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鉴赏私家秘诀

2013-04-29 15:44
艺术品鉴 2013年5期
关键词:张慧古玉红山

吴澍:张先生,您是一名家学渊源深厚的民间玩玉高手,尤其对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玉器,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主张和鉴别能力。开门见山,想向您请教几个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张慧:您客气,一起探讨。

吴澍:先问一个入门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古玉,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张慧: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早在8000多年前,就已经融入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寄托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从文化上划分,有早期人类建立在劳动工具审美基础上的彩石文化、巫师或部落首领驱邪御鬼、祭祀神灵需求上的神玉文化、儒家纲常、礼教基础上的礼玉文化,最后发展到满足大众需求的民玉文化。

吴澍:现在很多收藏者都喜爱收藏新石器时期玉器,您能着重谈谈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玉文化特征吗?

张慧:新石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玉文化主要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南北两支。根据目前考古发现,红山文化上限可至8000年左右(查海遗址)。红山文化玉器依据造型和题材主要分为动物形和几何形两类,动物形又可以分为现实动物和想象型动物两种。现实动物如玉鸟、双龙首玉璜、兽形玉、玉龟、鱼形坠、玉鹗等。想象型动物有玉龙和各种按照现实动物变形、拼凑出来的怪兽等;几何形玉饰有勾云形玉佩、马蹄形玉箍、方圆形边似刃玉璧、双联玉璧、三联玉璧、棒形玉等等。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C型玉雕龙,无论从造型到治玉工艺都达到新的高度。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重要的新石器晚期文化,造型上除开玦、管、珠、环等以简单的几何形状为主的装饰品外,还出现了鸟、鱼、蝉、蛙、龟等动物形态的立体雕刻品。良渚文化中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节玉琮,造型复杂,且在器身碾琢细如发丝的阴线或阳线、平凸或隐起的几何形及动物形图案装饰,标志着这个时期的制玉工艺已与石器工艺分离。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纹饰是以“两眼一嘴”为特征的“兽(神)面纹”,或繁或简,变化多端,其狰狞而怪异的造型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饕餮纹有着明显的影响。

吴澍:我访问过很多古玉收藏者,可谓是家藏百宝,可是多数人心里总是不踏实,因为那些藏品很少能够得到业内人士认可。这是为什么?

张慧:道理简单,吃药打眼了。这些年制假技术炉火纯青,以假乱真。大部分中低档仿品流入各地古玩市场、古玩城,最终沉淀到收藏爱好者的藏宝柜里。部分高仿品则经拍卖公司包装后,作为“古玉精品”高价成交,甚至成为古玉价格风向标。“90%的人买了90%的赝品”,这句名言放在古玉收藏界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吴澍:见过不少藏家,买了一大堆书,也非常刻苦地钻研,然后再按图索骥上市场去“捡漏儿”,可谓是用心良苦、有备而来,为什么买回去的东西往往还是赝品多于真品呢?

张慧:面对制假猖獗的文物市场,要想收藏到代的古玉,光背书肯定是要中招的。道理很简单,你买的书,那些制假者早就买了,而且研究得比你深、比你透。我有一位老朋友,是一家知名院校的艺术系教授,艺术修养一流,谈到古玉,两眼放光,送他“玉痴”外号一点不为过。他家的书架上摆了很多关于治玉理论的书籍和精美图册,如《瑶琨美玉》等等名著,钻研颇深,理论上一套一套让人肃然起敬。

前不久一天早晨我大梦正酣,就被他的电话吵醒。“小张,我刚淘到一件良渚古玉,和《瑶琨美玉》上的那件龙首纹玉环一模一样,马上带来让您看看!”丢下电话就急匆匆赶来我家,手里拿了一件“良渚玉环”,兴冲冲地告诉我:“看一眼我就知道那家伙是个盗墓贼,这东西假不了,我讨价还价好几天才买到手!”

我告诉他,第一,如果那人真是个盗墓的,您可千万别跟他做交易,犯法;第二,凡属告诉你东西是他盗墓来的,就一定是赝品。真正的盗墓者对自己的身份避之不及,生怕被别人知道了得去坐牢。

他说:“听您的意思这个就不是良渚玉环?”

我开玩笑说:“没说不是良渚玉环呀,不过要在前面加一个‘仿字,就对了!”

吴澍:是啊,这种故事圈内天天听得到,可是这种被人笑称“棒槌”的寻宝者,却仍旧在各地古玩市场上前赴后继、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这是为什么?难道前车之鉴在这个行当就失效了?

张慧:古玉收藏最忌讳一个字——“贪”!不管是贪财还是贪物,如果志在必得、一意孤行,打眼中招不可避免。收藏是一个长期过程,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还有一样缘分,不是说你苦苦寻觅,就一定能得到一块可心的古玉。

吴澍:我知道您在古玉鉴赏方面有许多独门绝技,能否分享一二?

张慧:独门绝技谈不上,这么多年沉迷古玉,捡过漏、打过眼,开过心、跺过脚,总结了自己一套鉴定方法。

1.从古玉工艺痕迹上鉴别物件真伪。

玉器加工工艺经常被传得神乎其神、深不可测,其实说穿了很简单,无外乎两个方面:其一为清以前至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动化工艺;其二为近代电动工具工艺及砂袋、沙箱抛光工艺。

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发明手动砣具,抛光用解玉砂、兽皮轮砣、棉、麻布轮砣等。其特点为钻孔多为喇叭状,长孔多为对钻而成,孔为中细,两端大,孔壁可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且表面光滑。机械孔壁则较规整,留有细密均等的螺旋纹,另外,孔口边缘也可发现硼碴。这是穿孔鉴定重要方法。战国铁器发明以后穿孔则较规整,但孔壁螺旋纹还不同机械孔壁螺旋纹细密均等。下图这件红山文化绿松石玉鹰的钻孔就清晰展示了当时的钻孔工艺水平。

新石器时代与商周之时抛光多用解玉砂、兽皮等为之。10倍或20倍放大镜下可观察粗细不均,但较为顺畅的细凹线,间或也有杂乱无章细凹线,区别于机械抛光或仿照古法抛光的细密均等较为平行的细凹线。这种工艺是鉴定古玉真伪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主要鉴定方法,要多在放大镜下观察、比较实物。

2. 从器物表面氧化特征辨真伪

氧化是指玉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与空气、水及其他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氧化有三种现象:一是钙化程度轻重不一的鸡骨白现象;二是蚀孔、蚀斑现象;三是氧化严重成粉状。从矿物学角度上看玉器,它的质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夹杂含有一些其他物质,在长时间的化学作用下质地弱的部分,特别是玉器表面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侵蚀形成的小孔洞,有的口小腹大,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孔内的化学变化形成的闪亮结晶体,这一点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伪造的。以下是红山文化玉猪龙上的蛀孔,可以看到明显的玉质变化和黑色磁性凝结物,为古代微生物降解所成,藏家自当细辨。

再一种有氧化情况较重,通常在玉器表面钙化形成白斑,程度轻重不一,但自然地覆盖在玉器局部或全部,程度轻的,表面仍有光泽,严重的则侵蚀成粉末。重要一点是: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较重。下图这件火烧赝品玉器就不这样。

这件用酸类物质侵蚀伪造的玉器,其表面通常呈大面积凸凹不平的侵蚀,蚀斑明显,这样处理的仿古玉其蚀孔常常是外大里小,无结晶体,呈斑驳状。此种方法需注意的是,有个别作伪者利用天然氧化成的玉料做成器,这需从加工痕迹上看氧化是否具有普遍性。

3. 从凝结物特征辨真伪

这里说的玉器表面“凝结物”,圈内人俗称“包浆”。通常是指玉在各种环境中,由其它物质附在玉器表面形成的一种混合物,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土壤中可溶性矿物凝结物;二是玉器表面有墓土或腐烂杂物;三是传世品上的污垢。这几种物质都很微妙,颜色不一,鉴定要靠多年对实物观察心得。

出土品的包浆是凝结在玉器表面的物质,这种物质在放大镜下观察也呈斑驳状,有的是矿物质溶化后形成的;有一些是透明状;有的则是墓土。无论哪一种,都十分自然,凝结较实,并伴有墓葬气味,这种气味有的即使刷洗也仍然存在,这也是气味辨伪的一个重要方法。

假器就不是这样,包浆松散,无墓葬味,无透明矿物质,即使有泥土包浆坚固的,也是胶一类物质所为,一烧、一洗即知。现流行一种把古玉用细铁丝缠上,放入土中数月或数年后取出,红褐土锈可固结在玉上。但古玉很少与铁一类物质共同存放、埋葬,只有一种玉剑具是如此。

4. 从器物的艺术水平特征辨真伪

在中国玉器制作工艺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每个时期既有成熟的艺术,又有不成熟或成长中的艺术。熟悉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玉器工艺水平是鉴定古玉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看一些玉器理论书籍,而且还要多看玉器图录及博物馆、收藏家的实物资料。

在古代玉器艺术水平中,成熟的艺术是当今难以仿制的,艺术水平高的玉器更难仿制,鉴定起来也相对容易,看它是否形神具佳。譬如汉代玉人物、马、兽类,特别是圆雕作品,那种圆润、饱满、流畅的线条,迄今仍极难仿制。可以说,越是技术含量高的大件作品,圆雕作品,器型复杂作品,越容易鉴定。原因是制作难度大,容易留下破绽。

上左这件良渚文化玉环,内孔双面钻孔后打磨干净,内无台阶痕,外周做成内凹形,是否是原始器械上的皮带传动轴不得而知,但却是良渚时期典型的玉器形态。

上中这件良渚博物院珍藏的玉琮表面,用极为细腻的琢刻工艺,减地浅浮雕神人兽面纹,眼部用的管钻工艺,是用禽鸟的腿骨加解玉砂磨成;神人羽冠处,在不到5毫米的宽度内,刻划出六道极细的平行长阴线;兽面纹则是用硬质工具,逐段刻画而成,多有不连续和中断接续痕迹,都是良渚时期典型的艺术工艺特征。

5. 从器物沁色特征辨真伪

沁色鉴定重在学习理解古玉长时间在各种存放环境下,与所接触的器物或土壤之间的颜色变化。如:古玉存放于红色漆器内,可能受红色沁,黑漆则可能产生黑色沁,黄土内埋藏,则可能产生黄褐色沁。重要一点是:通常情况下,真品沁色比较单一;颜色较暗、较乱的沁色和鲜艳沁色就值得怀疑了。

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触部位,不一定有沁色。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为满沁。也有局部沁,特点是沁色较多,火烧伪沁并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处进行,通过强白灯光下观察可知这一点。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绺处进行激光伪造沁色的,要细心区分,容易乱真。还有一点就是在玉的存放环境干燥条件下,或玉质致密,器物也可无沁。

由于埋藏条件不同,器物氧化和解理程度差异很大。比如一些良渚玉璧如同粉笔灰状;而红山玉器由于出土于北方积石冢,受到外界的干扰比较小,就少见那种情形;商周玉器已经采用了和田玉,解理较为轻微,往往见不到整器钙化的现象。但会呈现温度变化形成的冰裂痕迹,在部分裂痕中,甚至还可看到透闪石晶体的次生现象。这也是一项重要的鉴定方法,真品裂隙往往形成同一方向的裂隙,表面玉质浮起。但仍需要区分现代仿品用冰箱冰冻后投入沸水造成的炸裂痕迹,仿品整器密布且直裂入里,不见任何晶体次生痕迹,藏家需细辨之。

吴澍:谢谢张先生接受采访,而且公开了许多比较独特的私家鉴别古玉方法。

猜你喜欢
张慧古玉红山
谁偷了古玉?
红山荞麦看木森
幼儿合作意识培养“进行时”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牛 人 荆歌
Flux Footprint Climatology Estimated by Three Analytical Models over a Subtropical Coniferous Plantation in Southeast China
5000年前红山文化庙、坛、冢新解
古玉收藏乱象:馅饼?陷阱?
王洪永?陈英俊?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