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路径

2013-04-29 00:44:03徐敏王淑华
经济视角·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消费需求

徐敏 王淑华

摘 要: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是用于分析消费者均衡条件的两条曲线,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当预算线外移的时候,会与代表更高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相交,从而使消费者实现更高的满足。而消费者收入提高、商品相对价格下降都是使预算线外移的原因,这说明要提高单个消费者的效用,即实现更高的消费需求满足,既可以从提高收入着手,也可以从降低商品相对价格着手。而这两点归根结底就是调整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分配。

关键词: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需求

作者简介:徐敏(1976-),女,辽宁铁岭人,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5.3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5-91-03

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是西方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两条曲线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综合利用两条曲线便于寻找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如果把全社会的居民消费需求看成是所有居民的消费需求总和,那么提高单个居民的消费需求,整个社会居民的消费需求也会相应提高。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仅是分析单个消费者行为的曲线,因此这里我们尝试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对扩大居民个人消费需求进而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路径进行探析。

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现状

消费需求由居民消费需求和政府消费需求组成,从消费需求的内部构成来看,居民消费是我国消费需求的主体。以2011年为例,居民消费需求占消费需求总额的72.2%。因此,提高消费需求应主要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入手。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定义,消费率是最终消费支出与支出法GDP的比值,政府消费率等于政府消费支出除以支出法GDP,居民消费率等于居民消费支出除以支出法GDP。1978年以来我国消费率总体上呈现出递减格局,由1978年的62.1%下降到2011年的49.1%,下降了13个百分点。政府消费率基本保持不变,居民消费率却是递减的,由1978年的48.79%下降到2011年的35.42%,下降了13.37个百分点。1978-2011年我国消费率、政府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具体变化趋势参见图1。

图1清晰可见,在三条曲线中,消费率曲线和居民消费率曲线总体上波动较大,且呈递减趋势,而政府消费率却基本保持不变。即近年来我国消费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居民消费率下降所致,而消费率的波动也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的波动所致。这说明未来提高消费率也应该主要从提高居民消费率入手。

图1 1978-2011年消费率、政府消费率、居民消费率

提高消费率已经成为国内近期理论研究的热点,从研究的结论来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降低居民收入差距、改善社会保障是主要的建议。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本文则尝试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角度对提高居民个人消费需求进行分析,以期从另一个角度对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进行探析。

二、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对居民消费需求的解析

在西方经济学中,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所有熟悉经济学的人非常熟悉的知识。无差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偏好存在以下假定:(1)任何商品组合A 、B ,消费者总可以做出三种判断。对A 的偏好大于、等于、小于对组合B的偏好。(2)对于任意三个组合A 、B 、C,如果消费者对A 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 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那么消费者可以做出对A 的偏好大于对C 的偏好的判断。(3)如果两个商品的组合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的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组合。这意味着,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处于饱和以前的状态。

效用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但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无法用基数来衡量,只能用序数比如第1、第2、第3等来衡量。这样,就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表达消费者消费商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能给消费者带来效用的一条曲线。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1)无差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而预算线则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预算线方程: M =Px1·X1+Px2·X2。其中,M表示消费者的收入,Px1,和Px2表示商品X1和X2的价格,X1和 X2则表示商品X1和X2的数量。现在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就可以找到消费者均衡点即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如图2所示。

图2 消费者均衡条件

如图2可知,当无差异曲线Ⅱ和预算线相切于E点时,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实现了最大的效用,因此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此时,预算线的斜率和无差异曲线在此点的斜率相等,即PX1/PX2=ΔX1/ΔX2是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以上是标准经济学教科书中都有的理论,也被广大经济学学习者甚至初学者所熟悉。我们的分析并没有到此结束。现在如果预算线向右平移到与无差异曲线Ⅲ相切,则消费者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效用最大化(见图3)。

图3 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化

从图2到图3的变化来看,由于预算线从AB平移到A1B1,新的预算线与新的无差异曲线Ⅲ相切,这时消费者均衡点从E点挪到E1点。很显然,与E点相比,E1点商品X1和X2的消费数量都有所提高,E1点所实现的效用也更大。虽然序数效用论重视的是效用,但从图2到图3的变化却表明只要预算线能向右平移,则消费者可消费更多的商品,即消费者可以实现更多的消费需求。

三、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路径

从图3来看,如果预算线能从AB平移到A1B1,则消费者可以消费更多的商品,实现更高的效用。消费者能消费更多的商品,实现更高的满足,这表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获得了提高。因此,不考虑其他因素,仅仅预算线向右平移,消费者就可以扩大消费需求。哪些因素的变化会导致预算线向右平移呢?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1)商品X1和X2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提高;(2)商品X1和X2的价格都降低,消费者的收入不变;(3)商品X1和X2的价格降低,消费者的收入提高;(4)商品X1和X2的价格降低,消费者的收入也降低,但消费者收入降低的幅度小于商品X1和X2降低的幅度。第一种情况是商品X1和X2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发生改变,第二种情况是商品X1和X2价格降低,消费者的收入不变,后二种情况都是商品X1和X2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也可以将上述四种情况划分为三种情况:(1)商品X1和X2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提高;(2)商品X1和X2的价格降低,消费者的收入不变;(3)商品X1和X2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都发生变化且消费者收入与两种商品价格之比都提高。这样,我们就得出了提高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两条路径:

(一)降低商品的价格

如果能降低商品的价格,那么即使不提高消费者的收入也可以推动预算线向右平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会相应提高。这说明,降低商品价格对于提高消费者消费需求至关重要。从目前来看,我国商品价格近年来却不断攀升,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上升幅度更大。事实上,我国商品的总供给是大于总需求的,但是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太多,物流成本太大,这是导致商品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为有效提高消费者消费需求,当前应理顺商品价格关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减少中间环节,主要是建立大型商品集散地,同时鼓励商品直接进超市和商场等措施。长春市实行的“蔬菜水果直接进超市”活动就大大降低了蔬菜的价格,提高了消费者对蔬菜和水果的消费。降低物流费用,主要是鼓励快递业大规模发展,同时鼓励快递业向农村发展,降低高速公路收费标准,降低油价。当然,这就涉及到改革我国的快递业准入标准,改革高速公路利益分配机制和调整油企的利益分配机制了。因此,降低商品价格归根结底是调整整个社会的利益分配机制。如果没有这些根本利益机制的改革,仅仅提高消费者收入,其对于提高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效果就大大降低了。

(二)提高消费者收入

按照传统的消费理论,消费是消费者收入的增函数,因此自然而然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能提高消费者收入,那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就会提高。当然,这个结论成立的前提是:消费者收入相对于商品价格而言是提高了。如果商品价格提高的比例大于消费者收入提高的比例,那么提高消费者收入也不会提高消费者消费需求。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存在着差距扩大的趋势,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城乡内部不同收入组收入差距都呈逐步扩大趋势。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对于扩大消费需求的作用甚小。因此应主要扩大低收入者收入。具体来看:(1)扩大就业是提高消费者收入的根本。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我国就业率已经显著提高,但是依然还有部分劳动者不能实现显性就业。因此,扩大就业是提高消费者收入的根本,但是我们并不鼓励重复投资。从现实来看,扩大就业主要应鼓励新兴产业,各地根据自身实践努力开发适合本地,代表未来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产业。同时,结合各地特色开展能有效带动就业的第三产业。(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提高消费者收入的重要保障。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可以使消费者在收入维持不变的前提下扩大消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逐步完善,但是还没有实现的全覆盖和高保障。未来,应提高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构建覆盖城乡的人人有保障的社会保障制度,至少应使中国老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只有消除了劳动者对养老、医疗、就业的后顾之忧,消费者才有可能扩大消费。同时,还应该完善社会救济,使中国老百姓在出现重大变故的情况下损失降到最低。(3)缩小收入差距是提高消费者收入的主要途径。缩小收入差距应从提高工资性收入、改革税收体制入手。特别是税收体制改革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主要办法,具体来看可以开增房产税、赠予税,调整个人所得税率。

从以上我们对于降低商品价格和提高消费者收入的分析来看,降低商品价格和提高消费者收入都只是目的,真正想达到以上两个目的,必须对现有的分配体制进行改革。具体来看,应调整劳动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分配,劳动者与流通企业之间的分配,要对现有的快递业准入标准、油化工企业收费标准、高速路收费标准进行调整,还要对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税收制度进行改革。因此,要提高消费者消费需求,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现行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改革,这些机制不改革,单纯提高消费收入并不会收到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田青.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任兴洲.扩大消费需求:任务、机制与政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3] 王勇.通过发展消费金融扩大居民消费需求[J].经济学动态,2012,(08):75-78.

[4] 方福前.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分省数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9,(02):68-82.

[5] 储德银、闫伟.地方政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基于199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统计研究,2009,(08):38-44.

[6] 娄峰、李雪松.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动态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03):109-115转206.

[7] 陈文玲.我国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及深层次矛盾[J].宏观经济研究,2007,(01):15-21.

[8] 李林杰、申波、李杨.借助人口城市化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7,(07):30-40.

[9] 臧旭恒、张继海.收入分配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06):5-10.

[10] 王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消费需求
大学生网络贷款调研分析
电子商务背景下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
新常态下陕西省居民文化产品消费需求的弹性分析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22:59:16
浅析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对策
商(2016年29期)2016-10-29 14:38:25
消费金融拓展大学生市场模式研究
如何扩大消费需求的理论与对策
浅析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对策
浅谈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消费需求和营销策略
商(2016年21期)2016-07-06 14:56:37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6:15:34
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与消费需求的配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