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战军
内容提要:作者从一个初中政治教师到小学思品教师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对小学思品教学的一点感悟以及一点浅薄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 思品 经验 我
正文:不是政教专业的我,教了几年初中的思想政治,刚有点感悟的时候,去年却转入小学任教思品课程,一年下来,感触很深。同样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样都是让学生认识社会,但教学对象的差异还是让我感觉到小学思品课程和初中思品的重大不同。小学思品课程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目的是通过学习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塑造学生良好品行。
一、课程来源生活,生活回归课程。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小学思品课程中,几乎每一课都会有相关的小故事贯穿其中,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体会、提高,可是我们这个学校属于偏远的农村学校,课本上很多的故事情节我们的学生都没有经历过,对课本上的很多故事没有想象力,学生不能理解,怎么办?通过对课标的摸索和教学目标的把握,我在有些课程中自己编写一些和我们比较接近的小故事,或者是编写一些和课程内容相近的小剧本,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在课堂上展现给大家,很容易的就把可能抽象的一些课程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易于学生接受,做到让课程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到生活中去。
二、走出学校,走进社会。
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是很有限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切事务几乎都是由家长包办,学生缺乏社会经历,但我们思品课程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社会,熟悉社会的,为此,我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外出几次,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通过让学生去超市、赶集,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物品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还带领他们参观当地镇政府、派出所、电管站等单位,使他们初步认识了社会生活的基本构成部分。
2011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所以,思品课程和现实社会的亲密接触是非常有必要而且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做了,才能真正的让学生感受、接受课本知识的灌输,这也是我任教小学思品课程一年来最大的感悟。
三、让学生学会用辩论分辨是非。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局限课本的知识体系之内,我任教的是小学六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稍有逆反心理,心中经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学习中会经常与他人进行争论,因此,我引导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在课堂上经常开展辩论赛,通过创设道德认知矛盾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品德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标准和道德行为能力。
我的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的创设一些道德认知冲突,这些冲突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异议,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比如关于学生上网的问题,上网在学生中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学校对学生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心,在学校和家长来看,学生上网弊大于利,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上网过程中不能自制,在没有成年人监督的情况下上网,容易迷恋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网站,那么学生怎么想的呢?以这个问题为先导,我安排了辩论赛,通过学生们唇枪舌战的辩论,教师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加深了学生对命题的理解,让思想教育真正落实在思想之中。
四、以身作则,以己感染。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都非常强,大多崇拜自己的老师,所以老师往往成为了孩子心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成为了孩子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请、对不起、谢谢、不客气”是我上课和与学生接触过程中的口头禅,不在学生面前抽烟,上课过程不接打手机等都是我的基本教学原则,久而久之,我发现我的学生非常懂礼貌,文明用语随口而出,我想我也是我进行思想教育的一大成果了。
总之,品德课程是独特的课程,它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的约束,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方法也应该是百花齐放,我们教师应该从自己面对的学生的实际生活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成果,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
2、《“情境”在小学品社课堂中的应用》,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