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芸
“提出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要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发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尤其是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培养,积极探索如何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一、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主要渠道。
低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让他们有一种想说、想动、想玩、想用、想交流的欲望。
1、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说”中培养数学问题的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用语言交流数的信息。例如在教学《前后》这一内容时,我创设了小朋友跟小聪聪一起去动物园报道“森林运动会”的故事情景,让学生来做小记者报道一下比赛情况,谁在最前面或后面,谁在谁的前面或后面等,这样的设置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学的内容中去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眼看、脑想、嘴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中培养数学问题能力。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诱发问题意识的重要载体。低年级学生有好动、顽皮、坐不住的特点,适当地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探讨、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得到的结果更形象,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3、创设兴趣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数学问题能力。
“玩”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更容易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就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例如:在教学2-10的组成与分解时,学生通过拍手,对口令游戏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在“玩”的游戏中,体验了数的分解与组成,增强了对数与数之间的转换关系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数感。
4、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用”中培养数学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学习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是有用的。为了更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一个“购物活动”,通过学生“购物”进行实际运用,如:准备一些铅笔、尺子、小摆设等,标上每种物品的价格,让学生来当售货员,购物前想好打算买哪几样你喜欢的物品,想一想你的钱够吗?该怎样付钱?买完后有没有剩余?这样的实践不仅满足了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而且学生在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中,体验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学生主动调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构成了这一内容学习的主线。
5、创设合作交流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培养数学问题能力。
对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在同样的数学情境中,由于每个学生存在着差异,所表现的程度也不同。有些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而有的学生思维迟缓,不得要领。因此要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就要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的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建立数学问题的能力。
1、联系生活实际,在实现生活中培养对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边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新教材在编排上就已经注重了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识罗列。教师在明确内容知识的重点、难点后,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寻找与学会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
2、联系生活实际,在实践中培养数学问题的能力。
许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如在教学《统计》时,我设计从元旦班级联欢会要给本班学生买喜欢吃的水果入手,买哪些水果,每种水果该买多少呢?同学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纷纷出谋划策想办法,最终通过教师引导想到《统计》的办法。课堂上小朋友们为了解决好这一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显的异常活跃。学生感到必须进行调查后做出的决定才能使大多数同学满意,这就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必然性,这样把生活中碰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解决了。
三、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学生敢说敢问。
“如果我们想要孩子能够轻松自在的提供他们最好的表现,教师必须创设一种没有危险的环境,必须使孩子们感到他们的意见、观点和反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宽松的氛围要靠师生共同来创造。教师的理解、宽容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并让大家明白:每种思考结果都应该得到尊重。这种尊重会给爱思考的同学以精神上的支持。课堂中形成健康、自信、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使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学生重答;答的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学生提出不着边的问题,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积极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和习惯。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和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实践。