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雁
高尔基曾被誉为“革命的海燕”,其后因抨击十月革命,成为“不合时宜者”的代表。按理说,不能接受列宁式的革命,就更无法接受斯大林模式的那一套,但奇怪的是,他却在斯大林的召唤下回国,并成为吹捧斯大林体制的“御用作家”的领军人物。
高尔基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期间,曾用大量的文学语言对这场革命中的暴力和非人道行径进行了鞭挞。列宁说,高尔基与我们的分歧日益加深。
1921年,不满苏维埃政权的高尔基出国,先在德国,后在意大利长住,一去十年。
回国之路:转向“合乎时宜”
在意大利,高尔基的日子不好过。居住在意大利的白俄侨民仍把他视为可恶的“革命海燕”。墨索里尼上台后,他处于被监视中,厨师就是警察局的人。
高尔基思乡之情越来越浓。看到苏维埃政权不仅生存下来,而且日益发展壮大,他开始懊悔自己当初的情绪化。他在给罗曼·罗兰的信中说,苏联“进入了新生时代”,“国内生活的进步越来越显著,从旁观的角度可以进行比较,俄国共产主义领袖们的惊人毅力令我叹服”,“我相信他们可以找到阿基米德支点”。他开始从“不合时宜”的立场上退了下来,从过去谴责布尔什维克的独断专横,转而赞同党的“一元化”和“政治一致性”。
高尔基的回国之路异常通畅,国家元首般的礼遇让高尔基感激涕零。他与斯大林走得更近。苏联政府为高尔基在莫斯科河畔建造了一座豪华住所,但大部分时间高尔基都住在距莫斯科100公里的斯大林别墅附近。他成为唯一可以随时去见斯大林的人。他们“一个叼着烟斗、一个吸着烟卷,单独聚在一起,喝着葡萄酒,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高尔基很清楚,他的回国是与斯大林有条件的交换,他与斯大林是“主仆”关系。他在日记和信件里称斯大林为“主人”,经常出现“没有机会和主人谈话”,“因为主人身体不适,没有到我这里来,我明天要去看望主人”等文字。
红色文豪:马戏团的“丑角”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高尔基对斯大林谄媚的用词逐步升级。1931年:“斯大林同志说……”;1932年:“列宁的继承人、其能力日益增长的、强有力的领袖”;1934年:“您是伟人,真正的领袖,苏联的无产阶级是幸福的,因为领导他们的是一个在逻辑力量和永不枯竭的精力方面,都堪称第二个伊里奇的人”。
高尔基为何甘心成为斯大林的“仆人”?近年解密档案证明,其因有二:首先是他“对没有实际效果的文字抗争的厌倦和绝望”。其次是虚荣,他享受了任何作家生前未有的荣誉。为了自己的利益,政治立场是可以改变的。
1929年,高尔基被安排参观“索洛维茨劳改营”。此前这个劳改营的逃亡者在英国出版一本叫《地狱岛》的书,揭露了劳改营中很多细节,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斯大林需要驳斥这种“造谣污蔑”。高尔基参观结束后,于1930年11月15日在《真理报》《消息报》同时发表政论文章《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这句话后来成为“时代语录”,连斯大林也一再引用。
在高尔基病重期间,《真理报》像当年列宁病危时那样,定期发布作家的病情,斯大林曾探望三次。1936年6月,68岁的高尔基去世,斯大林亲自为其送葬,官方评价的调子高到不能再高了。
(波浪屿摘自《历史教学》2013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