道。他在致食品部的备忘录中强调:
“英国士兵的看法应该远比科学家正确,他们只爱牛肉。”
“要打败仗的话,就强迫英国民众光靠牛奶、燕麦、马铃薯过日子好了。”
丘吉尔明白,只有合适的食物,才能让士兵有作战所需的体力,以及更重要的—意志。
尽管英国人爱吃牛肉有着如此瑰丽的缘由,但他们烹调牛肉的方法,却让人不敢恭维,往往把牛肉煮得又干又硬,味同嚼蜡,不下大量酱汁难以下咽。
究竟如何难吃?且听我道出一段亲身经历。
有一次,我到英国某所大学访问,主人家十分热情,不但由系主任亲自接见,还以午宴款待,更以烧牛肉待客。在英国,烧牛肉是名贵菜色,比起炸鱼薯条,或者烧鸡等,都要来得名贵。
碰巧当天我委实有点饿,用刀子切下一大块牛肉之后,赶紧往嘴里送,结果弄成了自己人生中最为尴尬的一次经历。
那块牛肉烧得就像橡胶一样,韧得可以,不但味同嚼蜡,更糟的是,咀嚼了很久,也难以动其分毫。最惨的是在这类场合,大家要天南地北地讨论学术问题,塞了这样的一块“橡胶”入口,不但说话变得困难,而且全无仪态。但我又能怎样,难道把牛肉吐在桌上,就像我们在酒楼吃排骨时那样?天啊!怎能在别人面前如此失礼?更何况,那里全是最讲绅士风度的英国人!
当时真的十分后悔,为何这样贪嘴,切了这样大块肉放进嘴里,让自己如此狼狈。结果,还是把心一横,拿起水杯,喝了一大口水,硬把牛肉吞下。最惨的是,还要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
难怪有人说过:“英国人杀一头牛往往会杀两次,第一次是夺去它的生命,第二次则是夺走它的滋味。”望着桌上这盘烧得一塌糊涂的牛肉,不禁为这头牛惋惜,它也未免死得太不值了。
有关牛肉与打胜仗的传说告诉我们,英军将士实在了得,懂得什么是苦中作乐、逆来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