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
无论“老年痴呆症”要改成多么温柔的名字,此病对人类的威胁都是残酷的。当目睹身边的人一个个染上此病,我就为自己以后是否也会成为此种病人而恐惧而忧伤。
一天出门前,我从报箱取出报纸,顺手放进随身背的包里。办完事回来,竟忘得一干二净,又去开报箱,见报箱空着,就正儿八经地写了一张字条贴在报箱前,请邮递员补发报纸,第二天翻包时才知道是自己的错。这事儿让我愣了半天,莫不是老年痴呆症盯上我了?
没过多久,我因半身不适住进了医院。医生查房时告诉我,要根据我的症状进行相关检查,我要求加做阿尔茨海默症检查。这时,跟在主治医师后面的两位年轻医生对视了一下,一位对另一位小声说道:“疑病症。”我才不管他们怎么看呢。几天后,医生拿来《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让我回答上面的30个问题,测查记忆、认知、语言及视空间功能,每题1分,结果我得了29分,有一个问题三问我只记住了两问。其他的测查再没有进行。也就是说,医生没有认同我的怀疑。
但是,有关资料表明,尽管医学研究至今对阿尔茨海默症发病原因未有定论,但能肯定它与遗传基因、生活方式、家族病史等有关。我检索家族病史,还真发现了有几个这样的病人,再对照自己脑磁共振检查得出的额顶叶皮层下少许缺血灶状,我认为自己得病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与其担心害怕,不如做好准备,不得病或者很老了才得病最好,病前做好各种准备,一旦得病,也能减少旁人、后人的负担。于是,我有了许多计划和行动。
首先是进一步掌握疾病的各种知识,从疾病成因、发病各阶段症状到疾病的检查、预防、治疗、用药、饮食等多方面的理论,弄通读懂后辑录存档,经常查看。
其次是积极监控身体状况,坚持每年一次脑部检查。重视身体不适的各种症状,特别是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的问题,出现症状立即上医院请大夫诊治。
接着还有诸多措施,大约是:
切实锻炼身体,每天按时按步骤地做醒后床上体操,每天坚持行走两公里以上。经常到公园行走,参加团体锻炼活动。
坚持服食保健品,最近又买了一些有利于心脑血管健康的保健品,以改善体质状态。
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思维、语言使用,激活学习能力,勤动脑和勤动手。让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不停歇、不荒废,让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进步。这方面有相应的措施,比如:坚持学习,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和以自学的方式,掌握多几门专科知识;坚持书写日记,把需要记录的事情写下来;多与人交往,多参与同学、朋友聚会活动;每天保证与人交谈3小时以上,无论是直接交谈还是上网与人QQ交谈、留言。
管好嘴,注意饮食,保证一日三餐营养、清淡,尽量不食致使疾病发展的食物。
对自己更好一点,条件允许享受的,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尽量让自己享受。计划在十年内外出走走,跟驴友行东北,与朋友转天下,游览名胜,见识各地人文景观,丰富精神世界。
放慢做事情的脚步,改变急性子,把以往一口吃个胖子、做事贪心的习惯,转变为分轻重缓急地去做,能自己做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
对别人更宽容一点,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放下、淡忘已经过去的和正在发生的不快之事,尽量做到少生气、不生气。无论周围人有多少毛病,性格多么极端、怪诞,都予以理解、包容,即使受到伤害,也尽量设法化解。对儿女无所求,不要求反哺,儿孙自有儿孙福,放手放心让他们走自己的路。
乐于助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从而得到更大的心理满足。
安排好一旦疾病到来不能自理的后事,对身后的财产、遗体处理等问题写出遗嘱。我的遗嘱注明,一旦失去自理能力,请亲属、朋友、同事把我送至医院或养老院,由专业人员给予护理,直至最后。倘若养老金不足,就变卖房产解决。身后捐出遗体,可用器官救助需要的人,对科研有用的交给研究部门,剩余的火化后埋入榕树下做肥料。后人要想祭奠,可在网上设置灵堂,不必占用土地和资源。
思考、部署、准备完毕,没有被诅咒的懊恼,没有怕人笑话的担心,反而生出慷慨就义的从容。从容之下,还是希望这段路越长越远越好。
接下来便是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了。当万一真的有一天,一切努力都不能阻挡疾病,最终万事不能自已时,我也能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