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一、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教育部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其引领下,现有的教学模式也有了跨越性的改变。教师们从“诵读法”“情景法”“导学法”“质疑法”等多个方面解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从整体上看,其发展并不均衡。
1.落后的教学理念
由于教学理念的缺失,能够对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变革的教师少之又少,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在重复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所以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几乎从早忙到晚,备课、上课、辅导,但教学效果却不明显。这样的问题更多地存在于中年老教师身上,他们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谓的改革也只是把“讲授式”变成“问答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依然没有得到改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落实。
2.不够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由于“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积累,而这些对于老师来说,实际操作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工作量巨大。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正处于摸索阶段,发展得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进。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大部分地区仍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判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步履艰难。
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要想用“新课标”指导构建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就一定要对存在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比如小学教师由于民转公教师居多,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不合理,适应“课改”的能力较差,所以只能因地制宜进行“课改”。然后在开拓创新的同时,稳步向前迈进。
1.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成为主体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传授经过其精心钻研过的备课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失去了创造性。所以,要想改变过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教师们首先要把握学生的记忆特点,了解它,以此采用符合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规律的授课方式,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
2.灵活运用教材,适当增减内容
灵活运用教材,处理好教材内容与课外内容的关系,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知识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但也不能因课外知识而忽视了教材中的内容。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并有效地拓展学习内容,教师不但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与定位,也要适当增加教材外的有关资料,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很好地帮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有效地拓展学习内容。
3.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素质,读书是关键,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首先,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阅读教学观念,不断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过多的作业使得小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教师应该适当地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把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留给学生。并且,应当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不是盲目地阅读,而是更加重视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最后,努力创造适合学生阅读的良好条件,使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4.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合理使用现代教学资源
虽然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我们还是应当注意到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尤其是对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当将多媒体教学用于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而不是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小学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也应当加大对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力度。
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好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要鼓励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得以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